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72天72夜,只能赢不能输
梁超,护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内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肺炎。1月2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布紧急通知,成立急救医疗队。作为医院呼吸科ICU护士,第一次志愿,后来有幸成为首批援助湖北的医疗队之一。
当时我也没多想。只是以为自己是呼吸ICU的护士,是专业对口的。而且我工作了10多年,护理经验丰富,是个男同性恋,应该是超前的。
元旦第二天,我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其他19名队员去了武汉,投身于疫情防控第一线。虽然我的家人很担心我的安全,但他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
到了武汉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训练。
我院感觉控制专家袁耐心细致地向队员讲解了个人防护用品的操作流程,比如如何正确穿戴防护服,如何正确佩戴护目镜和N95口罩,甚至详细讲解和示范了洗手是否规范。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他还对每个队员进行了逐一检查,检查合格后才允许进入隔离病房。
1月29日,我和医疗队队长葛庆刚、护士长李一起进入第一批隔离病房。虽然整体护理工作不是颠覆性的,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总是戴着雾化护目镜,仍然给工作带来一些困难。特别是给病人戴三层手套扎针,对触摸不敏感,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当时是冬天,但是每次做完工作,衣服都湿透了。但当时我完全没办法考虑。为了方便工作,我们回到车站后立即尝试在护目镜镜片上涂抹洗手液,希望能解决表面拮抗剂造成镜片起雾的问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效果最好的是涂抹洗手液。
我们的课是6个小时,特别忙的时候会更长。此外,当我们穿上防护服时,时间会更长。想上厕所就要穿上脱下整套防护服,太费时间了。所以每次进病房前都不敢喝水,或者只喝一小口润喉。有的玩家干脆穿上纸尿裤。
护士中,男护士很少。但是我们在机械操作和仪器使用上还是有优势的。而且男同性恋力量大,在更换很重的氧气瓶或者运送病人的时候,我们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我记得第一个出院的病人是同济医院的一名护士。她出院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当地医院护士长也专门给我们写了一副对联:“劫方显天使之意,疫方更知中华情”,横评是“善待北方医生,同舟共济”。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我们深受鼓舞。
随着病房人数的增加和病情的加重,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医疗队护理组形成了护士长-护士长-护理组长三级管理模式。我被临时任命为护士长。对于没有管理经验的我来说,压力和责任是巨大的。我很快从每天完成临床护理工作转变为监督指导更多组员完成护理工作,控制病房护理质量,探视危重病人,监督组员个人防护,及时发现和记录问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每次回到病房工作后,他们都积极参加护士长小组会议,讨论临床相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解决方案,共同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
我在武汉的72个日夜,深知自己的担子之重,也知道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所以根本不敢放松。在我的工作中,发现COVID-19中肺炎患者的雾化治疗受到很大限制。受袁副队长的启发,我设计了一种新型雾化吸入保护罩,并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经过这场战争的洗礼,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和洗礼。我向临时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第一批消防队入党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医务工作者的无畏精神和持续战斗精神,履行“有战必回,战必胜”的誓言。
1.《日日夜夜操 在武汉的72个日日夜夜,只能赢不能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日日夜夜操 在武汉的72个日日夜夜,只能赢不能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70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