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按:这部分谈的是社会风俗,也就是民风的治理问题。但是我们得注意的是这里补充了秦国自商鞅变法时期的资料。历来成为土地私有的佐证。但是我怀疑这里面有问题。贾谊的话不可信。从前面我们 的论述看,这里的话就有问题了。因为我们在前面说过,商鞅变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以做大蛋糕为主,没有触及到社会深层次的东西。而改变社会深层次的东西,民俗和制度方面的改革是第二次的事情。这里说商鞅改革搞了两年就秦俗日败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明显在时间上不符合。其二是,当时商鞅改革之后,秦国的民风是“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样才会形成战斗力。下面提到的这些家庭所示矛盾分明是容易滋生内部矛盾,这与前面的“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是相违背的。】。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分,扶间翻。〕家贫子壮则出赘【按:这是指分家。】;借父耰鉏,虑有德色;〔师古曰:耰,摩田器。言以耰及鉏借与其父,而容色自矜以为恩德也。耰,音忧。〕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按:这两条是说财产私有社会心理已经渗透到家庭之间了。】;〔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谇语,让也。谇,音碎。〕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师古曰:哺,飤也,言妇抱其子而哺之,乃与其舅并倨,无礼之基也。哺,音步。并,步鼎翻。〕妇姑不相说,〔说,读曰悦。〕则反唇而相稽【按:家庭内部没有形成尊卑的观念,特别是没有形成以男性为主导的家庭结构。】;〔应劭曰:稽,计也,相与计校也。稽,工奚翻。〕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师古曰:惟有慈爱其子而贪嗜财利,不异于禽兽也。无几,言不多也。几,居岂翻。仲冯曰:谊谓秦人不知孝义,但知爱子、贪利而已,此其去禽兽无几也。耆,古嗜字通用。〕【按:这几乎将秦国人的民风骂得一钱不值。但是这些行为都是建立在家庭出现的基础上的,我们知道当初商鞅改变秦国民风是从“父子别居”的阶段开始的。虽然同时还颁布了必须分家的规定,就是家里有两个儿子必须分家。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婚姻习俗是非常的顽固的,比如我们熟知过去我国表兄妹是可以结婚的,而这种血亲婚姻的废除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明朝禁止表兄妹结婚,而清朝的时候有允许了。父子混居共妻是一种相当落后的婚姻制度。在加上和周围的西戎人的关系,虽然从书面上看似乎很简单,国家颁布法令,夫妻关系就可以转化了。其实我们知道哪里那么容易?当然家庭从大家庭分化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是最终会导致贾谊在这里说的情况的,但是我想说的是那应该是商鞅变法的结果,而不可能在短短的两年之后就出现。匈奴和鲜卑族都有父娶字妻,子娶父妻的情况,在草原上这种风俗流传了很久都没有废除掉。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结构的出现,并且能够在秦国最终传承下去,根本还是在于秦国的生产力发展了。我不否认这种状况会在秦国发生,而是认为不可能那么快就出现。最终我们得说这样的成功还是要归结到秦国的生产力——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脱离大家庭是可以存在的,而且有可能过得更好。秦国在献公时期就开始扩张,过多的内部财务必然造成内部的分配的矛盾,从而导致父子混居共妻的家庭结构难以在维系下去。否则一道法令怎么能改变人们历经千百年形成的稳定的婚姻制度?要知道,婚姻制度是历史上比帝国王朝制度还顽固的制度。也就是说到了秦献公时期,那种父子混居共妻的家庭结构已经到了瓦解的边缘了,就等商鞅来给这个制度的死亡盖章了。秦国的婚姻制度自商鞅开始应该是有个渐变的过程的。这里将问题归结为商鞅分明是贾谊作为儒家代表的政治正确性的反应。就跟当年我们凡是大骂“四人帮”一样。对于风俗的改变,我们绝不能过度认可法令的功绩。比如当今放开生养二胎的政策一样。结果是生养二胎的意愿还是很低,人口出生率依然很低。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包括我国共同存在的问题了。参考文献: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婚姻伦理观念_百度文库

今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弃礼义,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按:这是当今的情况。关中地区的老百姓的日常情景描写。这个贾谊不可能跟汉文帝忽悠。】。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师古曰:言其所追赴,惟计利与不耳,念虑之中非顾所行之善恶。贡父曰:虑,大率也。不,读曰否。〕【按:如果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行动只看是否有利可图,其他的就不考虑了,这就是虑非顾行——思考的问题并不估计后果——唯一的指标就是是否有利可图。利益之外的全不考虑。】今其甚者杀父兄矣【按:谁说古代民风就好呢?够恐怖的,够乱的。】。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按:而朝廷大臣只把郡县地方官员不在规定期限内向朝廷上交统计文书作为重大问题。(参考译文地址:治安策译文及注释_古诗文网

不过我觉着这句话的标点有点小问题,就是在期会之间前面加了个顿号,这样让人觉着似乎期会之间和簿书不报是并列的关系而按照文意看其实最好是不加标点,反倒清楚了。因为大意就是指下级地方官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交上工作报告账本等】,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师古曰:恬,安也,徒兼翻。〕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师古曰:适,当也;谓事理当然。〕【按:官员们并不在乎这种社会风俗的治理问题。】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乡,读曰向。〕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师古曰:刀,所以削书札,筐箧,所以盛书也。箧,音古颊翻。〕而不知大体。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为,于伪翻。〕【按:目前的干部是不能执行这样的任务的。】

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贤曰:六亲,谓父、子、兄、弟、夫、妇也。〕【按:这就看出贾谊要端正社会风俗习惯的长远用意,其根本目的还在于梳理父系制的权威体制,也就是君君臣臣这一套。而这首先就要在家庭中树立起来。要知道皇帝的家庭也是家庭,是第一家庭。这套父子君臣的制度如果不在文帝时期建立起来,往后就不好办了。刘邦时期并没有最终完全确立父子君臣这套制度。文帝是汉之为汉的第一个君主,自然应该确立这套制度——为了确保帝国的长治久安。】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师古曰:执持而顺行之。〕若夫经制不定,是犹渡江河亡维楫,〔师古曰:维所以系船,楫所以剌船也。诗曰:绋缡维之。楫,音集,又音接。〕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按:谈要加强道德建设。但是从我们角度看,前面的经济发展和这层的道德失范其实是表里关系。经济发展导致原来的道德秩序不在起作用了。这是微观上的事情。当然关键的当务之急要从家庭开始就建立一整套父子君臣的系统,让汉帝国长治久安。道德建设和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建设是一码事。道德建设、家庭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社会的基础。】

1.《适然耳什么意思、适然耳的适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适然耳什么意思、适然耳的适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4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