▲猛犸象和大象的“混血儿”可能要不了几年就会出现来源:红星新闻
游客在保护区内看雪豹,食客品尝穿山甲而不违法,猎人还在追踪犀牛等猎物……对常人来说,这样的场景简直是反乌托邦一般的噩梦。
然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却是令人激动的未来展望。
据BBC消息,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者已经在探索:到2070年,动物克隆技术将如何改变旅游业。
如侏罗纪公园一样将已灭绝的动物“复活”,是有可能实现的。但若“复活”年代久远的恐龙,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在现在技术下,100万年以内的DNA样本可发挥作用。因此,从理论上来说,12万到3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可能被“复活”,而6500万年前的三角龙,则暂时不能。
不过,“复活”如猛犸象这些已灭绝的动物就容易得多了。人类已有其速冻DNA,将猛犸象基因物质植入基因近似的大象体内,“复活”就不难实现。研究者估计,猛犸象与大象的混血后代,要不了几年就会出现。
对于那些新近灭绝的物种如旅鸽等,就更不是问题了。将整个旅鸽的基因组绘制出来,再将一些普通鸽子的基因做变异处理,使其类似于旅鸽基因。
就这样,一个克隆的灭绝物种就可再现了。
障碍不在科技而在于资金和支持
“从1996年克隆羊多莉到现在,克隆技术已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康涅狄格大学生物技术教授田秀春在这一领域已耕耘多年,“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支持,10年内,动物园里就会满是克隆的珍稀动物和濒危动物”,田教授称,这条路其实已走了一半。
2000年,圣地亚哥动物园拥有一头克隆的印度野牛,本计划展示却在两天后死亡。在此后七年时间里,该动物园又拥有一头克隆白臀野牛。这两头克隆牛,都是通过圣地亚哥冰冻动物园内濒危动物的冰冻皮肤组织克隆出来的。
▲圣地亚哥动物园成功克隆的白臀野牛
其实可以看出,“克隆动物园”出现的障碍不在科技,而在于资金和支持。
一开始,克隆动物的死亡率非常高,制造一种高死亡率的动物会引发道德问题。如1996年,277个克隆胚胎才能成功培育出一只克隆羊。不过,随着技术发展,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已得到了极大提高。“现在,从100个克隆胚胎中,可成功培育出10到20个克隆动物。”田教授称,“成功率提升的比例令人惊异。”
此外,高死亡率也意味着克隆带来的高昂花费。田教授称,克隆一只牛的花费至少1.5万美元。克隆野生动物或濒危动物的花费则更为昂贵。因为用作测试的标本,以及克隆这些动物所需的信息更少。因此,现在只在有价值的动物身上才会进行克隆。
动物园吸引力在技术而非动物本身
尽管这些被克隆的动物不一定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旅游业带动的旅游人群,将成为科学家之外能与克隆珍稀动物互动的对象。
“如果你觉得社交媒体上已满是人们晒出的独特旅行或经历,那我告诉你,这样的情况只会有增无减。”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丹尼尔·赖特教授称,这些人未来还可能会去南非捕猎克隆动物,去日本吃克隆动物,或者在美国荒漠里看那些克隆的濒危动物。
尽管因过度捕捞而濒危,但有毒的河豚还是深受日本食客的青睐。而纳米比亚政府每年都会拍卖一些执照,允许持照人捕猎濒危的黑犀牛。政府称,拍卖所得资金对保护项目来说至关重要。而克隆技术显然能满足以上两种人群的需求。
▲拥有什么动物是当今动物园的焦点,但未来动物园的焦点可能是克隆技术
克隆动物园无疑会吸引很多游人。不过,意见调查显示,比起应用于其他领域,美国人更支持将克隆技术用于物种保护。
此外,克隆濒危动物还有其他的应用。据田秀春教授的研究显示,克隆牛的肉和奶制品均可以安全食用。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克隆动物与非克隆动物制品,其实没什么差别。田教授甚至还称,日本克隆黑牛肉“非常美味!很多人排队吃。”
不过,食品方面终究不是克隆动物的主要应用领域。毕竟有很多人担心安全性,因此,克隆动物在未来,主要还是在动物园。
为旅游观光目的而克隆动物,从道德上来说,跟动物园现在的繁育技术没有太大区别。动物园极尽其事地培育动物,并将其终生圈禁。这与克隆动物园不同的,只是繁育手段而已。
“传统动物园里,动物是人们光顾的原因。”社会学家凯莉·弗里斯称,“但未来在克隆动物园里,技术才是动物园熠熠生光的东西。”一个将灭绝动物再现的动物园,将成为人类智慧的彰显,而不是动物本身,“吸引力在于人类可以‘复活’旅鸽,而不是看见了一只旅鸽”。
动物学家和天文学家跨界合作背后
物种保护仍是重点工作
然而,克隆技术还是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混杂了家养山羊DNA的庇里牛斯山羊还是真的庇里牛斯山羊吗?野生动物的克隆体到底还是不是野生动物?那些拥有最先进克隆技术的动物园全是克隆动物之后,这对那些依赖珍稀野生动物旅游业的低收入国家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很多东西现在都还不清楚,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些宣传得天花乱坠的克隆技术应用,不应该取代对动物和环境的保护。
如赖特教授所说:“人类应该支持,也应该采用那些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保护物种避免灭绝的种种举措。”
的确,保护珍稀物种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英国的研究学者已想出一种创新手段——和天文学家合作。
据BBC报道,目前,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采用太空技术帮助保护濒危的野生物种——通过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线照相机,探测动物的种群分布及个体数量。而在过去,该技术一直被用于行星探测。
目前,这一设备已在英国两大野生动物园进行实验,在有植被遮蔽的情况下,通过感知热量散发,以探测动物的活动。近期在英国利物浦召开的欧洲天文学会上,该技术的细节第一次被公布了出来。
“它可以大大提升追踪濒危野生物种的精确性”,项目组动物保护专家维赫说,“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是要提高确认动物的数量,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当地政府保护的意愿以及公众的认知程度。只有更加精确的数据才能提供更切实的基础。”
从目前来说,动物保护学家估计动物种群数量的方式还比较落后。
在工作中,他们基本靠肉眼去数,或靠动物留下的粪便、巢穴等进行估测。这无疑是一项“不精确”的科学。
这种方式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很多动物的栖息地,人类本就难以接近。更现实的问题还在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动物的栖息地也在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遗留巢穴等估算物种数量,精确性势必会被进一步削弱。更何况这种“人肉计数”的方式还非常耗时耗力,花费不菲。
因此,维赫和同事逐渐萌生了通过无人机搭载红外照相机,用以精确确认动物种群的想法。
尽管有了这样的新型操作方法,但科学家们仍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分辨探测到的动物种类,尤其是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因此,他们需要对不同动物所辐射的热量作出更精准的确认。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和很多人进行合作,但从来没想过能和天文学家产生联系。”维赫说,“但是现在,我们做到了。”
“科学总能给予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维赫说。
1.《猛犸象什么时候灭绝的 厉害了!复活灭绝物种不难 猛犸象和大象的“混血儿”或几年后就会出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猛犸象什么时候灭绝的 厉害了!复活灭绝物种不难 猛犸象和大象的“混血儿”或几年后就会出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5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