毯子,毯子是今天生活的常用物。

有的词典说它是“铺在床上或挂在墙上的较厚的毛织品、棉织品或棉毛混织品,大多有图案或图画”。这完全是对现代的毯子的解释。古代却唯有毛织品,故字从毛。


毯子,先秦就有了。不过,不称“毯”,而称“纰闋(biji)“织皮”。《尚书·禹贡》:“织皮昆仑,析皮渠搜。”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唐人抄本有唐人注:“织皮,毛布也。”其实,这些还是毛织物的泛称。毯子最早的专名当是“氍毹(quyu)",“毾登毛( tadeng,左登右毛结构)”,见于汉代。汉乐府《陇西行》:“请客坐堂上,坐客毡氍毹。”此指坐褥。唐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此指地毯。又《太平御览》卷七零八引汉班固《与弟超书》:“月支毾登毛,大小相杂,但细好而已。”但这个名称不如“氍毹”用得广。


新疆是我国毛毯的故乡。罗布泊西岸地区、古代楼兰及附近遗址和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区域的墓葬群曾出土了较多的新疆地毯实物,有织毛毯、织花毯、拉绒毯等,多是汉代的遗物,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如民丰出土东汉古墓的毛毯残片,其地经密度每厘米七八根,地纬密度每厘米四根,每五根地纬嵌四根彩色绒纬,绒纬围经打马蹄形结(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第394页)。新疆的毛毯技艺魏晋时东传中原。汉族人民因地制宜用相同组织法创造出丝毯。白居易《红线毯》诗:“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擦丝练线红兰染。染为红线红于兰,织作披香殿上毯。……一丈毯,千两丝!”


作为今天毯子正称的“毯”字,唐代才见。《晋书·张轨传》:“轨即遗参军杜勋献马五百匹,毯布三万匹。”唐佚名《补江总白猿传》:“扪萝引絙而陟其上……其下绿芜,丰软如毯。”(引见《太平广记》卷四四四)至于“地”与“毯”相连,要到元代。真正记载地毯的最早文献是《元代毡罽工物记》一书。

无论毛毯、丝毯,都是毛纺织品。从毛毯而言:先将剪下的羊毛弹松,纺捻成毛线,有的要染上彩色;再按不同的工艺、经纬编织成各种毯子。



说明:本文来源于黄金贵、黄鸿初《古代文化常识》。

1.《白居易红线毯写什么,红线毯白居易翻译,红线毯唐白居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白居易红线毯写什么,红线毯白居易翻译,红线毯唐白居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1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