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南京城市建成区扩大了多少?现在高楼林立的河西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19日,从南京规划局组织的开放日开始,记者获悉了展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总体城市规划数据。通过数据勾勒出南京市空有序扩张、质量不断提升、更具活力的发展“画卷”。
跳出明城墙,城市建成区扩大了近七倍
“改革开放初期,南京的城市发展空主要集中在明城墙。城市之间空,重点是主城的“填和填”。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关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一疏散、三集中”、“一城三区”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南京城市发展框架逐步向大都市区开放和延伸。河西地区,已经成为城市的新中心,以前是农田和圩区。”1991年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加快河西副中心建设”。2001年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河西地区确定为重点建设区域,正式拉开了河西地区大规模建设的序幕。经过近20年的发展,集商业、时尚、居住、旅游为一体的河西现代新城脱颖而出。
河西老面貌新面貌
南京之眼旧址及新貌
像河西,有仙林地区。精力充沛的大学生聚集的仙林大学城,曾经是一片农田。直到1997年,以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为标志,仙林大学城的开发建设才正式启动。如今,南京三大副城市之一的仙林地区已初步建成功能结构完善的生态科技城。南京已经从开放初期的单一中心逐步发展成为由“新街口-河西-城南”三个市级中心和“江北-仙林-东山”三个市级副中心组成的覆盖全市甚至更大区域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仙林旧址和新面孔
据南京规划局统计,从1978年到2017年,南京建成区面积从116平方公里扩大到近800平方公里,增长近7倍,年均增长约17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南京的常住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38万增长到833.5万,城市化率从48.6%上升到82.29%。城市品质不断优化的南京,已初步形成“多元开放、轴向组团、河流开发”的现代化大都市空,正向“山水、城市、森林有机融合的大南京”迈进。据了解,在“中国最幸福城市”评选中,南京连续11年入选中国十大幸福城市。
南京都市区历年土地利用现状图
从“我要有房”到“我要住好房”
改革开放前,住宅建筑短缺。据统计,当时南京有10多万户缺房户。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修建了一批标准较低的“临时房屋”,一些企事业单位为员工修建了“筒形建筑”,但居住条件拥挤,环境恶劣,配套设施不足。关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制定了“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以旧城改造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方针,先后改造建设了瑞金新村、南湖小区等一批住宅小区,逐步缓解了几十年积累的“住房困难”矛盾。
80年代南京的桐梓楼
“南湖新村是当时全省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住宅区,9322户,3.3万多人。”关表示,随着住房紧张状况的逐步缓解,为了提高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南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方案征集法进行多个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1997年,南京对月芽湖居住区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完善,建成环境优美的高档居住区,荣获“全国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称号。
月芽湖整治前后
你可以去你家门口的公园,那里有完善的市政设施和成熟的物业服务...新世纪以来,人们的住房愿望是住在“好房间”。政府也更加关注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十八大以来,南京集中建设岱山、方上、华钢、丁家庄四个保障性住房区,这是南京历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截至2017年底,该市超过58万个家庭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记者了解到,1978年,南京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5.03平方米。截至目前,南京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7平方米,40年间增长了7.3倍。2010年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33.02平方米,计划到2020年,南京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实现从居住到居住的整体居住目标。
“普通人的住房愿望在不断提高。我们的规划还必须适应普通人的需求,深化和细化规划内容和方法。”关表示,与旧社区相比,目前的社区规划建设注重打造空房间,方便居民社交,为居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天入地出”向四面八方延伸
“南京城市主干道网从最初的“三草八草”发展到现在的“井字形三环、轴向辐射、组团快线”高速公路和“六草十草”主干道。
南京十分重视过江通道的规划建设,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24条过江通道的22个方案。目前已建成9 11条过江通道,其中公路6条,铁路2条,轨道3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已完成第六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不断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十八大以来,南京地铁在此前开通的1号线、2号线的基础上,陆续开通。包括三号线和四号线在内的八条线路的总运营里程为378公里,在全国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
一组组对比数据显示了南京交通在过去40年中的巨大变化。四通八达的路网和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南京市总体交通规划图
南京市民刘振洋还记得,2005年他在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去六合区的村子里调查。从学校转了几次花了将近3个小时才到。现在交通方便,开车不到一个小时。改革开放之初,南京只有沪宁、津浦、宁芜三条铁路,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环十五线”的全国特大型铁路枢纽。以前南京南站中心区是郊区,房屋低矮,基础设施落后。如今人来人往,高效便捷,已建成“枢纽型商业核心区”。关表示,在2003年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了南京南站的建设空房间和用地,并提前进行规划,以充分发挥南京南站在京沪线上的重要枢纽作用,使南站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日常生产生活系统。
南京南站建设前后
现在坐飞机旅行空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对于过去的南京市民来说,却是异常的艰难和奢侈。开放之初,南京只有一个军民两用的大型校园机场,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机场位于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域,干扰城市。90年代规划建设禄口国际机场,之后又规划建设六合马鞍山机场和禄口机场,形成了“一主一辅”的总体格局。数据显示,旅客吞吐量从2000年的244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2236万人次,增长9.2倍。
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复制或镜像
苏ICP备05012207全国新网络许可证:3212006002
1.《改革开放多少年了 你知道南京城改革开放以来扩大了多少吗?来看看40年的沧桑巨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改革开放多少年了 你知道南京城改革开放以来扩大了多少吗?来看看40年的沧桑巨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9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