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到“五岳”,大家都知道是指以泰山为首的五大名山。那么,这五座山为什么统称为“五岳”呢?这个说法是什么时候确定的?

“五岳”指的是中国五大名山,东有泰山,西有华山,南有衡山,北有衡山,中有嵩山。

“五岳”的出现是原始信仰与帝王祭祀相结合的结果。

最早提到“五岳”的是“李周官纯大伯”:

“以血祭祀社稷,五岳五岳。”

将“五岳”与神的祭祀联系起来是一种原始的崇山行为,也是五岳作为帝王未来封禅之地的雏形。

“越”字的本义来自“五岳”。《说文》对岳的解释是:

“东,岱;南,镝;西方和中国;北,恒;中式和泰式房间。国王巡逻的原因。”

可见五岳历史非常悠久,自古以来就是皇帝巡逻狩猎的地方。

其实“五岳”是战国末期提出的,之前只有“四岳”。

“四山”所指的四座山中,除了泰山,其他几座与现在的“五山”毫无关系。

据学者考证,这四座山位于山东境内,西有泰山,东有彝山,南有蒙山,北有庐山。

后来随着山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统治者按照东西南北五个方向,在全国范围内选定了五座名山作为“五岳”。

司马迁的《封禅之书》开始明确,东岳是泰山,西岳是华山,南岳是恒山,北岳是恒山,中岳是嵩山。

其中南岳和北岳,虽然名字和现在一样,指的是两座完全不同的山。

隋文帝文帝统一全国后,九年,位于湖南湘江之滨的恒山被宣布为南岳,霍山被放弃为名山。从此,南岳成了今天的衡山。

至于北岳衡山的位置,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明中叶以前,北岳衡山指河北阜平大帽山,与山西浑源衡山无关。

明万历十四年,山西浑源玄武山改名为北岳衡山,但祭祀仍在曲阳北岳寺。

清顺治十七年,刑部大员詹本生建议将祭祀北岳的地点由曲阳改为浑源,最后得到许可。大帽山只保留了一个“古北岳”的非官方称号。

从此“五岳”的对应关系正式确定,和今天没什么区别。

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五岳,地位傲人。

“泰山雄、华山仙、嵩山君、恒尤山、恒山秀”是五岳之美的最佳诠释。

作为群山之首,他们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兴亡的记忆,与长江黄河一起,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共同流淌,不断前行..

1.《五岳是哪五座山 “五岳”是怎么来的,谁定下了这几座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五岳是哪五座山 “五岳”是怎么来的,谁定下了这几座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7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