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斯通,小学生,上学

很多年前留学生出国接受精英教育,现在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蔓延,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这一代人对留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称留学生为“海龟”,代表高端智力人才。现在别人听说你是海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能量低”和“工资高”。小企业不敢要,大企业鄙视。当然,也有人认为留学生在这个时代很难找到合适的、喜欢的工作,这是一个伪命题。那么,留学生从国外毕业后面临怎样的就业困难呢?斯通为此做了一些采访,我将这些经历所反映的共性总结如下:

一、从镀金角度看刻板印象效应

“社会对留学生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学生把父母的钱花在国外挥霍,或者在国外呆(旅游)一年。但是身边的人基本都是好好学习,不乱来,学校淘汰率也不低。我们专业上半年去了40人(共80人)。"

——本科/荷兰

“人家会觉得你既然留学了,就应该很好,不然家里一定很有钱。如果你有钱,你可以出去找份好工作。就业方面,因为现在留学生多了,大公司小公司都会对留学生产生各种偏见。”

-本科/英国

“如果你的学校说别人不知道,很容易被有色眼镜自动归为文凭磨。学生被认为是花钱出国留学接受混合语言教育。”

-本科/美国

国内很多人对海归还是有偏见的,更别说自带光环了,觉得你不回国治国就是对不起你的海归光环。能不能找到工作,取决于你的不稳定性。有些行业还是喜欢海归的,比如跨境商业公司。也有负面评论。由于海归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公司不再盲目相信海归,甚至认为海归什么都不是,或者有“这些人就是花钱镀金”的心理。然而,我们仍然可以把留学生的刻板印象视为一把“双刃剑”。

《亚裔美国人成就悖论》的作者曾经发现,正面印象可以成为竞争中的优势。他认为,正是人们对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成功。60%的中国移民父亲和40%的中国移民母亲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甚至对于在美国读书的非常普通的学生来说,“你是留学生,所以你很优秀”,这种期待会帮助他们提高各方面的表现。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负面预测会在实践中强化社会原有的负面印象。就像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定义的那样:“一个自我实现的假设,从一个错误的定义开始,唤起一种新的行为,最终使原来的错误概念成为现实。”现在以出国后找工作、回国为目的的留学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从众行为。恐怕一开始就误入歧途是不可取的。

第二,生活没有固定的地方,进退两难

“我去新加坡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英语也不好。只能找中介在火锅店做黑工。在荷兰,我还没有完成学业。想在公司找份工作,做好实习工作,毕业后签我。如果不行,我就回国。现在国内竞争这么激烈,我有心理准备。”

——硕士学位/荷兰

“我有个朋友,回国找工作很受挫。他在国外待了2年,艺术专业,去年硕士毕业,本来打算在英国海外工作几年再回国,但是签证办不到,想找专门的求职机构,但是海外的职业介绍所太贵,他别无选择,只能回国。但是回国后,他发现自己的留学资格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优势。像国内找工作的学生一样,他必须通过层层筛选才能获得面试资格。最后好像是因为他的学校不出名,被拒绝了。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

-硕士学位/英国

回国后,绝大多数海归都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寻找好公司,好工作。但是国内外信息差,课程设置不一样,国内用人单位无法判断一个海归的含金量。所以很多高端行业,国内就业只看高校排名。有些公司从英国招聘只需要前2名,从美国招聘需要前50名。其次,用人单位认为,能通过高考进入清北复读学校等211985学校的学生,吃苦能力比海归强,在期望值和薪资要求上也比海归低,工作时间会更稳定,不太容易跳槽。对于这种供过于求的情况,求职竞争肯定很激烈。相比国内毕业生,海归光环并没有带来什么优势。

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招聘周期是8月到12月,都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不过大部分海归一般6月毕业,少数2月等。即使是6月毕业的也不会马上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第一次回国找工作能否被当作应届毕业生对待,是很多人的一个担忧。其次,很多海归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启动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资和国内投资工作的可行性几乎为零,更不用说有机会参加各种学校的校园报告会和招聘会了。因此,就时间和资源而言,回返者是弱势群体。

第三,以前是争实力,现在是争名气,比国内学生起点低

“留学生最大的优势是他们是名校,有说服力。其次,一些特定的专业在国外接受教育可能会有一些优势。第三,看工作要求,如果你需要英语或者对外国文化有很深的了解,那么留学生更有竞争力。对于女性,尤其是大龄女学生来说,会有点困难。如果你出生在普通学校,英语普通,经验普通,能力普通,年龄比其他应届毕业生大,那就很难了。”

——硕士学位/美国

“留学可以带回一些先进的知识,但是现在国内的专业越来越强,不一定比国内的好。与国内985、211的学生相比,海归生活的环境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985和211的学生对国内的文化环境比较熟悉,可以早做准备,很快就会进入人际圈,但是留学生更适合一套国外的标准。”

-硕士学位/英国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外国学生在中国找到第一份工作需要时间。

留学生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分配如下。

也就是说,近一半的留学生在缴纳首次就业税后月入不足6000元,近70%的人认为月薪远低于预期,15%的留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甚至低于国内两所大学的毕业生。

第四,种族歧视只是小菜一碟。如果国际关系恶化,国际学生应该优先考虑

“有一次我们去德国亚琛泡温泉。当我回来的时候,来了一个年轻人。先打个招呼,我礼貌的回答,然后他就开始骂我们。别不好意思,直接回去。”

——本科/德国

“排外很厉害,他们也讨厌中国人。美国好的行业,比如法律、经济、金融,只为自己人提供就业机会,我们很难在国外实习,更别说正式工作了。在美国申请绿卡的条件越来越复杂。海外发展真的很难。相对来说,回国至少有亲戚的支持和安排。"

-本科/美国

“英国政府保护自己的政策,中国人的签证会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PSW签证的取消使得许多在英国留学的学生毕业后很难在英国工作和生活。T2签证申请条件高,最好回国。虽然国内学生找工作没有优势,但至少不用担心签证问题。”

-本科/英国

事实上,保护各国人民的就业率不能被视为歧视行为,但任何移民政策总是实时跟进中外紧张的国际关系。在过去的两年里,外交政策保护了新闻。2017年4月19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于4月18日宣布取消457签证。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还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机构迅速修订现行签证政策。澳洲和美国领导人给出的理由完全一样:优先保证本国人民的就业机会。截至2016年9月底,澳大利亚共有95700多人获得457份签证,中国人仅占5.8%(约5500人)。

西方对中国充满恐惧,中国学生毕业后到海外找工作的机会越来越渺茫。至于美国为高科技外来人才签发的H1B签证,结果是80%以上的民众工资低于同岗位的美国工人,相当于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工资水平引进外国高科技人才来替代美国工人。这种国际形势迫使中国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7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95万人,比2016年(765万人)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根据2017年归国留学生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归国留学生总数已达265.11万人。仅在2016年,就有43.25万名国际学生毕业并返回中国,新的国际学生人数超过了大学毕业生的增长。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用人单位不会对留学生给予任何特殊优惠。相反,由于社会对留学生和富二代的固有偏见,HR会用放大镜更仔细地审视你身上的每一个瑕疵。

这种困境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留学的初衷。

很多人认为中国教育经验差,只能培训考试机,所以选择出国。国外的教育不会扼杀你的创造力。它更开放,更自由,更友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语言,培养国际视野,更独立。中国的学渣出国会成为大师也没关系。

但现实是,总有一天,你会回到这个功利的社会,和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机器人”竞争。如果你只是开阔了眼界,这几年在国外跟不上自己的能力,当国内的“机器人”在扭曲的竞争压力下跑得越来越快的时候,你只需要去经历所谓的种族歧视,去理解所谓的好山好水孤独,仅此而已。

1.《曼大硕士回国就业前景 10个过来人告诉你留学生就业的真实现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曼大硕士回国就业前景 10个过来人告诉你留学生就业的真实现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6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