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运动。练好太极拳可以舒筋壮骨强身健体。下面小编来讲讲练太极拳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太极浑身都是手
太极浑身都是手是太极拳先辈们一代代传承总结出的经验,与人体处处皆太极中的第二层含义相同。
人体本来只有一双手,何谈“浑身都是手”呢?这主要是指习太极拳者经过长期的太极拳锻炼,走架松柔沉稳,自头至尾椎,从肩至指梢,从胯至脚趾,上下均能一概放松,使其节节松开,又能处处合住,毫无僵硬出现。
在此基础上,动作时,逐一去琢磨人体中各个关节和部位的骨骼构造,以及它们运动中的旋转角度,对这些有了认识之后,再经过耐心的,有经验的老师指点,与有这个方面体会的好友切磋。
通过实践领悟出自己的心得,这时会感觉到自己不仅仅只拥有一双手,而是浑身都是手。
也就是周身上下的各个部位,都含有攻防作用。有了这方面心得之后,练拳时就会感到妙处无穷,以致进一步增强太极拳锻炼的信心和提高拳艺质量。
浑身究竟有几双手?太极拳就其技击内容来说它不拘泥于推手。论技击的真正含义,人体各个部位的运用不该有限制,应根据客观情况,从实际出发,遇到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招法对敌。
指、拳、腕、臂、肘、肱、肩、头、胸、背、腹、臀、胯、股、腿、膝、脚、踝、跟、趾等全身20个部位,左右并有40个部位,各自都能使出不同程度、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的招法,并可一处多用。
太极拳的招式很多,根据不同的招法伸出不同的招式应对,在对方击来之前做好预防。
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各种招法能在100个以上,根据应用需要,施出它们各种的招法,去对付犯己之敌。要使全身每个部位均能参与技击应用之列,这还要明白各部位的构造及其形态,知道它们的活动范围和转动的极限度,并与太极拳的`基本要求相符合。
为阐明各部位“一处多用”这个概念,本文只从以下三个部位略作简释:比如肩部,肩有内、背侧、上靠的四种技法;肘有前、后、上、下、外、滚的五种以上用法,还不包括屈肘的拿法。
臀部在人们印象中在太极拳技击上没有什么地位,总以为臀部仅是起平衡重心的作用,其实,臀部在打击对方下部时很有威力,可从左、右、后三方靠击侧后之敌,并能向下坐压对手的膝部,还可配合两手将背后之敌挑起,向前翻出等。
这三个部位,都不如手和脚那样圆活灵巧,不属于变化多端的部位。肩、肘、臀尚且一处有四个以上的招法,那么全身上下的左右面,含有100个以上的招法可施是客观存在的。
只不过是部位、构造不同,它们的力量与作用不相等而已,以上便是“太极浑身都是手”的概况和简释。
“人体处处皆太极”,“太极浑身都是手”,是对太极拳走架和应用的高度概括。这两个论点的创导者,对太极“拳”内涵的掌握,其见解非同一般。
他们是通过对太极阴阳之义与人体周身上下、内外的每个部位做过无微不至的深刻研究、分析,并在长期走架实践中取得极丰富的经验之后,所悟出来的心得体会。
所以能够把全身上下、内外一切部位的活动,包容在一句话之中。它既不乏具体内容,又能将那些具体复杂的内容,从阴阳两仪至拳术原理提炼到高度的抽象之中,辞简义深。先辈们的练拳境界确令后人敬佩之至。
零基础学太极的七要素
第一、关键是找好老师
1、轻松柔和
架势平稳舒展,动作柔和。
2、连贯均匀
从起势到收势的整套动作都紧密衔接,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身体重心始终在一个平行线上前后左右移动。
3、圆活自然
在打太极拳过程中手臂的动作带有弧形。
4、协调完整
整套动作上(手)下(脚)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一体,以腰为轴,用腰部力量自然带动四肢。
5、刚柔相济
既轻灵又稳重、既柔和又有力。
第二、人到心到
学习时要保证内心的宁静,找到与老师能互动的感觉。边聊天或者边看别人扭秧歌边打拳是毫无效果的。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内心不能安静下来是学不好太极拳的。
第三、准备活动
正规的老师有一套规范的准备活动,大约需要30分钟。它吸收现代运动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结合太极拳的项目特点又重点突出。首先从颈椎的小关节开始,严禁快速旋转颈部的活动。要慢慢进行,以防有颈动脉型颈椎病的发作(头晕甚至导致跌倒)。
肩部关节是我们身体内可以做动作方向最多的关节,但生活方式和老化使得很多方向的活动退化了,因此肩部动作都要拉开到位,并停留几秒钟。在做上肢肌肉活动时,心率开始跳得快一点,身上开始发热。
然后腰部脊柱关节缓慢左右旋转,接着髋关节、膝关节都分别进行旋转牵拉。接下来是四肢和全身较大范围和力度的活动以及整理活动。做完后全身发热,肌肉韧带拉开,以保证习拳中不受伤。
第四、动作到位
在练习的时候要严格遵照老师要求的动作练习,然后要搞清楚身法的走向。太极拳的练习与广播体操不大一样,应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要常。想要掌握太极拳的的精髓就要长期的练习。
第五、马步适度
很多人中年以后开始学习太极拳,总有一部分人因为膝关节疼痛而退出,一方面马步不宜过低,保持在100度以上,膝关节不要超过足尖的高位马步即可。还要注意足(脚尖)、膝、肘相对,意即膝关节与脚尖保持一致方向,以免膝关节扭曲受伤。
第六、坚持不懈
习练太极拳至少保证每周3~4次,最好每天一次。坚持数年必有效果。锻炼虽不能返老还童,但到老年后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人想要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
第七、重内轻外
有一句精辟的话“走内不走外”。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基本武术动作的人,要体会身心松的感觉,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姿势上,看起来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无论对于防身还是健体作用不大。这也是针对现在大多数打拳的健身者的忠告。
练太极注意事项
一、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
在太极拳功法中,腰功是其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针对初学太极拳不会用腰或练拳多年仍不会用腰者,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基本功练习。
笔者在选择练腰的基本功法上,主要学练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摆胯、抖擞等,并以上述功法作为热身练习磨练多年,渐渐增长了腰劲。
除此之外,还针对自身情况选择拳势中某些技术性较强、典型的用腰动作进行练习,如:云手、野马分鬃,以及陈氏太极拳中发劲动作等,通过单势练习,学会腰走圆形、S形、8字形,以及腰走小圈,手走大圈等“腰之运化”的技能技巧,为练好太极拳奠定了基础。
二、以中正为本
太极拳要求行拳要缓慢均匀,形态上要求上轻下稳中间活。中间当然是指腰间。活,是指腰的运化要灵活。而这一切,都要以上体中正为根本。
只有保持上体中正,才能使腰胯放松,才能使纵轴免受外力挤压,也才能保证腰的灵活运转。因此,练拳时必须遵循身法要领,注意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头正、项竖、沉肩、肘坠。
使腰间始终保持松竖状态,而没有丝毫“额外负担”,以便随时发挥其“主宰”作用。
三、正确把握旋转度
太极拳拳势中以腰为主的旋转动作,除脚下旋转90°以上的旋转外,通常其旋转度均为45°以内,如此既符合腰的生理动量,也符合太极拳注意松腰和内动的基本要领。
在以腰为主的旋转中,需要提出的是腰胯之间的动量关系,即,转腰只可随上下一线而摆胯,决不可扭胯。胯与腰保持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腰与尾闾也在同一条中轴线上,除此若出现腰胯歪扭,便容易造成肌肉紧张,甚或关节扭伤。
四、以意领动腰在先
用意,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是太极拳所有的步骤的前提。用腰也需要我们能够用意来引导,那么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应该遵循意念先动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将意念放于腰上。
这么做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腰功,同时也符合了太极拳腰为主宰的思想,能够提高我们的太极拳水平。
老年人练习太极注意事项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预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
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预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预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讲究的是用人的意识来支配动作的完成,长期练习对精神和肌肉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但是中老年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做好选择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练习,保持良好的心态,完全的放松精神。
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
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致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把握好这个要领。
练好太极拳的五个要点
太极明师李老师在讲解(怎样练好太极拳)的论述中,讲了五个要点。
1、学拳
这个阶段是指学太极拳的招数。
2、修拳
如果你学一套拳用一个月的话,那麽修拳就要用十个月,这阶段让老师帮着纠正拳的身法和基本要领。
3、练拳
拳打万遍,自然精。
4、内外合一
太极拳的中级阶段是懂劲。这个阶段要把太极拳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都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肌发出的力量达到四稍。
5、随心所欲,太极拳的神明阶段
这也是太极拳的高层次,拳不仅在外形上舒展漂亮,从内劲呼吸上也畅通无阻,一气呵成,使人感到练得如春风杨柳,行云流水。
1.《舒筋壮骨易经丹 练太极拳舒筋壮骨之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舒筋壮骨易经丹 练太极拳舒筋壮骨之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6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