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小时候住在军区大院。孩子们每天做的就是群殴,但那段自由时间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2年在北京一六四中学就读,期间与北京有直接交流。1976年,他以“人人有责”的信念参加清明节纪念活动,因被他人诬陷入狱三个月。1977年,他加入了解放军海军。1978年,王朔写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等待》,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第11期,1980年退伍回到北京,在北京制药公司的药品批发店做销售员。他于1983年从制药公司辞职,试图做生意,但不太成功。之后他辞职,靠写作谋生。
王朔在中国有很多读者。90年代,他的小说被翻拍成电视剧和电影。自上世纪90年代初王朔成名以来,关于他及其作品的争议从未停止。有人称他的作品为“痞子文学”,有人称王朔为“新京派”代表人物(与传统京派、老舍等人形成对比)。
“他撕了一些假的贵族面具。而且他的语言活泼朗朗上口,绝对是白话。绝对没有外国的党八股和书生气。”——王蒙
王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但过于单一。“男人女人孩子都穷,穷到最后。”。——韩少功
“这是十年前或更早写的。那时候的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自己知道的就是一切。这些书里的人、场景和一些对话,都是我当时经历过的,在我的生活中并不特别。只是因为不了解更多的东西,觉得有意思就虚张声势的写了下来。这些场景都没了,这些人散了,活着的人都没老,我也没说那么多,看自己那么多,所以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年轻的时候,我以为前面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只要我继续跑,我就能看见他们。我过来的时候发现,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我身后,又是空白。过去的事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也没有什么意外。它必须通过。我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王朔小说转载
1.《动物凶猛》(1991)
故事以文革为背景,描述了一群年轻人在北京某军区大院的成长过程。他们逃课,泡妞,群殴。他们的动物本能在空之前得到了解放,因为他们不必学习注定会在后来被遗忘的无用知识。他们知道自己的未来已经被框在了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所以根本不担心自己的未来。“没必要什么都争,我只要等就行了,十八岁自然就轮到我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只有到处发泄的精力,到处寻找刺激的欲望,自以为是的傲慢,漂泊的心灵;在“我”的世界里,高兄弟是山大王,是歌妓,是狐狸精,米兰是交际花;在我心目中,父母恶心,学校无聊。也有对异性发自内心的迷恋,但这种浪漫的感觉最终被无法控制的动物欲望吞噬。
王朔虽然不是北京人,但很小的时候就随家人搬到了北京。他小时候在北京军区大院长大。在这么大的环境下,他们的童年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经历是很不一样的。当时贪官少之又少,大家都很穷,甚至越穷越得意;人民内部矛盾自己解决;小伙伴们每天在一起玩得更亲密。和现在很不一样。王朔和他朋友的父母大多是军人,他们经常不在身边,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和朋友在一起调皮捣蛋。逃课和玩假游戏更常见。王朔说,他还是坚持现在的教育体制是让孩子乖乖地坐在学校里,而不是闹着玩,每天学习一些在以后的工作中永远不会用到的无用知识。那是中国非常特殊的时期。王朔、姜文、陈丹青中很多人都经历过或者成长在那个背景。与现在相比,他们发现自己似乎错过了那段时间的一些事情。
也许那个夏天什么都没发生。我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孩,有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想象。我死在这里,她对此一无所知。后来,她走自己的路,消失了。我给自己加了一个可怕的经历。
2.《演奏是心跳》(1989)
《玩是心跳》讲的是方言因为被怀疑是一起杀人案的凶手而不断寻找自己过去记忆的故事。小说穿插了文革对当时一些年轻人的影响和困惑。小说一开始以第一人称直白地讲述了方言追求真理的故事,但到了后半部分,方言失去的记忆被第三人称颠倒了。可以前后呼应,解决人们的疑惑,真正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构思能力。
王朔的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其中一个原因是,对过去印象深刻的人少了,路上被狼咬下来的肉很多都再生了,虽然有疤痕,但不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过去”就没有意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过去是一个参照物,是一个路标,提醒我们走在前面的路。所以《玩是心跳》还是一本有意义的书,王朔还是一个有意义的人。
3.看起来很美(1999)
作者王朔说,这部小说是“一群孩子在北京复兴路29号,从1961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的时候写的。主要地点是幼儿园,翠微小学,操场,食堂,宿舍楼和楼上的一个家。主要人物有父母,阿姨,老师,一群孩子,解放军官兵。没有坏人,有个幼儿园阿姨有点可笑,仅此而已。”
《貌美》是王朔的后期作品,它的出现动摇了王朔“世俗文学”和“痞子文学”的称号。他从“最高尚的是最愚蠢的,最卑微的是最聪明的”的写作观念,以“垮掉的一代”为写作对象,以调侃政治和舞蹈学院为主要题材,转向讲故事来揭示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好看使王朔的文风逐渐向正统文学靠拢,这不是王朔文风的丧失,而是他文风的转变。
王朔办公大院的童年搬到小说叙事,很多小事情联系在一起,我们看着方枪越长越长。很多想法不谋而合。他睡不着的时候看幼儿园的天花板,我们经常看床板。一点轻微的晃动就引起了很多想法。也有很多小时候怀疑成人世界的想法,同龄人之间打闹引起的误会和玩笑会让我们发笑。
4.我是你的父亲(1991)
《我是你爸爸》是王朔创作的一部小说。故事讲述了知识渊博、聪明伶俐的书店营业员马与儿子离婚后相依为命的故事。他有时候很浪漫,不现实,但是和儿子的关系让他很头疼。这部小说反映了伦理关系和教育孩子。
新时期的中国青年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无疑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的政治宣言、创作主题、艺术观念、审美趣味和主题风格都公开有力地挑战传统。显然,在80年代后期,年轻人的艺术审美强调世俗性。王朔的创作分阶段。从《橡皮人》开始,温暖的东西就少了。“流氓”开始嘲笑。然后1989年,他参加了4月份庐山的一个笔会。他怀疑这种无情无聊的戏弄。然后,他写了“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反映了两代人的矛盾和苦恼,有喜剧戏谑之美。其叙事严谨细腻,刻意有缺陷的反技巧、反精致的写作策略有所修正,语言特色有所改变,自然保留了一些王朔式的特色。
5.“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6)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靠敲诈为生的浪子和两个单纯的女孩之间的情感故事。在我人生的第一阶段,我是一个靠敲诈勒索为生的罪犯。经常和当警察的同伙去酒店客房敲诈客户。有一天,我在公园里遇到了女学生吴迪,从此我们相爱了。后来吴笛为了给我报仇误入歧途,直到他为我自杀,我也没有逃过被抓被判刑的结局。第二阶段是我保外就医后的生活经历。我在一艘去南方的船上遇到了胡艺,一个女学生。我们相识的场景和我们和吴笛相识的场景很像。当我爱上胡艺时,她被两个冒充作家的通缉犯强奸了。在我把胡艺送走后,我和两个通缉犯打了起来,直到警察被吸引过来。
王朔说:“每一次冒险都被准确地打败,每一次谨慎都常常错失良机。”这可能就是生活。《半火半海》是王朔阅读量最大的小说,影响巨大。
6.《上瘾就是死亡》(1992)
赵宝刚的电视剧《过度沉迷》深入人心。
书中的方言和杜梅没有错,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女人表露情绪更多是为了让人知道,甚至绑架只是为了确认我爱你;男人不知不觉把感情埋在心里。直到离婚后偶然遇见她,他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心痛地爱着她。
上瘾就死,沉迷温柔就死。没有死灰复燃,只有令人愉悦的悲伤。这辈子,我再也不爱任何人,不想死。
7." alt="王朔最值得看的作品 王朔十大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