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琅邪符氏文化志》还是《琅琊符氏文化志》?

琅邪,是地域名,在历史上的区域及其治所变动较大,包括胶东,诸城,沂州,但治所在沂州仅是存在唐代短暂的时期,现今胶东仍有琅邪镇,也是历史上最要设郡的所在地。琅邪,最初指山名,后指郡国名称,后又指县域名,历史上有琅邪台(吴越之战,勾践失败后在此避战筑台遥望南方,后有秦始皇设置琅邪郡,并有琅邪刻石以颂功德)。之所以叫琅邪,说文解字也没有给出具体解释,后有专家解释,琅字,象声词,琅邪山产玉石,声音清脆,“琅琅之声”,邪字的解释有争议,可能是指山的外形犬牙交错,也可能训诂学是指象声词。当前人们可能考虑“邪”的音意的变化,多用琊字代之,但琊字最没有历史,含义最为肤浅.

历史文献中没有琅琊一词,我们研究的是历史,当然选取的是厚重的、有历史的“琅邪”一词。

小度百科 这样说

琅邪,今作“琅琊”,读láng yá,是山东东南部的古地名。此地诞生了四大家族(琅邪符氏、琅邪诸葛氏、琅邪王氏、琅邪颜氏)。

中国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邪邑,在今山东省青岛市琅邪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治东武(今山东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山东省临沂市北)。北魏治即丘县(今山东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琅(láng)

1.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一】【玉部】

琅玕,似珠者。从玉良声。鲁当切[2] 。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琅玕,逗(表示停顿,不读),似珠者。

尚书:璆琳琅玕。郑注曰:琅玕,珠也。王充论衡曰:璆琳琅玕,土地所生,真玉珠也。鱼蚌之珠,与禹贡琅玕皆真珠也。本草经:青琅玕。陶贞白谓,即蜀都赋之青珠。而某氏注尚书,郭注尔雅、山海经皆曰:琅玕,石似珠。玉裁按,出于蚌者为珠,则出于地中者为似珠,似珠亦非人为之。故郑、王谓之真珠也[2] 。

从王。良声。鲁当切。十部[2]。

邪(yá)

1.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

琅邪郡。从邑牙声。以遮切。[3]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琅邪郡也。谓琅邪郡之字如此作也。

前志曰:琅邪郡,秦置,属徐州。后志曰:琅邪国,属徐州刺史部。许从前汉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领东武等五十一县,今山东兖州府东境,沂州府及青州府南境,莒州,莱州府南境,胶州一带皆是其地。今兖州府诸城县县东南百四十里有故琅邪城。古齐琅邪邑也。其地有琅邪山。管子、齐桓公将东游,南至琅邪。孟子、齐景公欲遵(沿着)海而南,放于琅邪。苏秦说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史记:秦始皇屡并海至琅邪。子虚赋曰:齐东陼巨海,南有琅邪, 皆谓今诸城县。山海经云:琅邪台在渤海郡闲。非也。赵岐曰:琅邪,齐东南境上邑。越书:勾践即灭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立观台于山上,周七里,以望东海。

始皇立琅邪郡,为三十六郡之一。而汉因之。寻周时琅邪之名未知何解。许君以其字从邑。傅合郡名为释耳。九经字样曰: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邹鲁,人有善道,故为郡名。今经典玉旁作良者讹。未知其说所出。古书无作郎者,且琅邪齐地,非邹鲁地。

邪,古书用为衺正字。又用为辞助。如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缊邪,是也。

今人文字,邪为疑辞,“也”为决辞,古书则多不分别。如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当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两句并用者。如龚遂传: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韩愈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皆也与邪同。

从邑牙声。以遮切。古音在五部。按汉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隶书从耳作耶。由牙耳相似。臧三牙或作臧三耳。[3]

小编:符耕源

符氏文化热门文章链接

1、世界符氏商会成立大会

2、《符氏三皇后》邮购方案

3、热烈祝贺海南符氏宗亲总会正式成立

4、符氏十八大 开幕式

5、各地符氏辈份的搜集与整理(征集意见稿)

6、符氏十九大约定您 2018年海南见

7、符氏先祖的故事

8、第19届(2018年)世界符氏联谊会筹备研讨会议

9、符氏十八大 祭祖篇

10、符氏纪念地与纪念物 海南篇

11、海南这个姓的人都是官N代哦!

12、符氏先祖画像

13、海南第一进士符确公墓园重修落成典礼暨祭祀活动盛况

14、符氏春祭 堪比皇帝祭祖

15、符凡迪《凡人凡梦》MTV首发

1.《是“琅邪”还是“琅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是“琅邪”还是“琅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