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多地出台摘口罩指南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真相!

“戴口罩似乎是小事,是关系到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大事。”4月7日下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广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三级应对的实施,全省疫情越来越可控,很多场合确实需要不戴口罩。

“在当地疫情传播已经基本阻断的情况下,如果人们在任何场合佩戴口罩,客观上会制约居民生活的正常化,对生产恢复和社会就业产生较大影响。陈广生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摘口罩”关系到民生。

3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明确规定一般公众不得在家中、户外、通风良好、无人聚集的场所佩戴口罩。

论文梳理发现,最近很多地方也根据实际情况发布了相应的“摘口罩指南”,为人们在各种环境下决定是否佩戴口罩提供了相关的指南。

同时,专家告诉我,“在流感季节、传染病高发、场所拥挤、房间封闭的情况下,还是建议戴口罩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心抵抗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安徽:7种情况下不能戴口罩

3月16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了《低风险地区公共口罩使用指南》,提出在七种情况下,公众不得佩戴口罩:

1.一个人独处或者开车的时候;

2.独自在户外空人烟稀少的地区;

3.安康码均为绿色码,家中家人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4.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且有安康码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为绿色码,间距不小于1米,每人占用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特殊行业和岗位除外);

5.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安康码为绿色码时,参与者之间距离不小于1米,每人占用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

6.空露天运动,无人聚集;

7.很小的婴儿不能戴口罩,容易造成窒息。

四川:12种情况可以不戴口罩

3月17日,在四川省第15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建新表示,有12种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1.在野外、森林海滩、牧场、草原等作业时。

2.在施工现场、野外勘探、高空空作业等场所作业时。,在户外人员不密集,但有一些特殊行业需要佩戴的地方,需要根据情况确定。

3.在自己的单位,包括公司的日常工作,如果员工没有发烧、干咳等异常症状。

4.人员固定,所有参与者均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5.户外空开放场所,如公园、绿道、景点、街道等。

6.人少的地方活动,也就是说散步、散步、骑自行车或者逛街等。

7.待在家里,家人没有发烧、干咳等异常症状。

8.室内或室外锻炼时。

9.独自一人,如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实验室或仓库。

10.一个人开车。

11.和健康的家人朋友一起坐私家车。

12.1岁以下的婴儿一般不能戴口罩,容易造成窒息。

江西:8种情况下不能戴口罩

3月19日,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了《江西省公共科学口罩佩戴指南》,提出这8种情况可以不佩戴口罩:

1.独处(家里、办公室、实验室、仓库、开车等。);

2.户外活动(如散步、散步、骑自行车等。)以及在人少的户外空区域户外运动(距离他人1m以上);

3.办公室工作人员固定、通风良好,相互距离1米以上,人均占用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办公室工作人员无发热、干咳等症状;

4.在农田、森林海滩等无密集人员的室外作业时;

5.除行业特殊要求外,在室外人员不密集的场所工作时,如建筑工地、野外勘探、高处空作业;

6.待在家中且家人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时;

7.和健康的家人朋友一起乘坐私家车时;

8.1岁以下的婴儿一般不能戴口罩,容易造成窒息。

海南:在4种情况下不能戴口罩

3月19日,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公共卫生指南》,对公众佩戴口罩和个人卫生进行了指导。在这四种情况下,你可以不戴口罩:

1.一个人独处时。

2.在户外空空旷的地方,没有人聚集的时候。

3.学校有序开学后,班里同学之间的距离在1米以上。

直径4.1m内无密切接触人员,且在通风良好的办公场所。

湖南:在4种情况下不能戴口罩

3月22日,中共湖南省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领导小组书记组发布了《湖南省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给出了不同场景下佩戴口罩的科学指南。这四种情况都可以避免。戴口罩:

1.公共场所。户外、田野、公园、街道、社区等。空,人口不密集的地方;家中及家人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单独,或与少数知名健康人;非团体室内运动;和熟悉健康的人一起参加户外运动。

2.会议、活动等工作场所。根据场馆消毒规定,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场馆通风良好,参会人数规模适当,座位间隔不小于1米;户外举行的小型官方活动空;个人单独在一个房间工作,或者与健康的同事在同一个房间工作;在通风良好、人员间距大于1米的分区办公区工作。特殊行业另有规定的除外。

3.车间、建筑工地等生产场所。通风良好、员工健康、作业间距适宜的车间;露天施工场地、高处空作业、道路施工等室外场地;工厂(现场)员工宿舍符合防控要求。特殊行业另有规定的除外。具体实施由企业视情况而定。

4.其他符合防控要求的情况不要求佩戴口罩。

广州:有两种情况不能带口罩

3月22日,广州市政府官网公布《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6号)。通知中明确指出,在两种情况下不得佩戴口罩:

1.一般公众不得在家中、室外、通风良好、无人聚集的地方佩戴口罩。

2.写字楼、餐饮单位等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单位应当做好厕所的清洁、消毒、通风和保洁工作。入境人员应戴口罩,测量体温。一般公众不得在家中、室外、通风良好、无人聚集的地方佩戴口罩。

辽宁:6种情况下不能戴口罩

3月23日,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指挥部第9号令》,明确居民在6种情况下不得佩戴口罩:

1 .公园、绿道、风景名胜区、街道等户外场所,无人聚集;

2.野外勘探、高空空作业、建筑工地和农业劳动力;

3.骑自行车和电动车,在空散步、散步、运动;

4.与海外人员无接触史的同事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工作,开小型会议;

5.一个人开车或者和熟悉的人坐私家车;

6.非团体室内运动。

贵州:在4种情况下不能戴口罩

3月25日,贵州省防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发布了《贵州省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导意见》,提出在四种情况下不得佩戴口罩:

1.公园、绿道、景点、街道等户外场所,野外勘探、高空作业、建筑工地、农业劳动等户外作业,无人员聚集。

2.个人独处、独自驾车、独自户外散步、独自户外运动或非团体室内运动。

3.家里家人没有发烧咳嗽等异常症状,贵州卫生码是绿码还是黄码。

4.在已按规定消毒的通风良好的场所工作或召开小型会议。所有人员体温检测正常,无咳嗽、打喷嚏等异常症状,间隔不小于1米,每人占地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特殊行业和岗位按要求必须佩戴口罩的除外)。在大范围的会议和培训中,所有人员的体温都是正常的,贵州卫生代码都是绿色代码。参与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米,每人占用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

浙江:省内不搞“一刀切”

3月17日,宁波市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低危区公共口罩使用指南》。其中,有六种情况不需要戴口罩:

1.一个人开车时。

2.独自在户外空人烟稀少的地区。

3.空露天运动,没有人聚集。

4.家中家庭成员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健康码均为绿色码。

5.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健康代码都是绿色代码。工作时,间隔不小于1米,每人占用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特殊行业和按要求必须戴口罩的岗位除外)。

6.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时。,健康码均为绿色码,参与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每人占用面积不小于1m2。

3月21日,杭州发布疫情防控通知。虽然取消了一些控制措施,如在公共场所和车辆中测量体温和照明卫生规范,但它列出了几类不能戴口罩的场所:

1 .公园、绿道、风景名胜区、街道等户外场所,无人聚集;

2.骑自行车和电动车,在空散步、散步、运动;

3.与海外人员无接触史的同事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工作,开小型会议;

4.非团体室内运动。

3月30日,浙江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杨建武在浙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空气流通空的户外景区,游客只要不聚集,就可以摘下口罩。

4月7日下午,浙江省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1.普通的办公室和家里;

2.在公园、绿地等散步。;

3.在没有人员聚集的通风良好的地方;

4.总的来说,学生在课堂上不必戴口罩,前提是教室通风良好。

与此同时,许多专家告诉我们,虽然城市功能正在逐步恢复,但在现阶段仍需发挥群众防控和全民参与防治传染病的作用。3月24日,据新华社报道,浙江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诊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致敏科主任盛表示,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公众应该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在流感季节、传染病高发、人多的地方、封闭的房间空,还是建议戴口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心抵抗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什么情况下必须戴口罩?

根据3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共科学戴口罩指南》,在面对以下情况时仍必须戴口罩:

第一,一般公众

1.如果在人多的地方或乘坐厢式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建议在中低风险区域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m)时佩戴口罩。在高危区域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2.对于有咳嗽、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

3.与居家隔离出院者共同生活者,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

第二,特定场所的人员

1 .在拥挤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社区和单位进出口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区域,工作人员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区域,工人佩戴符合KN95/N95及以上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口罩。

2.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学校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区域,应随身携带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人群聚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小于等于1m)佩戴口罩。在高危区域,工人佩戴符合KN95/N95及以上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口罩;其他人员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第三,关键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检疫结束)。

防护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的无呼气阀防护口罩。

四.职业暴露人员

1.接触门诊和病房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的急救医务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行政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防护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和ICU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中高危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环境消毒人员;转移确诊和疑似病例。防护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3.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支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或肺移植和病理解剖的工人。

防护建议:头罩式(或综合型)动态供气过滤式呼吸器,或带护目镜或综合屏的半面动态供气过滤式呼吸器;应该为两个呼吸保护器选择P100抗微粒过滤器元件。滤芯不能重复使用,消毒后要使用防护用品。

1.《多地出台摘口罩指南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多地出台摘口罩指南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039892.html

上一篇

大时代冯杰分家是哪一集

下一篇

富察皇后第几集跳的楼

高三复课一人一桌戴着口罩学习 具体是啥情况?

  • 高三复课一人一桌戴着口罩学习 具体是啥情况?
  • 高三复课一人一桌戴着口罩学习 具体是啥情况?
  • 高三复课一人一桌戴着口罩学习 具体是啥情况?

绥芬河急缺防护服和N95口罩 具体是什么情况?

  • 绥芬河急缺防护服和N95口罩 具体是什么情况?
  • 绥芬河急缺防护服和N95口罩 具体是什么情况?
  • 绥芬河急缺防护服和N95口罩 具体是什么情况?
将11万口罩伪装成铁丝欲出口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将11万口罩伪装成铁丝欲出口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记者4月9日从天津海关获悉,隶属天津海关的东江海关在查验一票申报的单一名称为“黑铁丝”的出口货物时,查获了约111650个隐藏在同一集装箱内并企图以隐藏手段出口的口罩。货物出口目的地国家为几内亚,经营单位为青岛某公司。开箱...

卫健委发布援鄂援汉疾控人员名单 目前是什么情况?

中新网4月11日电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近日发布了湖北省和武汉市疾控队伍配套人员名单。全国疾控系统要向帮助湖北、韩防治疫情的逆行队员学习,继续做好工作,再接再厉,坚决打赢人民战争、全面战争和抗日战...

低风险地区应允许服务人员进社区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低风险地区应允许服务人员进社区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信息之家4月11日报道,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治理司司长陈月亮回应了目前存在的快递员难以进入社区的问题。陈越良表示,现在仍然维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地区,要统筹复...

钟南山称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事件详情始末介绍!

钟南山称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事件详情始末介绍!

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钟南山表示,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目前国内外情况很不一样,#中国已经进入疫情第二阶段,#其他主要国家还处于疫情第一阶段。这意味着人传人的概率很高,戴口罩仍然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建议不戴还为时过早。...

在粤外国人必须接受防控措施 究竟发生了什么?

杨日华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望所有在广东的外国人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据央视消息,广东省新闻办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防控境外疫情情况。广东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杨日华...

医护人员感染病例超22000例 到底什么情况呢?

医护人员感染病例超22000例 到底什么情况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11日晚发布的每日疫情报告,截至4月8日,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22073例医务人员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报告指出,由于缺乏报告医护人员感染的系统机制,目前相关信息有限,世界医护人员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