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焕《凉州词》描写了西北边境地区古城的孤独、广漠长江、山川昌良和官兵孤独。

诗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饱含将士的离愁、慷慨激昂的斗志,可谓盛唐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话说凉州

王之涣《凉州词》,其中所提及的“凉州”,并非特指诗中所言为凉州。其实,凉州词,对应的是盛唐时代流行的一种曲调,又称《凉州曲》、《凉州歌》。凉州,地处当时的西北边疆地区,故而所涉及内容多为边塞诗。

凉州形成

汉代武帝时候,开辟西北疆土有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之后,改天下行政区为十三州,各设置州牧、刺史进行治理管辖。武威郡属于凉州刺史管辖区域。凉州之名,源于“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东汉末年董卓,曾经任西凉刺史。董卓灭亡后,马超的父亲——马腾也曾经任西凉刺史。西汉十三州有司州、青州、幽州、徐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凉州、益州、并州、交州、雍州。


东汉时的西北疆域


东汉时的西北疆域

凉州,地处今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中国西部地区的地形,多山地、高原。凉州,地处黄河以西,为河西最大的堆积平原。

凉州区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西南为祁连山山地、中部为河西走廊平原绿洲和东北腾格里沙漠。

地理位置

凉州扼守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高原(北部)、黄土高原(东部)三大高原,是西域战略要地。古之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凉州为必经之地。


唐朝部分疆域


唐朝部分疆域

如今,凉州的地理位置依然重要,东接兰州、南邻西宁、北近银川和内蒙、西抵新疆,兰新线、G30线、金武高速等重要公路、铁路通道在此交汇,交通线贯穿全境。

自然环境

凉州处于多个地形区的过渡区,同时又处于多个气候区的交界处。祁连山地区,对应为终年低温的高原气候;腾格里、巴丹吉林形成沙漠,对应为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气候;东部的黄土高原对应为温带季风气候。

凉州成为高寒、干旱、季风区之间的绿洲区,得益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充足的融水,为人们在这两千里的平川上生存、生产提供了稀缺的水源,水草丰美,宜农宜牧,也为孕育丝绸之路上的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虽为绿洲,毕竟是属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凉州全年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光热充足和昼夜温差大,适宜各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积累有机质,为高品质的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从气象条件上看,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利因素,有干旱、大风、沙尘暴、霜冻、暴雨等。

补充

标题中凉州词,只是曲名,诗句并非写凉州。诗句中“孤城”,也并非凉州,而是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

玉门关,汉代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因自西域输入中原地区玉石时,必须取道于此,故而得名。


玉门关近新疆,距凉州很远


玉门关近新疆,距凉州很远

诗词赏析

凉州词二首 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王之涣《凉州词》脍炙人口,在历代的诗词选本、笔记当中,有五种版本。我们取中小学课本上最常见的版本进行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里的玉门关旧址


黄河远上白云间

诗歌中关于黄河的描述有很多,多注重黄河的动态之美。李白《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东入大海,波澜壮阔。以极具想象力的语言,对空间进行夸张,对黄河流水的气势进行渲染,震撼人心。

对照《凉州词》里“黄河远上白云间”,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都从黄河落差大、源远流长进行描绘。与黄河水流方向相同的视角,凸显了动态美产生的气势;前者的视角和水流方向相反, 在突出河流源远流长的同时,表现出的是静态美。与后句“一片孤城万仞山”相互映衬,让城的孤立、人的孤独意象更明显。

“黄河远上白云间”,追溯源头——“远上白云”,极言黄河源地很高、很远,落差很大。内蒙古河口以上河段为黄河上游,对应的为黄河上游。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地区,落差很大,水流急,流水侵蚀比较严重。由于上游地区强烈的下切侵蚀、溯源侵蚀作用下,形成了深且窄的峡谷地貌。

古代限于认知水平、认知工具的限制,人们认为黄河源头为昆仑。因此,李白《公无渡河》中,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的说法。如今我们知道,黄河源头,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海拔约4724米。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一片”,为唐代人习惯用语,常与“孤”一同使用,对应现在词语为“一座”。仞,为长度单位,对应为六尺或者七尺。万仞,为虚数,泛指特别高险。黄河远上、高山映衬,更显城池的孤立。一动一静,有了立体感。提醒一下,此处“孤城”,并非凉州,而是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山高水远,城池孤立,远离家乡,怎能不滋生思想之情?!

汉代武帝时,曾设置了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并在敦煌境内设置玉门关、阳关两个雄关,作为边防要塞和交通门户。诗人游玉门关,随着中原政权的衰落,表现为消极防御,有戍守,却逐渐被废弃。山高水远,思想情切,天长日久,哀怨颇深。

羌笛何须怨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远离中原,身在边疆,羌笛声声,为何幽怨杨柳不发?!只因为春风不来玉门关,没有东风吹,杨柳难以萌发。甘肃玉门关,属于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因此,气温回升慢,杨柳萌芽生机勃发的时间不断推迟延后。

我国季风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从界限上看,主要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以东。季风区,受到冬季风、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冷夏热,雨热同期。春季到来,夏季风势力不断向北移动,促进所经过地区气温缓慢回升,同时,带来降水。华北、黄土高原,在农历二月时节,就会杨柳发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凉州、玉门关这些地方,都在贺兰山以西的河西地区。冬季风很强大,带来寒冷。由于地形阻挡,加上深居内陆,因此不受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季到来,气温回升慢,降水稀少。李白《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中所提及的“长风”,特指强冷的冬季风。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中的“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也涉及到玉门关的孤立。同时,“黄沙万里”可推测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草木凋零。因此,涉及玉门关附近的场景,大多荒寂,缺乏生机,多数情况是黄沙。

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明为持续写景,实则有抒情成分,而抒情巧妙蕴藏在景色当中,可谓绝妙。也许,这首诗不着痕迹地写作,为人称道,成为唐诗中压卷作品之一的重要原因。唐代高适《塞上闻笛》也有类似的描绘,“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羌笛,指边疆少数民族的乐器。远在他乡,听胡人吹奏杨柳曲,心中几多悲凉愁苦。古代有折杨柳枝送别的习俗,文人雅士也以杨柳的意象隐喻送别。春风,明指春日和煦的风,也指皇帝的恩泽。皇帝在长安,恩泽不及玉门关,故而,悲情满腹。

以上,结合历史背景、地理原理、诗文写作进行赏析。王之涣《凉州词》还有这样的版本——“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是否赞同?如果赞同,又该如何理解呢?

原发于地理学漫步,现经过作者授权。

1.《凉州词是首什么样的诗句,凉州词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凉州词什么样的主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凉州词是首什么样的诗句,凉州词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凉州词什么样的主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1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