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张维为
历时半年多的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近日圆满落幕。经过预赛和复赛的激烈竞争,120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4所港澳高校进入决赛,其中包括2所香港高校,即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这也是香港大学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
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分布式回收利用系统”项目讲师、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教师蔡看完总决赛后,对内地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感到惊讶。“太专业了!完全超出了我对大学生比赛的预期。"
蔡的惊喜和感慨背后,与内地不断推进“双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有关,这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全部力量,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人正在探索、创新、成长。在与内地隔着一条河的香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是另一番景象:
“先创业后就业”的创业氛围还没有形成
大陆“互联网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虽然举办时间不长,但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社会影响力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来的。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参加本次比赛的高校有211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81%;该计划有12万名学生注册,55万名学生直接参与。近400家投资机构和企业参加了评估,并为竞赛提供了支持。
在内地创新创业环境的影响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引导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空不断高涨。据统计,2015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29339个,共有120345名学生参与,项目总投资4.98亿元。
内地很多创业者开始瞄准香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民间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DJI是其中之一,世界领先的R&D和无人驾驶飞行器控制系统和无人驾驶飞行器解决方案的制造商。其创始人王涛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他创办了“清水湾创业俱乐部”,并在母校香港科技大学进行试点。
前不久,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董事长、红杉资本全球管理合伙人沈南鹏和著名天使投资人许小平齐聚香港,分享全球创业的趋势和经验,分析香港科技创业的挑战和机遇,鼓励香港青年紧跟时代潮流,抓住科技创业的机遇期。
当内地掀起创业浪潮时,理性的香港市场是平静的。虽然香港特区政府正在积极营造促进“双创新”的有利环境,但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
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有7名学生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的“智能分布式回收利用系统”项目,目前就读于机械工程系四年级。当被问及毕业后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时,他们的回答很像“先就业后创业”。
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分布式回收循环系统”项目组成员
学生关志宏告诉记者,他没有创业的打算。“在香港,人们说你应该先做好自己的工作,有资本创业。”学生李恒仁也表示,内地的创新创业浪潮对自己影响不大。「香港暂时没有商业计划。如果有机会来内地,可以考虑。”
蔡老师告诉记者,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香港找工作并不难。「香港现在有很多基建项目。比如铁路这方面就需要很多人才。”
学生黄俊熙直言,创业对技术要求高,大学生不具备创业条件。“前两年学基础知识,后两年专业渗透,根本不符合创业要求。”
香港的创业氛围远未形成,不具备条件。黄俊熙说,首先是这个计划是否可行。即使可行,做起来也不多,因为付诸行动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代价。“代价是学习还是创业?如果你因为创业没有拿到高GpA,以后就没人找你工作了。”
徐浩天住在黑龙江省,去年在香港大学学习,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和聪明。他介绍自己是香港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创始人。坐在这个1997年出生的少年面前,很难不被他的创业激情所感动。
徐浩天表示,选择赴港留学看重香港的金融地位、自由宽松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但遗憾的是,香港没有创业环境。“香港学生比较保守,他们对创业没有感觉。香港大学本科毕业工资更高。他们不想创业,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徐浩天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没有绝对的稳定,只有相对的稳定。对于年轻人来说,越早创业越好。“创业虽然是高风险,但确实是高回报,也能带动香港就业。”
徐浩天说:“虽然香港的创新和创业氛围仍然不强,但趋势是好的。”香港靠近深圳,深圳是国内创业如火如荼的地方之一。香港曾经繁荣,但面对深圳在创业和创新方面的不断发展,香港不能坐视不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2015年施政报告》中宣布设立3亿港元的青年发展基金,以鼓励和支持青年创业。
大陆离不开香港,香港也离不开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资金方面远远不够,还应该搭建一个两地大学生交流和促进创新创业的平台。
创业还不错。缺钱的是场地和队伍
内地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上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在于政府和高校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场地的提供。以上海交通大学59店校园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为例,负责人表示,学校为项目团队提供了创业场所,免收租金5年。
但对于香港大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最大的困难是研发网站。
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立了一项基金,鼓励科技创新。刘告诉记者:“政府会给钱,但前提是先给他们看一些创新成果,他认为可行才会给。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创新背后缺乏支持。”
黄俊熙还表示,这种创新创业基金只是一个概念。“特区政府积极配合政策,给予资源,给予人,但完全不提供场地,我们的学生无法承担香港高昂的租金。”
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入围港澳高校
创业靠人,靠项目,靠团队。内地大学生创业团队刚成立的时候,大部分赞助商都是选择自己的同学或者朋友一起创业。然而,对于香港大学生来说,组建团队是创业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
“我听说内地有些大学有‘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很多支持,但在香港,创业并不是发展的重点。”李恒仁说,创业需要多方面的合作,需要跨学科、跨学科的团队共同努力。“在香港,除非你有强烈的自主找对象的意愿,否则学校根本没有这样的平台。”
黄俊熙还表示,香港大学之间、大学院系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缺乏沟通。“即使有好的想法,也很难找到合作伙伴在不同部门合作,做项目。”
在学校层面,没有为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搭建联系平台的措施,学生之间也缺乏联系。这就是香港大学生在打造创业团队时遇到的问题。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告诉记者,为了真正激发香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除了必要的研究场地外,还需要搭建部门间的交流平台。
全国大学创新与风险投资服务联盟主席王翰尖锐地指出,“自由是香港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很幸福,但它带来社会成本的增加,甚至可能阻碍发展。”
创业项目仅限于香港,社会价值大于商业价值
不像内地大学生被选拔参加大学级别的初赛和省一级的复赛,香港大部分大学都是以选拔为主。香港理工大学获邀参加三菱电气自动化比赛。
内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追求商业价值。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4个金奖中的12个创意团体金奖中,80%以上的项目已注册为公司,并进入正式运营。其中,吉林大学“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获得天使轮融资1000万元。实践组22个金牌项目50%在赛后继续获得融资,融资阶段已进入预A、A甚至B轮。其中,北航空航天大学“独角兽无人直升机系统”项目B轮融资2亿元,南京大学“云策网-O2O整车货运平台”项目B轮融资2000万元。
香港大学的参赛作品更侧重于解决香港的社会问题,倾向于公益项目。香港理工大学的“智能分散回收循环系统”是为了解决香港饮料的回收问题而设计的。但项目组成员对于如何转化科研成果,实现技术商品化,被市场认可,并没有给予太多考虑。他们认为政府应该购买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应该捐赠,或者饮料制造商应该按照“责任来源——谁产生废物谁负责处理”的环保理念支付费用。
希曾,黄军,在迪士尼的梦幻项目中获得冠军,并有机会在美国R&D总部学习。他说,R&D在美国、香港、内地和日本的表现大不相同。“美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人更好的身体体验,而大陆为了赚钱会忽略一些东西。”
“香港大学的科技项目还是不错的,由优秀的R&D团队和优秀的教授带领。但是,在互联网的语境下,最具商业价值的不一定是科技,而是商业模式非常特殊或者击中痛点。项目。”徐浩天认为,有些科技项目是从香港设计的,很难推广。“香港环境那么大,大家慢慢接受新事物。”
香港大学学生徐浩天
徐浩天认为,创业项目应恢复商业本质、持久的商业模式和利润空,并“让他人购买或创造更多商业价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小平说:“今天二流人才选择投行、pE、咨询公司,一流人才都是企业家。”但是,在如今的创业圈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一流人才的称号,具备一流人才的能力、实力和毅力。
因此,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都应该持谨慎态度。这次比赛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实力也有高有低。在消灭高创业领域,虽然背后有资本在起作用,但金钱不可能永远燃烧。钱烧光了,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就没了,积极性也就没了。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也要关注整体社会氛围,鼓励他们以成熟负责的态度多思考、选择、创业。
1.《大公教育网 香港高校创新创业现状堪忧 与内地大学比相去甚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公教育网 香港高校创新创业现状堪忧 与内地大学比相去甚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73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