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这是李白《忆东山二首》中的其二,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自然流畅,毫无拘束,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有的人认为本诗,是李白想用谢安携妓东山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可是我觉得恰恰相反,反而是李白渴望建功立业,不甘隐居的真情流露,诗人愈是总是说想隐居,反而愈是不想隐居,李大诗人跟我们玩了个反语,可能有人会反驳我了,我又不是李白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诗人所用典故说起,谢安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氏贵族,谢安淡泊名利,初次做官,数月便辞职了,而且隐居东山,带着丫鬟、歌女在东山上歌舞升平,或许谢安是身在东山,心系政局,直到谢家凋零,难以为继谢氏家族的荣耀辉煌,他才出山为官。或许,谢安在仕途中,有两件事,是最值得一说的,一件事,是阻止桓温篡位,另一件事便是淝水之战。

桓温想谋反称帝。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入京朝见孝武帝司马曜,太后褚蒜子命谢安及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当时,建康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王坦之、谢安,晋室的天下要转落他人之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不变,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百官,当时有官位声望的人都惊慌失色。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只有谢安从容就座,他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王坦之当初与谢安齐名,众人至此才分出二人的优劣。

当时孝武帝年幼力弱,在外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室得以安稳。同年三月,桓温病重,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让袁宏起草奏表。谢安见后,动手修改原稿,十多天还未改好,等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因此搁置。

另一个便是淝水之战,也进一步保全了东晋的命做。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勇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但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安排。”过后默默不语。谢玄不敢再问,便派好友张玄再去请示。谢安于是驾车去山中别墅,与亲朋好友聚会,然后才与张玄坐下来下围棋赌别墅。谢安平常棋艺不及张玄,这一天张玄心慌,反而败给了谢安。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别墅给你啦。”说罢便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起来,当面交代机宜事务。

当时,桓冲在荆州听说形势危急,打算专门拨出三千精兵到建康来保卫。谢安对派来的将士说:“我这儿已经安排好了,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面的防守吧!”将士回到荆州告诉桓冲,桓冲很担心。他对将士说:“谢公的气度确实叫人钦佩,但不懂得打仗。眼看敌人就要到了,他还那样悠闲自在:兵力那么少,又派一些没经验的年青人去指挥。我看我们都要失败被俘了。”

同年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

携妓东山,名士的风流。

谢安的从容淡定,数次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名仕不愧为名士。

或许李白也是希望先隐后仕,创造犹如前辈谢安般的功业吧!以李白的才华以及他对功名的热衷,至少来说他是不甘心做陶渊明的,而且,李白其他的许多诗篇,也透露着对建功立业的向往,李白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还是一名侠士,他豪情万丈,才华横溢,对普通人默默无闻的生活,他岂肯甘心?

1.《携妓诗反应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携妓诗反应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4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