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诗词歌赋中的“赋”
我喜欢文学作品,甚至连一个文学爱好者也算不上。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心血来潮,也或许的鬼差神使,我动了说说“赋”的念头,让我自找苦吃。这样的文章,要有文学史的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写作功底。既然动了笔,又不忍半途而废。写来写去,就胡写乱画吧,反正在自己空间出现,不需要审批,是真正的文责自负。就这样吧。
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赋,敛也,从贝,武声。“敛也’,说明它的原始意就有聚集、征收的意思,是个动词。“从贝”,应该是指财物,是个名词。也可以说,“赋”字,在文字数量少、且读、写困难的古代社会,是集动、名词于一身,是征收财物的意思。
新华字典,也是分名词和动词两种解释。作为名词时,1:有田赋、币赋;2: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诗词歌赋中的“赋”。作为动词时,1:有作、吟咏的意思,比如赋诗一首、“曹孟德操横槊赋诗”;2:有授于的意思,如赋以重任。
一:作为动词的“赋”
其实,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后来的事情。其先,是作为动词——吟咏而出现的。赋诗,不同唱诗,也不同于写诗,更不同于说诗、念诗。也可以说,类似于今天我们的诗歌朗颂。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字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在很多的场合,在言谈话语中,就会以押韵、深刻、精辟、优美的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诗歌了。如果他们口气和语调,抑扬顿挫,在介于“说”和“唱”的之间,也就是吟咏了。作为文学体裁的特点,诗歌是唱的、散文是读的,赋和它们的区别,就在它能“不歌而赋”,适用于口颂朗读。它的抒情成分、韵律、结构接近于诗歌,而铺叙描写、结构自由,又接近于散文。可能是为了和写诗、唱诗的区别,就把用韵律、声调表现出来的赋称为赋诗。
二:作为名词——文学体裁的“赋”
(一):赋的起源。
现在,我们看到“赋”时,大部分人、基本上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认识的,所以,我就从文学体裁的“诗词歌赋”中的赋,谈一点我的看法。
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鼻祖,它比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出现的更早。而诗歌,特别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都是被之管弦,用来歌唱的,在民间,老百姓们,不管是倾诉他们的爱情、怨恨和悲欢离合,都是以歌唱的形式来表达的;而上层贵族,也是以歌唱来娱神、祭祖和自己娱乐的。这样,也可以说是唱诗。诗,主要是以唱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赋就不同了,在韵律方面,它是介于说唱之间的,而在句式等形式上,要比诗灵活、随便的多。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文心雕龙注》中。有一段话说:“春秋列国朝聘,宾主多赋诗言志。即随时口颂,不待乐奏也”。当时,这样的把诗歌表现、或即席表现出来,不管你吟咏的是旧作,还是新章,就称为“赋诗”。《汉书.艺文志》引“传曰:不歌而颂为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当然,他不是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就不能说话,而是说,不能更好、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作为一种通俗文学的形式,它在正式进入文学殿堂之前,是在民间广泛应用和流传的。慢慢的,它也进入了上层社会。事实也是这样,当时,社会上层人士,他们在语言交流时,也和现在咱们用成语和警句格言一样,喜欢用一些诗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在史书上也经常看到,特别是在一些外交场合,他们引用诗歌里很多语言,予以交流。
在汉魏六朝大儒的看法,认为“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由《诗经》“六艺”中的“赋”,衍化、发展而来,晋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说:“赋者,数陈之称,古诗之流也。古之作诗者,发乎情,止乎礼仪。情之发,因辞以形之;礼仪之首,须事以名之,故有赋焉。所以,假象尽辞,数陈其志。”
另外,赋的名称的出现,也和《诗》有六义有关。南朝梁代著名文论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诗》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其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用。其二曰赋。赋者,铺采丽文,体物写志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赋有铺张扬历的特点。传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意,传说则异体。总其归途,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赋颂,班固称诗之流也。
班固是从赋的社会功用,来说明赋和诗的关系的。我们在读“赋”时,看到其中的铺陈刻划,想象和夸张,就不由的想起了《诗经》中的《小戎》等作品。说明赋是从诗演变而来,也是诗的通俗、简单形式。当时,赋就文学体裁来说,它和诗,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诗是入六经的,是当时上层贵族必学的知识,是雅正文学,而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故当时的辞赋大家杨雄说,赋是“雕虫小技”而“壮夫不为”。还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三):赋和散文的关系——骈文——散文诗
如果说赋是“诗之流也” ,那么,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散文,也可以说是“赋之流也”。因为作为文学体裁的赋,着重于铺陈和描写,接近于散文,行文是韵散间出,精洁简练,文约而义丰,辞句华美流畅 ,排比对偶,可以说是诗的放大和发展。所以,到了六朝,就发展为骈文。到了现代,我们写的散文诗,也可以说是赋的滥觞。
(四):赋的三体
1:骚赋。以抒情为主的,更接近于诗的,他们从屈原的《离骚》、《九章》等作品演变而来,我们称之为骚赋。
2:诗体赋。是从《诗经》及屈原的《天问》演变而来的以四言为主题的诗体赋。
3:文赋。是从战国纵横家言及屈原的《渔父》、《卜居》,宋玉的《风赋》演变而来。
骚赋和诗体赋,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抒情小赋。而文赋,也叫逞辞大赋,是赋的主要形式,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赋,也可以说是汉大赋,一般就是指这些作品。由于这些作品结构篇幅较大,意境深邃,描写的场面宏伟,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且文辞优美,文采斐然。主要作家有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杨雄、班固等人。主要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枚乘的《七发》、贾谊的《鹏鸟赋》、《吊屈原赋》、杨雄的《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等等。
(五):赋的发展。
当时,赋的出现,人们是没有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认识、来创作的,就连散文,也不是以文学体裁来认识和表现的。最早吸收民间这样创作体裁的是荀子,比如,他写的《成相歌》。后来,随着它的社会实用性增加和创作的方便自由,就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
俗话说,北方多山,故人性格稳重,南方多水,故性体活泼。在北方人以诗来表情述意时,南方人也在这样,不过,他们创作的诗歌,要灵活多变些,也就有了比诗更灵活自由的体裁——赋。所以,我们在谈到先秦诗歌时,是把它单独列出来,称为“楚辞”。而以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为代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到了西汉,用以歌功颂德和描写富丽堂皇宫廷活动的赋,大量的产生了,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这样的作家。
西汉时期,是历史上赋创作的鼎盛时期,就和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散曲、明清小说一样。它相比较诗,体裁更长,形式也更自由,有更大的表达空间。同时,由于西汉王朝又是历史上鼎盛时期,皇帝好大喜功,达官贵人也享乐铺张,大量文人就投其所好,逞才斗奇、邀宠请赏。
但是,由于这些辞赋,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无病呻吟之作,严重的脱离生活现实,只是一些漂亮文辞的堆砌,尽管也很有文采,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学理论就是:文学是苍白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汉大赋的泯灭,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写的比较好的、很少的一部分作品。
到了东汉,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主要是诗歌,就代替了作为文学体裁的赋的表现形式。其实,在西汉五言诗的出现,就显露端倪了。
可以说是,汉大赋是“其兴也勃焉,败也忽焉”,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了一下。
以后,就没有好的赋体文学作品出现了,只有欧阳修的《秋声赋》才大放异彩,可惜,只是这么一篇而已,我最近见到了自然真人在博客上的一篇《关山赋》,写的不错,他还说明,因为不懂音韵,还想表达的内容丰富些,诗、词写不好,就以赋的形式来表达。
要画蛇添足的是,汉大赋虽然泯灭了,汉魏六朝的骈文,是继承了赋的一些写作方法的,也是讲究押韵、对仗、排比和文辞的华丽,也可以说是汉大赋的回光返照吧。我们今天的散文诗和讲究韵律、排比对仗的散文,也是它的余音。
作者简介
卢延山,男,辉县市张村乡郗庄村人,1948年生,曾任教师、农村商业银行干部,曾获河南省农业银行读书活动一等奖,曾参与组建辉县诗词学会,曾任辉县作协顾问,曾参与辉县信用联社社志编撰,曾为市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撰文,并在报刊杂志发文多篇。
1.《(怎么形容赋)赋写的好怎么形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怎么形容赋)赋写的好怎么形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7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