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2015年2月2日,我们从查济古村来到敬亭山。敬亭山在宣城北郊,是一座文化名山,李白的一首千古绝唱使得敬亭山名满天下。历朝历代文人名士多次造访,也留下大量吟诵。特别是自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以来的1000多年间,敬亭山便成为“吟无虚日”的江南诗地。

名山靠名城,名城出名山,宣城也因为敬亭山这座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江南诗山而被誉为江南诗城,其拥有绵延的山峦、潋滟的水光、烂漫的山花和悠闲的白云。李白一生七次飘然敬亭山,更是发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敬亭山遂因谢眺、李白的诗名成为吟无虚日、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

攀登敬亭山先要经过敬亭广场,敬亭广场又称为登山广场,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敬亭广场因广场上的“敬亭”而得名,敬亭广场地雕的主体为:诗载千秋。选取了自南北朝开始,唐、宋、元、明、清历代有代表性的诗作,浓缩一千多年来敬亭山诗歌的辉煌成就,展现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广场中间的雕塑为铜铸的《宣城揽胜图》。原图为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宫廷画师张宗苍所绘制,现存于美国。

诗山布满诗作,在山路沿途各朝各代的名人佳作比比皆是。上图的这个景观石上雕刻的诗,就是李白为宣城敬亭山留下的五言绝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行在山间小路如同步入诗词殿堂,野旷清吟,不绝余音,久久缭绕。

迎面竖立的是古昭亭牌坊。据说,敬亭山原称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这座古昭亭牌坊由明朝崇祯年间(1636年)宣城的县令陈泰来所建。咸丰二年(1852年)重修。牌坊高4.5米,宽2.5米,是为纪念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称的王昭君所建。

走过牌坊发现路边右侧有一片翠绿的竹林,走进一处幽静山谷里,绿竹丛中,有一尊汉白玉雕像,原来这就是“玉真公主”雕像。玉真公主(即持盈法师)与唐玄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她本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睿宗李旦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原名李持盈,其母亲窦氏被武则天所诛戮,窦氏生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和李持盈。公主法号无上,真字玄玄。唐中宗为帝时改封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幼时聪慧,长大貌美如仙,很受父皇宠爱。因其信奉道教便在长安为其建观,名曰玉真观。公主利用修道传道的机会,遍游名山大川,洞天福地。后仰慕李白的才华,将李白荐入宫中。李白得以入唐室并受到李隆基的恩宠,介绍人就是玉真公主。

公主塑像梳着唐式发髻,一手持书,一手持团扇。竹林里除立有这座2.6米净高的玉真公主塑像外,还立有一座玉真公主墓和一块黑色大理石墓碑。

石碑立于公主雕像右侧的石基座之上。这是2001年九月新镌刻的“玉真公主墓志”。《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玉真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云去公主号、罢邑司。据传:安史之乱后,她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直至香消玉殒,魂系斯山。百姓称其安息之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赞美敬亭山的这首诗,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切怀念之情。”看来公主和李白之间还真是有一段深情厚谊情意绵绵。

在公主墓旁南麓坡上,留有一泓相思泉。“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据传玉真公主玉殒之后,太白悲痛欲绝,常来皇姑坟前祭悼,皇姑为其真情所感,遂引一清泉,故也称为皇姑泉。此泉清碧甘冽,常年不竭,李白引此泉水煮酒烹茗。相思泉边“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这十个字

李白与公主的情意还可以从他在多年前撰写的一篇献给公主的《玉真仙人词》中看出端倪,词中写道: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在这首词里,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将现实世界与神仙世界融合为一体,对玉真公主进行了着力的美化,编织了一幅极具美感的神仙画面。

后来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玉真公主冢,世代祭拜。李白赋诗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在玉真公主离世之后一年,李白也郁郁而终。相思泉边“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这十个字是李白用泪水为相思泉所作的诠释。

回到山路继续上行就可以看到翠云庵。翠云庵始建于唐代大中年间,原名卜静寺,明宣德年间更名“翠云庵”。此庵名传遐迩,香火旺盛,有名人题咏近百首。据说当年玉真公主就是在此修行,出家数年,号称“持盈法师”,圆寂后,葬于敬亭山南麓。

这是位于翠云庵右侧的观音宝殿,观音宝殿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千处祈求千处应;下联是:苦海常作渡人舟。大殿居中供奉的是金装彩绘的观音菩萨坐像,观音殿日常香火旺盛,常有信众前来祈福许愿。

在观音宝殿的下方,有一小小的三角形亭子,其造型很少见。亭名为“虎窥泉亭”。亭内有一古井,即“虎窥泉”。井旁有小碑,介绍虎窥泉:此井深五丈许,相传唐代建庵后僧尼饮食乏水。一天,住持梦见一吊睛白额虎在此扒掘。虎去,僧人沿虎迹掘井,遂得清凉甘泉。又、附近产敬亭绿雪茶,用此井水泡茶,尤为香冽,故又名“绿雪井”。

沿着石阶上行不远,一四角飞檐的黄色建筑隐约可见。近前抬头观其匾,上书“太白独坐楼”。据说此楼始建于天宝十二年,因李白在此所著名诗《独坐敬亭山》,后人在此处建“拥翠亭”,并立碑记事。此亭又俗称“太白亭”。清代,将此亭改建成太白楼,楼下为道士寓居。后毁于战火。2014年新建太白独坐楼,楼高33米,共4层,为仿唐建筑。楼门两侧上书:唯谪仙有此仙居,三杰中,公称健者;是名山不以山著,千载后,我作游人。

楼内一层楼中间有一尊李白坐像。太白坐于山石之上,左手据石,右手持诗卷靠膝,头微上昂眺望远方,似有所思,颇有神采。诗人侧身目视远方,仿佛正在远眺天上的白云,与敬亭山互相眷恋。只可惜“尘满面、鬓如霜”。可见很长时间没有人来打扫擦拭了。

据说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在此逗留了两年。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时期,诗人心里极为矛盾,一方面仍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欲上青山揽明月”;另一方面,由于“人生在世不称意”而产生出了“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念头。《独坐敬亭山》正是后一种心情的写照。因一首诗,建一座楼,且“人往千秋”不绝,这非有永恒魅力莫属。

李白曾7次登临敬亭山,留下《独坐敬亭山》的千古绝唱。自此,历代修建太白独坐楼以志纪念。太白独坐楼是敬亭山的标志性建筑,登上太白独坐楼不仅能欣赏到李白诗中描绘的“江城如画里”的宣城胜景,更能在李白的诗中畅游,感受诗意的敬亭山,领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独特魅力。

独坐楼下即是“绿雪茶楼”,虽然没有进去,但是眼看茶客不少,可能是由于所用之水来自“绿雪井”的缘故。但是听说此地盛产一种茶叶,名字就叫“敬亭绿雪”,属扁条形烘青绿茶,是我国绿茶珍品之一,也是我国历史名茶之一,始创于明代,明清时期被列为贡茶,多次获名茶称号,与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并称安徽三大名茶。哪位有空可以前去品茗。

行到山下看到路旁布满诗作,其中有一首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簪花下行。萦风酒笠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字里行间对敬亭山的描写刻画入木三分。宣城确实文人荟萃,敬亭山不愧“千古诗歌之山”。

下山之后,有一个弘愿寺,外观高大恢弘,准备前去游览。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安徽旅游##旅游随记##旅游景色#

1.《敬亭山上有个太白独坐楼,山下还有一个李白相思泉,好多人不知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敬亭山上有个太白独坐楼,山下还有一个李白相思泉,好多人不知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