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的形成最早归功于活跃在上海的福建商人。在新装修的南苑滨江绿地中,一个小小的艺术广场看似平凡,实则值得玩味:弧形的屏风墙和贯通的木廊脚手架/[/k0/】都是保留了老南苑建筑特色的园林小品;高耸的海枣、刚毅结实的苏铁、鲜艳的花朵、五彩缤纷的梯田,围绕着五个白色的“种子”——巨大的种子状玻璃钢花坛。这种设计在江南传统造园范式中并不常见,但却是地道的岭南风格。
我还是想先从福建商人说起。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中,福建商人和广东商人一度有过双峰。在航运、制糖、棉花、造纸工业、柑橘、炒货、檀香、靛蓝等诸多行业,福建商人更是一马当先。在上海旧市政厅周围,涌现出许多具有同乡会性质的福建会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保存最完好的会馆遗址是三山会馆,离这里只有几步之遥,从这里还能看到福建商人的繁华。
然而,三山会馆并不是福建最古老、最繁荣的会馆。根据碑文资料,最早的福建商人会馆是张泉会馆,由福建泉州、漳州商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出资兴建。在张泉后代的文章中,会馆的建立更早。因为1937年沪松抗战,会馆和会馆的别墅同时被战火吞噬,1757年以前的会馆历史只是一个碎片。根据解放后张泉成员的回忆,图书馆原址不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仙花街,而是在南苑。之所以看中这个位置,是因为上江时方便船只在日晖港停泊。扬帆远航,人生坎坷,得到诸神的祝福是当务之急。船一靠近码头,福建的船民就要举行祭祀仪式,于是大厅里就有了占地三亩的天后宫;生活在异国他乡,有自然的疾病和死亡,要让离开家乡的灵魂安息一段时间,所以会馆不仅中间有一个坟墓,还提供了一个停棺的地方。
随着张泉商人在上海的发展,逐渐觉得当时的日晖港离上海县城太远,来来往往不方便。于是51家商号和船主集资在今天的仙瓜街新建了一个会馆,被认为是“张泉会馆”,而南苑的建筑仍然是别墅,所以它被称为“南会馆”,因为它位于仙瓜街的南面。这就是南方公园“南方”的由来。后来,上海私立张泉中学在这里重建和开放,培养了许多进步的年轻人,包括一些来自左翼联盟的作家——这在南苑掀起了又一个红色篇章。
从红色堡垒到避难所
自左联作家从张泉中学走出来后,南方公园逐渐成为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并纷纷效仿。自1922年以来,许多教师和学生在张泉中学入党,许多党员在学校教书并建立了教师支部。1929年11月18日,这里成为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会址,、李、李、陈云、李富春、康生、项、项英等参加了会议。此外,上海的反帝组织、左联、社联、青联等革命团体也经常利用这片宝地进行集会。
解放初期,南方公园这片红热之地曾短暂地被用作海军驻地。巧合的是,《南苑》的书名是近代中国著名海军将领、曾任清海军提督、民国海军临时总司令、海军总司令的萨镇兵所写。后来,1957年1月,在第二届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人民代表提出了将南方公园改造为公园的建议;同年4月,市园林管理处成立公园,同年10月15日开放。公园的名字沿用了传统的名字。即使有了“公园”名正言顺的定位,南方公园的内容也没有变得更加纯粹。老卢湾的居民可能还记得,在50年代,也有区少年之家和国防体育培训班与公园共存;十年后,又在部队宿舍安顿下来;再过十年,老公园里的“居民”就要变成临时拆迁户了——对了,1992年,它也成了上海第一批免费的残疾人公园。从最初的会馆到后来的中共地下党会场,历史上的南园永远意味着一个避难所。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南苑一直不遗余力。
咆哮机器的时代
南方公园作为公园,历史上关闭过两次,取而代之的是花鸟。两次都是机器的隆隆声。
第一次是1960年9月,南苑公园正式开放刚刚两年,卢湾区副食品公司就在公园里开了一家饲料加工厂,公园停止对外开放。到1963年6月,公园的这一历史插曲匆匆结束,公园借出占用的建筑和土地陆续归还。一年后的6月1日,南方公园第二次修复开放,门票出售入园。
估计没人料到这次南苑公园的寿命比前一次短。1965年,命运多舛的6月,这片命运多舛的土地被用作大埔道黄浦江隧道工程的工地,公园再次关闭。这段与“公园绿地”无关的历史,绝对值得载入南方公园的史册,不是因为隧道修了十年,而是因为老大埔公路隧道不仅是上海第一条过江隧道,也是中国第一条过江隧道。它的建成正式打破了浦东浦西河两岸居民渡河只能靠渡船的格局。作为这个伟大工程的物资运输枢纽,南方公园当然是辉煌的。
当时,隧道工程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因为它始于1965年,取代了当时上海的第一个工程651号。当时中国没有水下隧道技术的经验,由于上海特殊的软土层,“在黄浦江底建隧道”几乎就像“在豆腐上打洞”。据说当时有国外专家甚至预言,上海“不可能”修建水下隧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隧道建设者勇敢地挑战世界级难题,并参照当时苏联专家乌莫夫的唯一隧道书,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个举世瞩目的奇迹。在今天的南苑滨江绿地,“十年隧道”的辉煌历史变成了一座巨大的盾形雕塑,以一座纪念碑的姿态矗立在绿地上。旁边的介绍牌上写着:“这是中国第一台盾构机,是密集如地下隧道的地下隧道鼻祖。1971年,第一代隧道人用他们的第一个盾构方法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大型跨河隧道——大埔公路隧道。这是中国盾构越江隧道建设的起点。”
类似的工业遗迹,以及河岸上的三个巨大的水泥筒仓,现在被称为景观塔,主要用于连接立交桥和观景台。在霓虹闪烁的夜晚,这是爬望江最好的地方之一;水泥筒仓本身相当于一个河边服务站。如果你想休息或喝杯茶,你不妨来这里。码头上原有的龙门也被设计师徒手截取保存下来,用极简主义的笔法重新诠释了工业聚落的兴衰。走上这个特殊的观景平台,河对岸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著名的“一轴四馆”。晚上龙门架的LED灯亮了,老工业框架用艺术的方式勾勒出来,真的变成了“你看龙门架上的风景,看风景的人也看河对岸的你”。
“海绵城市”的先锋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和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未有过一天纯粹公园的老南苑公园,不仅最终完成了宁静优美的滨江绿地,还承担了低碳环保的使命,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探索建设节水型园林海绵城市。
南苑公园改扩建为南苑滨江绿地之初,以环保节能为理念,应用多项节能技术,充分考虑雨水回收利用,减少后期维护时对城市净水资源的使用,通过自然循环达到绿地的水平衡。当你在绿地里漫步时,记得注意脚下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透水混凝土。它们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防止雨天路面积水和夜间反光,大大提高车辆和行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增加地面的透水透气面积,从而缓解热岛现象。
同样技术性很强的是日晖香港人行桥,它从徐汇河畔延伸到南苑河畔绿地。它是黄浦江两岸公众空之间45公里直达工程中许多新建成的桥梁之一。任何来这里的人都会惊叹于它的轻盈和独特的美感:这座现代桥梁不同于普通的拱桥,它呈Y形,以优雅的跳跃落在徐汇和黄埔的交界处。这种轻巧的设计,举重若轻,实际上在设计和施工上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在方案分析的前期,常规的渡河、渡河、绕桥等桥梁方式,在处理特定环境时会遇到堵车、体积过大或地形改造过多等实际问题。Y型三叉布局作为一种更轻便、更灵活的布局模式,终于成为突破断点的完美解决方案。从桥上环顾,对岸的黄埔、徐汇、浦东三区尽收眼底。
在这样一个四季不同美景和习俗的慢生港湾,白天,绿意盎然的美丽花园让人流连忘返;晚上,是散步、消化和骑行的休闲天堂。呼吸着清新甜美空的空气,伴着河风和夜灯,在轻松的生活节奏中享受着城市滨水区给你的难得的忘却烦恼的快乐。经过改造重生,南苑忠于历史,服务当下,指向未来。革命的、工业的、艺术的、人文的、绿色的……外观不起眼的南园,浓缩而深刻的在城市立体多样的记忆中,值得你的尊重和尊重。
到处走走很容易
海上会议
图片来自网络
海博会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一家私人高端休闲商务SPA。其中,以《明万历县志》记载的“上海市八景”命名的至尊区江景豪华双人SPA房,堪称是他家最不可或缺的享受:原石浴缸、顶级牛皮移动衣柜、开放式江景、顶级豪华卫浴系列...一切都符合他的喜好。这里结合了日式、泰式、欧式、韩式等八种按摩手法,结合了牛奶浴、红酒浴、香薰浴等九种沐浴汤,从而结合了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的N种亲水体验,实现了个性化。
地址:格林兰海外海滩广场3F蒋斌路99号
“黑暗中的对话”体验厅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mainland China“黑暗对话”的旗舰展馆,营造了一个全黑的环境。你会通过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去探索设计良好的黑暗展区,比如逛公园、走过繁华的市场、路过市场、路过咖啡馆等。所有的导游都是盲人或视障人士。他们可以在黑暗中自由行动,可以轻松处理每个人的需求。在这里的这种新体验,会开启一个未知的感官世界,你会进入视障人生活的黑暗世界,你会对他们的处境有更多的感受。
地址:蒋斌路99号绿地海外海滩广场2-103
世博会博物馆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博物馆,主要展示世博会的历史。也是浦西最大的博物馆。展厅以矩阵的形式布置在建筑的中间,位于1至5层。八个永久展馆中的前四个主要展示1851年至2008年世博会的发展和历史特征,5-7号馆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8号馆用于展示2010年后将继续举办的未来世博会的精彩内容。
地址:蒙自路823号
屈开伦用镜头反映了上海的神奇
繁重的展览和有限的时间活动轮流降落在这个神奇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