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上院:即元宵节。我国传统元宵节是指农历元宵节,它也称为上元节、元宵节。

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汉文帝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上春:孟春、初春。

上巳节:上巳【音四】,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达爱情的节日。

禊饮:古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三国魏后在三月三日】临水滨洗涤,清除污垢,消除不详,称为禊。然后取携带的饮食于野外宴饮,称为饮。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改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玄鸟:燕子。宿燕:去年的燕子。

社燕:指燕子春社来,春社去,故名社燕。

春社、秋社:古人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祈求秋季丰收,曰春社;又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酬祭土神,曰秋社。

青律:古时以乐律与时令相配,青律为春天之乐律。

迟日:春日。

更阑:夜深。

镇日、永日:整天的意思。

落梅天:指五月。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每月都有初五、十五、二十五三个带五的日子。初五是开头的一个五,故叫端五。午,属十二支,农历十一月为子月。五月恰逢午字,故五月有午月之称。五、午同间,五、五相重,所以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各地习俗不同,端午还有午日节、地腊节、天中节等名称。

乞巧:民间将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乞巧节。乞巧节有地方流行少女用七根线和七枚绣花针在月下穿针、绣花的习俗。在广州,每逢七夕,人们都会陈列瓜果及各色香花、化妆品,在月下拜祭织女。七夕乞巧,除穿针乞巧外,还有做乞巧果的习俗。乞巧果分花瓜和巧果。花瓜是雕刻各种花纹、花样的瓜果。巧果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我国农历一年有十二个月,分为四季。七、八、九三个月是一年中的秋季。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古时候因人们把每季的三个十五日分别称为“孟”、“仲”、“季”。所以中秋也叫“仲秋”。

重阳节:指农历九月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长至、迎长:冬至日后,太阳北移,白昼渐长,宋人习惯称冬至为长至。又称迎长。

宜冬:古代妇女每当立春、冬至来临,就在头饰上书写宜春或宜冬,表示吉祥如意之意。

1.《仲秋二十五什么意思,仲秋,仲秋至冬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仲秋二十五什么意思,仲秋,仲秋至冬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0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