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我迷迷糊糊(头疼)起来,打车去考场。具体情况记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有两点。首先是冷,这么大一个考场,取暖效果很差!其次,写错了名字,颠倒了英文姓和名的位置(英语专业毕业)。不过有个负责我们片子的女考官(中国人)人很好。看到后,她用手指着我的卷子!感谢女考官一辈子,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和电话。。。

整个考试过程中我什么感觉都没有,因为我的头一直膨胀,昨晚的酒没有醒过来。然后考完了,感觉很轻松。。。我不知道我考试考得怎么样。。。

回到武汉,等待结果,日子一天天过去。不记得过了多久,成绩出来了,第一节课顺利通过。

现在回想起来,作为一个教了12年CFA的老师,感觉自己的复习和考试有很多风险因素,比如考前喝酒到半夜,很不靠谱;不做任何模拟题,没有针对性的保证。但我无意中获得的一个很大的好处是,我按照原著系统复习(当时没有官方教材),这是笔记等指导材料无法比拟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我一直对原著(以及后来的官方教材)情有独钟,教学方法也一直以原著为主。

继续。04年考高二,05年考高三。我没有特别的感觉。二年级不是很好,可能和我用笔记复习有关。所以我改了原著复习三级,轻松过关。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觉得会费有点贵,等了好几年才申请CFA证。

在CFA的工作中更新领先优势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去了上海,在建设银行总行信用卡中心工作(四大行中,只有建设银行的卡中心总部设在上海)。记得一个有趣的插曲。入职不久,就按照CFA职业道德的主张,向部门领导出示了CFA身份,并提交了一份CFA职业道德英文文本!当时部门负责人是军人,差不多退休了。我被这个举动搞糊涂了。回想起来总是汗流浃背。。。

因为研究生的时候在新东方做过兼职老师,发现自己挺喜欢听课的。所以上班后不久,就想找个地方教CFA。对我来说,教英语是体力活动,教CFA是脑力活动。当时上海有两三个CFA培训机构。我见过他们两个。其中一个老板比较官方,让我等采访结束后消息;另一个组织的老板听了我十分钟后当场做了决定,我就去找第二个。

我考的第一个班是二级固定收益债券。我自己一直很喜欢邦德课程,因为它很有逻辑,主要靠理解,要记住的内容相对较少。班级具体情况我什么都没记住,只记得两个片段。首先,当时我碰巧读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当我谈到MBS债券时,我谈到了美国的债务危机(2006年,次贷危机在2008年爆发)。其中一个同学对此很感兴趣,后来我教了三级。这个学生后来成了上海某大银行二线支行的领导。过了很多年,他遇见了我,夸我有远见。据估计,他当时没有读过宋鸿兵的书(他不敢捕食美国)。第二件事,第一次被派到北京讲课。一个班大概20个学生,下课都给我满分!北京学生的包容和认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2008年,工行总行制定了CFA专项培训计划,我开始参加这个计划。2009年第二次去总行杭州培训中心(杭州学院)讲课,发现学员中有一个熟人,是北师大的本科生。。。你可以想象那种场景。我只能说世界很小,教CFA很奇妙!

CFA对我职业生涯的影响

多说说CFA对我工作的帮助。前面说过,我一入行就向部门领导汇报我的CFA状态,自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真正对我的职业生涯有帮助的是在这个行业干了两年。当时美国银行对建行进行战略投资,信用卡业务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因此美国银行向建行派出了专家团队。由于我的英语和金融背景,我被我的领导选为口译员。前期以业务合作为主。后期双方开始协商成立合资公司(当然最后失败了,这是后话),还邀请了雷曼兄弟(你说的没错,是美国次贷危机后倒闭的全球第四大投行)做财务顾问。然后我发现很多雷曼兄弟的员工和美国银行的专家(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是CFA的持证人,所以他们很快就觉得互相欣赏,我的工作也很顺利,直到2010年,我被派到美国银行欧洲总部学习。

▲左起第二位,阿甘老师

▲阿甘老师在美国银行欧洲总部

多年后,我从建行辞职,专攻金融培训,2016年创办了黄金学校。一路上,我和CFA解开了不解之缘。同学经常问我,CFA有什么用?我其实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市场上关于CFA可以推广和提高的蛊惑人心的信息,虽然没有误导,但至少有太多的夸张。虽然16年前我考CFA的主要出发点是年薪十几万美元(这辈子谁也没幼稚过),但是CFA对我生活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工资回报。

如果我没有考CFA,我可能已经随着潮流荒废了研究生阶段;没有CFA,我可能进不了总行(CFA是我面试时让考官印象深刻的核心要素);没有CFA,我可能没有机会参加与美国银行的合作项目;没有CFA,我可能回不了讲台,也就没有现在的金门学校;没有CFA,我可能不认识银行外那么多优秀的人;没有CFA,我可能不会一直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昂的斗志。我深信,没有CFA,我的生活不会像今天这样精致(苦涩)。

想到一段话,送给自己,也送给CFA同路人:

年轻和痛苦是一种

逆风飞翔的快乐

老年是一种艰难

风中蜡烛的悲伤

1.《金囿学堂 金囿学堂创始人阿干老师:我的CFA之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囿学堂 金囿学堂创始人阿干老师:我的CFA之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28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