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见义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常见于古典诗词中。

"互文"即上下相邻的句子或同一句子的上下段中所用的词语须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读的时候须把它合在一起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习惯上把它叫作“互文见义”。

这种手法用字简洁,语言含蓄而凝练,用来表达内容却非常丰富。但对于读诗的人来说却是一个障碍。它有可能妨碍人们对诗的理解而产生歧义甚至错解诗意。

请看下面的例句:

杜牧的《泊秦淮》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

其中"烟"与"月"互补见义。即"烟雾与月光同时笼罩着一河寒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滩"。但读诗的人很有可能把它错解成:"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又如:王昌龄《出塞》的首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意思是:“明月是秦汉时的明月,关隘也是秦汉时的关隘”,表示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这句诗还进一步可以扩大理解为:“亘古以来不变的明月照耀着这些秦汉时的关隘,而在这里产生的许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如果狭隘地把它理解为:“明月属于秦朝而关隘却属于汉朝”。就使得这句诗变得不伦不类。

我们再看: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

“在船”就是已经上了船。按字面看好像是主人正在下马而客人却已经在船上了。其实不是,应该解读为: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上了船。这里主人下面省了“在船”二字,而客人下面省了“下马”二字。不然,主人还仍在岸上而客人已在船中了,这样能举酒饯客吗?

我们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句“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无心”和“自闲”是互文。

意思是(白云泉的)云无心而显得消闲、(白云泉的)水也无心而显得消闲。无心即无心事,悠然自得。不是说云虽无心但并不一定消闲,水虽消闲但并不一定无心。诗接着说你(白云泉)何必冲到山下去呢,一下山就到人间,平白无故的添了人间的波浪(即人间的麻烦),再想享受在天平山上那样的安闲平静就不可能了。这话是说给白云泉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也可以理解为说的世人听的。

还有,如:戴敏《初夏游张园》:

“东园载酒西园醉”

这里的“载酒”和“醉”就是互文。“载酒”即自带着酒和酒具,“醉”即饮酒。整句的意思是:“带着酒既到东园饮酒赏花又到西园饮酒赏花”。如果把这句诗理解成:在东园只带着酒而不饮,到了西园才饮酒,这样理解就不合诗意了。

这些都是在同一句诗里的互文,再看看上下二句诗的互文例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其中“见”与“闻”互文,也就是说互补见义。即“ (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经常见到你,并多次听到你的歌声”。这句诗很容易被错解成“在岐王宅经常见到你,而在崔九堂数次听到你的歌声。”这样就变成“在岐王宅里只见人而不闻歌,在崔九堂前只闻歌而不见人”,那就远离诗意了。

又如杜甫的《客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别的客人扫但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别的客人开,而今始为君开。不能理解成:为君只开“蓬门”而不扫“花径”。

还有杜甫的《漫兴》: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意思是:癫狂轻薄的柳絮、桃花随风起舞;癫狂轻薄的柳絮、桃花逐水漂流。“癫狂”和“轻薄”是互文,“随风舞”和“逐水流”也是互文。不是说柳絮“癫狂”而桃花不“癫狂”,桃花“轻薄”而柳絮不“轻薄”;也不是说“随风舞”的只是柳絮而桃花不“随风舞”,也不是说“逐水流”的只有桃花而没有柳絮。

又如王安石《题舫子》: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意思是:我分了一片本属于黄犊的草地坐卧,又占了一块本属于白鸥的沙滩坐卧。这二句诗里的“眠”和“坐”是互文。“眠”即躺卧,意思是:我在草地上坐坐躺躺,在沙滩上也坐坐躺躺。不是说在草地上只躺不坐,在沙滩上只坐不躺。

再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互补后就成: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时的西湖,晴方好,雨亦奇。就是说西湖的水光山色无论是晴空万里或者细雨蒙蒙都是好的。并不是说水光潋滟时的西湖只有晴时方好,雨时不好;也不是山色空蒙时的西湖,只在雨奇,晴时不奇。

还看杨蟠《吴江长桥》:

“几多风月输诗客,无限苇芦属酒家”

“几多”就是无数,与“无限”异文同义。“输”是送给意思,“酒家”就是酒客,“诗客”和“酒家”实属同一类人,就是所谓的诗人骚客。诗中的“苇芦”是倒文,也就是芦苇,为了平仄把文字倒过来,其意思不变。这句诗互文相补之后意思是:“眼前无数风月和芦苇都是送给诗人骚客赏玩的风景”。不能理解为:“无数的风月只给诗客赏玩而酒客不能赏玩,无限的芦苇才是属于那些酒客赏玩的景色,而不属于那些诗客”,那岂不大煞风景。

这种上下文互补的手法在《木兰辞》里就已经用得非常自如了。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补后应理解为:“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有的胜利归来”。而不是说:“将军经过百战,战死沙场回不来了,而壮士经过十年的征战,却胜利归来”。那不成了将军都是倒霉蛋,只有壮士才是英雄。又如: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不能理解为:“我只开东阁的门而不开西阁的门;我只坐西阁的床而不坐东阁的床。我当窗只理云鬓,不贴花黄,我对镜只贴花黄,不理云鬓”。这样理解太不合事理了吧。应该理解为:“我开了东阁西阁的门,坐了西阁东阁的床。我当窗对镜理了云鬓又贴花黄”。

互文手法写起来既省字数,又错落有致,还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诗家语的特点。

1.《眠解释诗中字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眠解释诗中字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4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