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笔记
□四川新闻集团记者王美玲
1990年,当刘忠第一次走进生产车间,江勇在课堂上背诵《一群向南飞的鹅》时,黄波还在蹒跚学步。二十八年后,他们在北京相聚,像同一个产业工人一样,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他们深受时代烙印:刘忠这种“70后”习惯于阅读纸质材料;“80后”江勇,擅长使用电脑;还有黄波的手机,一个“准90后”,“玩得开心”。
但是时代的划痕并没有让“工匠”的定义产生偏差。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追求品质的卓越,技巧的完美,会钻,会做,敢想。在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之后,不断的思考和发展,从而实现不断的“前进”。
工匠精神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是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中国有1.6亿产业工人,但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预计到2020年,企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2200万。
新时代需要伟大的乡村工匠。
1.《传承与创新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传承与创新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4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