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道》里郑元英的父亲病危时,多次拔出氧气管试图制止。

丁元英回来后,安慰父亲说“如果真是那种情况,我知道该怎么做。”

丁自始至终没有流露出一丝常人的情感,只是冷漠的处理一些事情。甚至直接问出了“那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父亲死。”

丁的大哥对此强烈反对,认为“不能让人家认为做子女的不孝顺,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

但其实,丁的父亲在世时,就经常说“如果他有了什么大病千万不要抢救他。不要再折磨他,让他好好地走。”丁看起来对家人冷漠,但他知道父亲的想法,所以才会对父亲说,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他不在乎外界对他是否孝顺的评价,只是希望能够保留父亲最后的尊严。

但这样的想法,即便是在现在,都过于超前了。毕竟我们这个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



但何为真正的“孝”?何为真正的“爱”?

如果我爱父母,就必须完全听从父母的话吗?

如果一个人成为了父母,就真的一下子切换成了“父亲”这个角色,而没有作为“人”的需求了吗?

如果一个人成为了集体中的一份子,就不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能遵从集体吗?


丁希望可以先满足父亲作为人的需求:有尊严的死。

丁的哥哥却希望父亲能忍受痛苦满足自己“是个孝子”的需求。


02


多少人以“爱”之名,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我哥哥25岁时结婚,娶了邻村一个小学毕业的姑娘。

见面、订婚、结婚,一个月搞定。

而这一切的缘由,都在于我母亲的所谓的“对孩子的爱”。


哥哥当时有女朋友,只是还没有毕业。而我妈根本不管不顾,只觉得同龄人都结婚了,我哥就必须要结婚了。为此她每天的在外就是去到处跟人家打听哪里还有未婚的姑娘,诉说儿子不结婚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在家就是天天催着我哥结婚,一哭二闹。

在她催婚状态最疯狂的时候,影响波及了每一个人。我的朋友都不愿意到家里来玩了:还是你来我家吧,你妈的状态太可怕了。

最终,哥哥没能扛住这样的压力,顺着母亲的心意和众人的“应该”走进了婚姻。但这个婚姻,只维持了不到3年便结束了。

婚姻虽然结束了,造成的影响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为了结婚,家里用光了积蓄,还欠了外债;

离婚后,我哥成了一个没什么经济实力还带着孩子的“二婚男人”;

因为这一场闹剧似的婚姻,家人之间开始产生嫌隙;

……


这个婚姻,可以说让我哥,让我们全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个家里整体的状况,每个人的状况,都比同龄人差了一大截。


但唯一没有变的,是我母亲的焦虑。


她从来没有想过“我哥什么时候结婚”对他,对我哥,对我们这个家有什么样的影响。她只是看到了别人都结婚了,她的侄子外甥不断都差不多结婚生子了,别人天天问她孩子怎么还不结婚。


好像我哥不结婚,她就比别人矮了一截,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所以,为了让别人瞧得起她,为了让她跟其他人一样,我哥就必须结婚。

至于我哥是否喜欢对方,对方品行怎么样,不重要。

先把婚结了,让我跟别人一样再说。

这样的行为,跟丁大哥的想法如出一辙。兄弟姐妹都出钱出力了,我啥也没干,我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家子女都对父母尽心照顾,咱们也必须一样。

至于爹的想法,爹疼不疼,没疼在我身,那就不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丁的父亲没有去世,按照丁大哥的想法,大概结果也跟我们家差不多吧。为了照顾一个植物人,掏尽家底,争吵逐渐产生、亲人嫌隙……


03


“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么父母就是天然的债权人。每个儿女都是为了还债,直不起腰来。而老人如果一直想着回报,就会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吃亏了,心理就越苦。”


子女为了还债,而非真心爱护父母;

父母为了回报,而非真心疼爱子女。


这样的关系,还是一个家庭吗?这只是一场交换罢了。


真正的爱,首先应该是看见对方是个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是独立的个体,有七情六欲,会犯错会偏执。但我依然爱他。

而不是把对方套进一个“父母”或“子女”的壳子里,由着自己的喜好像装扮一个玩偶一样摆布他。

所有良性的关系,都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然后才能不断发展和延续出更多的东西,否则只会在某一个时刻彻底崩塌。

爱自己的真实的父母或孩子,而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

1.《天道精讲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道精讲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3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