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问,传统中国有没有相当于星期天的法定假日?答案是肯定的。在汉代,官员每五天可以有一天不在办公室。这个节日被称为“休息”,但隋朝仍在实行。但是,在汉朝以后的分裂时期,中国南方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至少今天以南京为都城的梁朝,曾经规定每十天只有一个法定假日。这个规律从唐朝一直沿用到元朝。这些假期被称为十天假期或十天休息,在每个月的10日、20日和最后一天。明清时期,对这类假期的规定进一步减少,完全废止。
如何解释中国历史上法定节假日的不断减少?有两个简单的答案可以想象:第一,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需要由公务员处理的政府责任的长期增加;第二,中国历史上可能有一种趋势,皇帝对待官员越来越像一个严格的主人。总的来说,这些解释可以用在统治权力比上一代更加集中的明清时期。唐朝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正如我们将要谈到的,唐朝的节日和其他节日相当多。
要理解五天一休的汉制向只有一半比例的唐制的转变,还要考虑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官员的居住。可以断言,汉代的官员,过去是住在官职上,而不是家里。所以理论上,虽然他通常只在清晨和傍晚才正式工作,但他可以在白天和晚上的任何时间处理公务。由于大多数官员都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所以对那些家庭在一定距离内的官员来说,从穆休假相当于回家。
根据史书上的例子,在这样的节日里,清廉的官员会步行回家,因为他不能骑马或乘船。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会在回家的路上首先拜访他的亲戚和朋友。毫无疑问,很少有官员会拒绝休假。下面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个例外,有趣,发人深省。
前汉时期,薛瑄守左凤仪。夏至或冬至时,所有官员都休假,只有贼曹严张父不肯休假,照常坐在曹身上。因此,首席薛宣给了他这样一个玉玺:
“盖里·何炅,人性还是开放的,收藏家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休息。曹虽有公事,其家亦看私恩。你要随大流,回到老婆身边,摆好酒菜,邀请邻居,开怀大笑,互相欣赏,也可以。”
张辅为自己感到羞愧,而其他官员则称赞这个法特瓦。
汉朝以后,可能还会继续有一个时期,官员必须住在政府机关。这可以用公元3世纪曹魏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位严厉的官员拒绝给一名家庭成员一天假去看望他生病的父亲,他的父亲住在政府办公室附近。大辛诺王思在年老时变得非常多疑。当家人因为父亲生病而请假时,王思生气地说:“真的有女人生病了吗?”第二天,这个家庭的父亲去世了,王思一点也不后悔。
南北朝时期,当官的开始组织起来夜间轮流,休假制度可能就变了。自唐代以来,官员们习惯于早上或下午在政府办公室,然后回家。当然,如果是开庭日,北京的官员会在一大早到达他们的办公室之前开庭。既然大部分官员都和家人住在一起,就没必要每五天休一次短假。此外,减少法定假日的数量似乎是公平的,因为在政府办公室呆的时间减少了。
除了像星期日这样的假日,政府法令还规定假日为节日。唐宋时期,有一天、三天、五天或七天假期的节日。最长的是元旦和冬至,各持续七天。唐朝,据我统计,一年有五十三个节日,其中皇帝生日三天,佛祖生日一天,老子生日一天。宋代有54个这样的假期,但只有18天被指定为“停业”。可以推测,其他假期至少有一部分应该照常开放。在宋代,佛祖生日和老子生日不被认为是法定节假日,这可能反映了佛教和道教的衰落。
元朝规定有十六个节日。明清时期,节日节日甚至比最初的元朝还要少。起初,政府法令只规定了三个主要节日:元旦、冬至和皇帝生日。其实端午节和中秋节也变得重要了。然而,明清时期的主要变化是采用了一个月的新年假期或寒假。秦官员会选择12月20日左右的一天作为全国官员“盖章”的日子。大约一个月后,将宣布“印刷”的另一天。在此期间,官员们仍然不得不不时来到他们的官方办公室,但司法案件被完全停止。寒假可以作为法定节假日损失的补偿。
当个人履行对家庭和宗族的责任时,政府法令还规定了回家的假期和类似的假期。最宽大的是唐朝的规定,包括:
1.父母住在3000里外,每三年有30天的省籍假(不包括旅途);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五年有十五天假期。
二、儿子加冕时,有三天假;如果他们是亲戚,那么总有一天。
3.孩子去参加婚礼,除路程外,有九天假期;其他近亲结婚有五天、三天、一天假期。
四、父母双亡,强制释放三年;如果是服兵役,就是一百天。
5.其他近亲属死亡的,分别有30天、20天、15天、7天假期;如果是远房亲戚,分别是五天,三天,一天。
六、亲自接受老师去世,给三天假。
七、个人死亡,给一天假。
八、五月份有十五天的野外假,九月份有十五天的服装假。
除了最后一条,这些规定大部分似乎都是宋朝遵循的。明清时期,这些节日很多不是完全取消,就是变得特别,要等皇帝批准。唯一严格执行的规定是,父母去世后强制辞退官员三年。这些变化似乎表明,个人对皇帝和父母的责任有所增加或不断强调,而其他社会关系,如对其他亲属和教师的责任,则相对被忽视。这显然是明清道德的一个特点。
至于日常工作安排,有意思的是,很多地方地方政府首长的位置就像皇帝一样。这种相似性甚至体现在他们官方建筑构图的相似性上。一个地方衙门,就像皇帝的宫殿一样,前面有大门和庭院,两边有卫兵和供仆人使用的小房间,大堂相当于皇帝的正厅,主要用来举行仪式和其他正式的事情。第二大殿相当于皇帝的其他大殿,主要用来完成日常职责。在一个小衙门里,二厅或二厅的一部分,往往被指定为签名室。无论是在上午的正常办公时间,还是在下午和晚上的其他临时工作时间,这种私人办公室或办公室都可以被官员用来阅读官方文件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出于同样的目的,皇帝会指定一个内厅或一个事务室,尽管它不被称为签署室。衙门后面的部分是作为大家族的居所,相当于皇帝后妃的后宫。
皇帝的日程通常从清晨的会议开始。仪式聚会通常在节日或每三或五天举行一次。不太正式的聚会可以在其他日子甚至每天举行。会议开得出奇的早,大约在早上五六点。如果会议要到七八点才召开,那就认为太晚了。清朝皇帝经常在北京郊外著名的圆明园访问朝鲜。为了准时到达,许多官员不得不在半夜起床。总的来说,清朝的统治者忠实地遵守了王朝早期的时间,这无疑帮助清朝成为一个稳定而持久的王朝,尽管它是一个外国民族。
然而,地方官员不一定会效仿清朝皇帝的榜样,尽管他们可能会在自己的办公室遵循类似的时间表。即使雍正帝非常密切地监视着各省省长,官员们的工作仍然非常缓慢。根据雍正朝公布的《州县事》,许多政府和县官根本不在早上开始工作。《州县事》要求他们改革。至于效果,就不好说了。
中央政府通常用鼓声或钟声宣布办公时间开始。地方政府,尤其是地州县政府,一般使用的传播和管理都不那么威严。在殴打的惩罚下,官员和信使必须准时到达官员处。元朝时,权相商格甚至严格使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他在襄樊的亲戚;著名艺术家、学者赵孟頫,因在晨钟后到而挨打。在赵孟頫向上级部门投诉后,桑格将这一处罚限制在曹礼。
对于官员的晋升,服务的时间和表现是同等考虑的。至少早在汉朝,就已经这样规定了。但是政府使用官员签到的考勤簿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就不是很清楚了。元朝有一个例子,官员、官员和政府仓库的警卫必须在所谓的“尤袤文礼”上签字。明清时期,许多机构使用类似的考勤簿似乎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唐朝时,正规的夜班官员必须在“直书”上签名,这种情况可能在更早的时期就存在了。有时候守夜人只是一个虚假的故事。比如北宋时,四馆官员经常声称胃痛,以避免守夜。于是,关哥的晚自习《李肃》得到了“害腹历”的例外。
当然,一个谨慎的官员不仅遵守办公时间,还会增加很多额外的工作时间。我想以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期间的工作安排为例,当时他正领导太平军平定。曾国藩在同治元年八月十九日的日记中记载,他决定自己的日常作息必须包括以下几项:
一天的前半部分:看客人的样子听单词——制定验证政策——叫名字看练习——写私人信件——看书——学汉字
后半天:看当天的文件——改信稿——批稿——查钱账
晚上:暖诗-古文-批稿-查对应项
曾国藩决定上午抓好吏治军政,下午抓好报账,晚上集中精力搞文艺。总的来说,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这是他每天的工作方式,虽然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一些变化。我想再补充一点。为了平衡工作,他每天玩一两次围棋。但是因为他不是特别好的球员,所以他只是偶尔打,可能不会花太多时间。显然,他在履行职责时非常勤奋和谨慎,他的榜样同时影响了许多人。
曾国藩是个谨小慎微的家长。他不仅为自己,也为家人制定工作日程。根据他的少女自传,1868年当他任两江总督时,他为家里的女人定下了这样一个时间表:
早餐后:做配菜、零食、酒酱等。
中午雕刻后:纺花或做麻布衣服。
午饭后:做针线活、刺绣等。
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缝纫、粗加工。
男人在家里要做四种作业:看书,写字,做作业。曾国藩亲自考功,有些功课一天考一次,几天考一次,一个月考一次。
这让我们想起了帝国时代中国留学生的时间表。中央政府学校的学生待遇和官员差不多,假期也不少。这些学生人数不多,大部分是几百人,几千人很少。大多数学生在私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学习。他们在上午和下午努力学习,只有重大节日才有假期。明清时期,私立学校也有一个月左右的元旦假期或寒假。
关于课程表,我们必须注意一件在中国教育史上通常被忽视的事情,那就是农民孩子的学校只在淡季上课。在汉代的著作《四人月令》中,9岁至14岁的儿童应在1月、8月和11月上小学,15岁至20岁的成年人应在1月和10月上大学。唐朝中央官学的学生,5月也有十五天的田假,9月也有十五天的衣假,显然是为了适应农村的学生。在宋代,农民子女就读的乡村学校被称为“冬季学校”,因为这些学校只在冬季开学。“冬学”这个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和尚道士因为是自治团体,所以作息时间比较严格。在僧人的年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起源于印度的“夏安珠”。4月15日到7月15日,和尚必须呆在自己的寺院里。对这一要求的解释是,在夏季的几个月里,行走的僧侣会遭受暴雨,或者他们会不知不觉地犯下杀人的罪行。前者在印度发生的可能性比中国大,后者也有可能。然而,这一规则在中国已经实行了几个世纪,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夏安珠”以各自寺院内的一顿快餐开始,以各自寺院内的一顿快餐结束。
在寺院里,钟鼓是用来宣布每日作息时间的,寺院里准确的钟声对邻近的门外汉真的很有帮助。有的和尚确实有责任,每天早上把人叫醒,打铁牌,敲木鱼。到了宋代,他们在京城极为活跃,不仅用工具把人叫醒,还报告气候是晴是阴是雨,以及晨会的类别。每一个报晨曦的和尚都有自己的区域,时不时的会去该区域的商店和家里讨饭。
修道院的生活应该是平静的,但节日和每个月的第一天和第十五天不是这样。这时,寺庙会打开大门,让人们烧香。在一些节日里,这些地方会变成繁忙嘈杂的市场。和尚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带一些小礼物去拜访他们的捐赠者,为慈善事业筹集资金。这不同于施舍服务。还有,认为和尚完全是在其他方面寄生是不对的。尤其是晚唐宋初的禅僧,他们遵守的是“一日不劳,一日不食”的规则,更是大错特错。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时期,寺院富裕时,僧侣会在相当大的规模上从事借贷或其他商业活动。在中国,有几种养老金制度似乎起源于修道院。
1.《古人是怎么休假的 中国历史上对“休沐”有哪些规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人是怎么休假的 中国历史上对“休沐”有哪些规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2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