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小浩

这篇文章在微信号:diggme心理评价(id: diggme2016)中发行

你是什么性别,你喜欢什么性别,这两件显而易见的事要深入谈谈,真是让人怀疑啊。(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名言)

每当谈及『性倾向』,脑中则会响起哥哥唱的那首《我》:“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以及,以及伍尔夫笔下的奥兰多,那位被赠与拥有不随年月老去的完美容颜,后来却转换性别了的人物。

图:tilda switon 饰《奥兰多》里的奥兰多

是的,T女神就是最近上映的《神奇博士》中的那位光头大师。

01. 你是男还是女,是都是,还是都不是?

虽然我们反对标签化,我们依然依赖于标签。而在所有的社会标签中,性别可能是最常见,最习以为常的标签。

如果不深究这件事,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从来不会怀疑自己的性别,或认为性别这件事就是这世上为数不多的铁定事实之一。但深究下去,性别这件事,不仅复杂,事实上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Male?Female?Man? Woman? both? neither? 这依然过于简单。

很长一段时间,脸书为了顾全性别的多样性,增加了用户资料的性别的选项,然后很多用户表示不会填自己的性别了。因为现在脸书上的性别选项现在除了传统的男/女,还有56种新的非传统性别可选,据说,这个清单是咨询了著名性别研究组织GLAAD之后的产物。

02. 你问我性别,你问的是生物的、社会的、还是看起来像的…

#Orz..兄台算我什么都没问

细心的你可能发现,脸书上关于性别选项的英文用的是Gender 而不是sex。虽然这两个单词翻译成中文都为性别,但在英文中却有不同的含义。

1)生物性别(Sex)

一般而言,认知度最高性的区分是两种:男和女。

这种分类方法是基于生物上的“性”(sex)的。对于大部分哺乳动物来说,确实也是这样,繁衍后代需要雄性与雌性共同参与。

生物性别是你生来就有的性别,是个体无法选择的。生物性别的定义一般有两种:性染色体种类和性征。比如生物女性会有阴部,两个X染色体,子宫,可以怀孕;生物男性会有睾丸阳具,会有XY染色体。性染色体大多数人就是XX(女)或XY(男),但也有不能归入这两类的。比如性染色体数目异常:XXY, XYY,XXX,XXYY等等。

但一般当我们判断性别时,我们不会问:你是XX还是XY。我们大多数人判断一个人的生物性别其实是根据第一或第二性征,也就是有没有男性/女性生殖器,有没有胡子、喉结、乳房等等。

但从表观性征判断出的性别不一定与性染色体种类完全吻合。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导致第一性征不明显,或具有和性染色体类型相反的第一性征,或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第一性征。这些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一般比较痛苦,充斥着认知矛盾。

2)社会性别(Gender)

我为男儿身,可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女人。

对于人类来说,性所起的作用远远不止生殖,它还是我们在社会中的基本身份之一。

Gender,在英文中正式这样一个词,它表示一个人的社会性别,说的是『我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性别』,是一种自我认同。

形象的说,如果Sex的代表是染色体和性器官的话,那么Gender的代表则是你的大脑(如下图):

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社会性别会与一个人的生物性别保持一致,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一个生物性别为男或女的人,内心是不是同意这样的性别。

相关研究表明,我们社会性别认同形成的时间大约在三岁左右,过了这个年纪,再想改变它将非常困难。社会性别的形成受到体内荷尔蒙、教养环境以及生物性别的影响。

3)社会化性别(Gender Role)

我们茶余饭后可能会讨论:这个男明星怎么这么娘,这个女明星怎么这么中性;他也太不男人了,她也太不女人了……

当我们开始说起这些话题时,我们则在讨论:性别表达 or 社会化性别

社会化性别与社会性别一字之差,代表的却是不同的东西。后者说的是自我认同,前者更多与社会规范及性别刻板印象有莫大的联系。它的内核大概是,即:男人就要有男人该有的样子,女人就要有女人该有的样子。

不过,『该』有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嗯,不是你该有的样子,还是你的性别该有的样子…

从这个角度延伸,也许把社会化性别称为社会角色性别更容易理解,因为社会角色可以很好比拟在戏剧中。

同一个Erin,出演两种性别角色

这里,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生活里的演员,需要参演一部《性别》戏剧。我们童年时期则会根据自己表观的生物性别,拿到或模仿学习属于自己的脚本,即男性脚本,女性脚本,或未分性别脚本。然后学习,如何出演社会中的男人,社会中的女人。

不过久而久之,我们如果入戏太深,则容易形成这样的思维:

我=我的性别=我的性别角色

而事实上:

我≠我的性别≠我的性别角色

说到这个,让小薛想起前两天获知的一则新闻,大意是说有地区对孩子们开设了『男子汉班』班,目的是挽救孩子的『男子气概』。

事实上,研究性别角色的心理学家Bem认为,女性化和男性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更像是相互独立的关系。

这样一来,一个男性的性别角色结果可以是:

男性化的男性,女性化的男性,双性化的男性,未分化的男性。

诚然,有研究表示双性化与未分化的性别表现与父母不分性别的教养方式有关。但不分性别的教养方式,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让人担心。且研究同时显示,双性化的性别角色表现在社会适应力方面往往更加优秀。

单纯的性别表达可变性往往比较大,能根据环境、情境及自身需要发生一定的改变。

03. 你是直,是弯,是双,是无,还是……

1)你爱谁

说起性取向,我们一般认为,一个人只爱异性则是直,只爱同性则是弯,同性异性都爱则是双(bisexual),同性异性都没什么感觉则是无(asexual)。

但这个问题深究起来同样复杂。

首先,因为如果我们不清楚我们的生物性别及社会性别,这个分类根本无从谈起。

这让小薛想起李银河老师的伴侣。李老师的伴侣是一位LGBT中的T,即变性人。在表观生物性别上为女性特征,但Ta的社会性别为男性。李老师和伴侣相爱,按李老师的说法,这属于异性恋的范畴。

按一位知乎达人的回答:排列组合算出来,人的生物性别(sex)至少有7种,社会性别(gender)至少有5种,所以性别总共至少有7*5=35种,而性取向理论上至少也有35种。这样算下来,性别和性取向的组合的理论上限至少是1225。

其次,包括著名性学家金赛在内的学者,在性取向上反对一刀切的分类,而更倾向于认为性取向至少是连续的谱系。

按金赛的说法,绝对的同性恋和异性恋其实都是人群中的少数,大部分人的实情是,既爱同性也爱异性,只是所占比例不同。

2)怎样的爱

性取向更像是爱情的抽象。按性取向的定义,它指的是一种固有的、持久的,会被他人吸引的倾向,这种吸引既包括了情感上的、也包括了性爱上的。

怎样的爱,才算爱上同性?

爱上同性与爱上异性一样,并没有什么完成仪式的存在。如果弄不清楚的话,不如把问题回归到:怎样的感受,算爱上了另一个人?要回答这个问题,篇幅则可以另成一篇文章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加老司机的宠物猫,告诉我们你的需要(微信id:digger1618)。

曾有朋友跟小薛讲,其实分类并没有那么重要。我爱TA本身,TA属于什么分类,我都会爱。

爱无边界,Love always wins.

04. 敲黑板时间

说了这么多,估计有不少朋友要在性别里『怀疑人生』了,还好这里有一张图表,也许能更形象的帮你理清本的思路。

生物性别:

左边代表“雌性“,右边代表“雄性。中间是阴阳性,表述性器官不具有雌雄代表性的个体。

社会性别:

左边代表“女人”,右边代表“男人”。中间我们用了(genderqueer),他类似于transgender但是比它更友好。可表示:

  • 认为自己同时是男的也是女的。

  • 认为自己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

  • 认为自己在两个性别之间。

  • 认为自己是第三种性别,包括那些我们还没有定义的性别。

  • 认为自己在多个性别或者性向有重叠或者模糊不清。

性别角色:

左边代表“女子气”,右边代表“男子气”。中间则表示混合了女子气和男子气的个体。

性取向:

左边代表“异性取向”,即被不同性别的人吸引;右边代表“同性取向”,即被相同性别的人吸引。中间表示同时被同性和异性吸引,也就是双性取向。其实还有一种为“无性取向”,即不被同性吸引,也不被异性吸引。这种没办法在图上显示。

所以,我们的性倾向大致就由上述几种综合而成,或者更多。

写到这里,不禁最后倒想起毒嘴王尔德的一句话:

Be yourself,coz the others have all been taken.

(成为你自己吧,因为除了你自己,别人都有人选了。)

这是我们的深挖系列。

愿我们都有勇气,真诚面对自己。

想第一时间收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diggme心理测评(ID:diggme2016)

1.《1618爱情暗示什么意思,37爱情暗示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618爱情暗示什么意思,37爱情暗示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6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