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词赏析


枯木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节,是传统八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之一,也是民间祭祀祖先最为隆重的第一大祭日,距今已有2655年的历史。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而设立,忌日为冬至后一百五日,一般多在清明节前一两日。



据史料记载,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介子推忠心耿耿,“割骨奉君”,历尽磨难,一直辅佐在身边,晋文公复国后,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介子推。对此,介子推没有他人一样主动请赏,并且不屑与屑小为伍,不食君禄,携母入绵山隐居,晋文公发觉后入山寻找,为了让介子推出来,便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拒之不出,与母同时焚身绵山。公元前636年,晋文公悔恨不已,便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食寒食,结合墓祭,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后来形成了在寒食日祭祀祖先和先贤的节日。



诗人白居易一生写过关于寒食的诗词多达三十余首,这首《寒食野望吟》为其中之一,描述的唐代人们在寒食节祭扫坟茔情形,流露出无限凄凉悲伤之情。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首句描述城郭外荒丘野岭上,人们在寒食节扫墓,传来阵阵哭声。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寒食时节,旷野里青草开始变绿,坟冢垒垒,人们上坟祭扫时挂的纸钱,在风的吹动下四处乱飞。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在坟冈边有野生棠梨树,花开正是寒食节气,满树白花,犹如挂孝,白杨树枝桠向天,疏离萧索,在白花的衬托下更呈现出一片凄凉景象。生离死别,人鬼殊途,凄婉哀怨,催人泪下。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可惜的是,黄土之下,冥间地府,祭扫者和逝去的亲人远隔九泉,如何哀伤哭泣也听闻不到,最后在潇潇暮雨中凄然归去。



这首寒食诗,用白描手法,绘出了一幅令人伤悲的祭扫图画。城郭外,荒丘上,旷野苍茫,白花遍野,阴风阵阵,淫雨霏霏,坟墓堆堆,纸钱乱飞。在凄风苦雨中,如此黯然销魂的情形,令人倍加思念亲人,不由得让人肝肠寸断,洒泪嚎啕。然而人鬼殊途,杳不可闻,最后只好落寞的离去。诗人寥寥几笔,窅然空踪,尤其是最后一句“萧萧暮雨人归去”,凄婉哀伤,余意未尽,酸楚悲伤之情,溢于言辞之外,令人卒不忍读。



白居易这首寒食诗,影响极为广泛,以至于到了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将白居易的这首诗词进行改作,并且为之写序,首句变为“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将“白杨树”变为“白杨路”,郊外荒野,乌鹊鸣叫,白杨树两行,枝桠乱舞,棠梨树参杂其中,白花如云,风中摇曳,使得画面愈加幽深悠远,从而更加渲染了凄伤之情。



《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云:“与郭生游,寒溪主簿吴亮置酒,郭生善作挽歌,酒酣发声,坐为凄然。郭生言:‘恨无佳词’。因改乐天《寒食》诗,歌之,坐客有泣者。其词曰:‘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每句杂以散声。”。由于苏东坡更改白居易诗词,主要是为了符合当时的曲谱,因而不少资料上抄录的是第二种版本,其实白诗当为开首版本。



白居易关于寒食的诗词还有很多,不少都抒发了幽怨哀伤之情,有兴趣的诗友可以自行阅读,若以凄凉之意,幽怨之深,这篇《寒食野望吟》为其寒食诗词代表之作。



2019/4/3榆木斋



1.《寒食谁家哭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寒食谁家哭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4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