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泽杂谈是天泽创立的,欢迎关注。
1994年3月31日,古城西安已是春回地,春意盎然,西安市屋顶门外的三星级珍岛酒店门口,餐厅的王庆丽不时看着手表。
秦都酒店外景
秦都酒店于1990年开业,楼高5层,酒店具有浓郁风格的秦朝建筑风格,尤其是酒店大堂气魄雄伟,具有皇家风范。
王经理不停地在门口来回走动着,不时伸头张望,时针已经指向下午2点20分钟,他心中突然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兴奋。
因为就在上午,他接到中学同学李某打来的电话,这个李同学与他并不特别熟悉,但是同学们都说李同学能量很大,认识很多国家和地方的军政要人。
李同学在电话中说张学良将军已到西安,旅游局的“张处长”委托他安排住宿,他考虑到与王经理是同学关系,便准备将张将军安排在秦都酒店。
王经理接到电话后异常兴奋,不啻是从天外传来的福音。
第一个原因,他一向敬重张学良将军的民族大义,在关键时刻发动西安事变,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
第二个原因,他对张将军后半生的坎坷不幸深为同情,现在张将军要住进他的饭店,他就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他所仰慕的英雄接触,也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提供最佳服务条件,以传达家乡人对游子的一片爱戴之情。
第三个原因,像张将军这样海内外都有重大影响的知名人士住进秦都,不仅是秦都的荣耀与幸运,还可以提高秦都的知名度,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日后他的饭店也可以像北京饭店一样,在少帅下榻的房间门口用铜牌写上一块响亮的招牌:“少帅张学良曾住此房间”,那不比花几十万元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做广告划得来?
在这三个原因中,第三个原因更令王激动,作为商人的感知,他知道这是一次商机,所以同学讲明意思后,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马上布置安排人员,做好一切准备。
正在王经理想得正出神时,嘎吱一声,一辆黑色的豪华型皇冠轿车从车潮如涌的公路上一拐弯,稳稳地停在饭店门口,王经理疾步走过,因为李某告诉他“张学良将军”乘坐的就是黑色的豪华型皇冠轿车。
车停稳后,李同学已经从后门下来,并打开了前门,王经理还来不及仔细端详,李同学便介绍说:“这位是张先生”,又指着王说:“这位是饭店王经理。”
“您好!”张老先生已经伸出他的右手,王经理连忙伸出双手。
“您老辛苦了,外面风大,请先上楼吧!”王经理说着便顺手搀起老人的右胳膊,穿过富丽堂皇的大厅走进电梯。
不一会儿,一行人就来到6楼的总统套间门口。王经理一路观察,眼前的张老与他的想象并不相符。
眼前的“张学良将军”看上去只有60多岁,个子较高,体态偏瘦,儒雅的八字胡修理得当,满头华发光洁有致、纹丝不乱,双目有神、精神矍铄。
进入房间后,张学良的随从帮他脱去外套的呢子大衣,笔挺的军服虽已拆去标志军衔的领章、肩章,但依然映衬着军人硬朗的身体,显露着将军的气度。
“张学良将军”很健谈,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在一阵礼节性的寒暄之后,他介绍说身边的瘦高个是他的孙子,另一个胖子是他的老乡。
晚年的张学良
两个人分别同王经理点了点头以示打招呼,张老继续介绍说他已陆续来过大陆3次,每次都是国家安全部门安排的,不对外界报道,所以国人都不知道。
王经理陪他聊了一会儿,话题自然就转到了“西安事变”,张老还特意拉起裤管,腿上有一块明显的疤痕,他说那是当年抓蒋介石时被打的一枪。
那一条伤疤有一寸多长,呈长条形,王经理感到吃惊,他虽然中学时就已知道张学良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但至今还未听说过张将军曾负过伤,而且还是枪伤。
王经理感觉这个伤口不像枪伤,倒像是被刀之类的武器划伤的,因为枪伤通常是圆形的,不可能一寸多长。
因为这一道伤疤,已引起饭店王经理的怀疑,这恐怕是眼前的“张学良将军”不曾想到的。
就在王经理的疑惑与思绪间,“张学良”又自嘲道:
“其实我是个‘常败将军’,一生中最光辉的就是西安事变,但那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换了谁当时也应该那样做,何况我当时又是兵权在握的军人,手下有上百万军队,国难当头,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众人点了点头,说到这儿,张老似乎突然来了兴致,他一边做着各种手势,一边侃侃而谈:
“我这次来西安是属于微服私访,对外绝对保密,也不想与此地官方接触,这样行动就比较自由,可以寻访一些旧日的朋友,同时也为关于中美资产解冻事宜做些工作。另外还有一些事情不便多说,等我解决好之后再同你细聊。”
张老摆了摆手,显得颇为神秘,表现得意味深长。看着王经理有点惊奇的表情,张老好像又突然记得什么,问道:“你们知道冯玉祥吗?”
王、李二人连忙点头:“知道、知道。”
“他儿子现在美国,他告诉我说他父亲的1亿多美元也在此次解冻之列,他托我顺便给办一下。他说要把这笔钱连本带息全部捐献给西北人民,我很赞同他这种做法,毕竟乡梓情深嘛。”
要知道1亿多元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张老看了看王经理,很亲切地说:
“我这次办解冻资金不是要投资而是无偿捐赠,你这饭店办得很不错,将来可以作为一个点。我已是风烛残年了,你们年轻人还可以大展宏图嘛,中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
王经理听到这儿,虽然心存怀疑,但是胸中还是涌起一股热流,他说不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总之,感激、爱戴、钦佩以至叹服样样俱全。
西安事变旧址
他本来还想请张老谈谈在台湾以及在海外的一些生活情况,但他又想到张老也许很劳累,刚才已谈了很长时间,应该照顾老人的身体,便说∶
“张老,您可能有点劳累,我们不便多作打扰,请您休息一下,我去看看晚饭,有什么事或需要什么东西,尽管吩咐。”
王经理从总统间出来后就已有所怀疑,但考虑到老同学关系,又有旅游局张处长的介绍,虽然他并不认识这位“张处长”,但旅游局总是可以信赖的。他想把老同学李某拉到一边仔细问问,但是李某总是和张学良在一起,他没找到机会。
到了晚饭的时间,王经理考虑到这是张老在秦都的第一餐,便亲自安排了丰盛的晚餐,将饭送到总统间宽大的会客室里陪张老一起就餐。
他听人说过张将军晚年很注重养生之道,只吃素、不吃荤,便特意安排了许多素餐。但席上这位张老不但胃口极好,鸡鸭鱼肉一概入口,而且还少量饮酒。
而陪同的二位更是如狼似虎,大吃大嚼,全无斯文的样子,特别是那位孙子,动作粗鲁,像梁山泊上的人一样,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连最起码的一点修养都没有,他心里一沉,感到这与张将军的身份很不相称。
饭后,他又找来两位专门负责总统间的服务员了解情况,得知张老还抽烟,而且是软盒装的哈德门。
尽管抽老牌的哈德门香烟是在情理之中,但常识告诉他,张老晚年是从来不抽烟的,而且哈德门是低档烟,也就二三元钱一包,张学良抽这种烟有点不可思议。
带着种种疑虑,王经理又进入了“张学良”的房间,张老正在洗澡,从洗澡间出来后,他又惊奇地发现张老脸上、手上竟没有一颗老年斑。
张学良是1901年出生的,1994年时已经93岁了,如果按照一般的逻辑,张老可能保养有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90多岁的人了,居然没有老年斑,且行动敏捷自如,无需随从扶持,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王经理趁着张老洗澡出来心情正好,便和他再次细聊起来。张老坐在沙发上说道:
“你们知道不知道,李鸿章还活着,在你们陕西的韩城隐居着,现在已经180多岁了,长一口新牙,还能啃猪蹄子。我这次到陕西来,就是要找到他。他当年签订《马关条约》,拿着文件的正本,还知道许多内幕,我要劝他出来做证,这对于我们1997年收回香港是很有用的。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还要为李鸿章洗掉卖国贼的罪名,要为他平反。”
李鸿章
张老虽然说得眉飞色舞,但是王经理却听得头皮发麻,身上汗毛直竖,疑窦顿生。王经理是谨慎之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令他心里有点犹豫不决:
一方面张老以自己垂暮之年,仍思报效祖国,以统一大业为己任,实在可敬可佩,也符合张学良将军的身份和个性,也许有许多历史内幕自己并不了解?
但是另一方面,关于李鸿章还活着,而且长了新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何况历史关系也有点错乱,按照张学良将军的知识和阅历,是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的。
王经理知识比较丰富,他记得张学良是1901年6月出生的,李鸿章是1901年11月份去世的,两人根本不可能有交集,现在“张学良”扯上李鸿章,他觉得太不靠谱了。王经理这样想着,他有意无意地说:
“我看过许多关于您的电影、电视,您不仅是统领三军的统帅,而且能文能武,骑马、打枪、开飞机,样样都行,还会英语,我们做晚辈的真是望尘莫及啊!”
张老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我是黄埔二期的学员,那时候这军校要求很严,什么都得学,我现在身体这么好,也跟当年的严格训练有关系。”
王经理虽然不是历史专家,但是很喜欢近代史,经常看这方面的书,他越听越觉得不对路,他钦佩张将军,但还是第一次听说张将军还是黄埔出身。
想到这儿,王经理有了主意,他打算用英语再问张老一些问题。王经理虽然英语一般,但也会几句。
可是对于王经理用英语提的问题,张老突然不说话了,头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似乎在给这位饭店的主人下逐客令。
王经理知趣地离开了,他回到房间里,想睡睡不着,过了一会儿,他拨通了一位朋友的电话,这位朋友也喜欢历史:
“喂,是老林吗?你找一本中国历史方面的词典,只要上面有张学良、李鸿章的条目就行,你马上来,我在经理室等着。”
一小时后,林同学赶到,他将一本厚厚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摆在桌上。半小时后,他们证实了三点:
南京条约油画
(1)清政府割让香港之《中英南京条约》。为1842年8月29日由钦差大臣耆英所签,而李鸿章于1895年3月所签之《中日马关条约》与香港问题无关。
(2)李鸿章生于1823年,死于1901年,即使现在还活着也只有171岁,并非180岁。 (3)张学良早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没上过黄埔军校。
王经理立即让服务员把李同学叫了过来,三人一商量后,于第二天的早上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
4月1日清晨,西安市公安局接到秦都饭店的举报电话,称“张学良将军”于昨日下午住进该店,但行迹可疑,可能是假的,不便确认,请速派人前来查证。
市局吴局长立即指示莲湖分局:协同市公安局九处,详细了解,慎重处理。
莲湖分局的王局长当即布置:此案关系到张学良将军的声誉,务必查个水落石出。他命令李科长带人前往秦都饭店。
公安人员到达秦都饭店,听完王经理的叙述,李科长和姓杨的老公安单独进行了案情分析:
尽管“张老”的谈话中存在着很大的疑点,但是事关重大,在没有充分证据之前不能妄下结论,更不宜直接惊动本人,还要尽快查明真相。如果是真的“张学良”,就要提供安全保卫工作,如果是假的,就要严惩不贷。
李科长当即制定了方案,6名干警住进总统套间隔壁的1605房间。
十分钟后,服务员将两位随从的身份证件拿来。李科长和老杨仔细看了看身份证,首先肯定身份证是真的,不是伪造品,但是还有疑点,即那个张学良的孙子,按理说他的孙子籍贯应该是辽宁,但是身份证上没有写籍贯,只有住址。
另外一方面,王经理代表饭店希望张老能给饭店题写一副字幅。张老当即挥毫写下了一幅字,上面写道:
“万分咸谢古城人民的爱恩之情。学良。1994年3月31日”
这幅字写得不错,字迹洒脱,笔力遒劲,字体均为繁体。但也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感”字被错写为“咸”,少了下面的“心”。
二是时间有误,这天已是4月1日。
这时,从省国家安全厅、省公安厅回复的查询电话都有回音,他们都说没有接到关于张学良来西安的任何通知,现正和公安部联系。
公安人员又将电话打到旅游局,旅游局亦称没做任何安排,而关于“张处长”,更是子虚乌有。
至此,李科长和老杨都认为这个张学良很大可能是假冒的,他们决定分别与“老乡”和“孙子”谈话,但他们两人拒绝分开,又不能过分勉强,只好一块儿谈。老杨经验丰富,他说:
“我们是饭店的保卫人员,要为张老的安全负责,现在也不知道张老到西安是哪个部门安排的,许多工作不好做,我们想问几个问题,以便安排以后的保卫工作。”
老杨这一问,那位老乡很不高兴地说道:“我希望你们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要问!”
那位老乡的后一句话明显加重了语气,但见老杨目无表情,他又说道:
“张老到西安来是安全部门安排的,你们这样做要是声张出去,出了问题,你们是要负责任的。”
他说话的语气虽然很硬,但是老杨发现他的额头上有汗珠,明显是紧张所致。李科长为了稳住对方,又说道:
“我们当然知道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请你放心。”
影视剧中的张学良
老杨趁机又问道:“张老来西安是大事,身边怎么没带人,你们两人能伺候老人家吗?你们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口味吗?”
“他孙子在嘛,家乡人有什么不行的?”那老乡一句话把老杨给堵了回去。
老杨却正好来个顺水推舟:“既然是张老的孙子,为何又与张老不是一个籍贯?”
因为张学良将军是辽宁(奉天)人,而“孙子”的身份证上只有住址,并无籍贯。这时“孙子”开口了:“我离开得早,又不是他的直系亲属。”
老杨看出,孙子说话时掩饰不住内心的慌乱,而且有意回避老杨锐利的目光。此刻,老杨已心中有数。
一直没有吭气的“老乡”却站起来对着老杨说:
“我们没什么跟你们谈的,张老中午不舒服,要睡觉,我们晚上要去韩城,你们的做法是错误的。”
想去韩城,想溜,老杨立即做出判断,他冷冷地看着那位“老乡”,在老杨凌厉的目光下,老杨看见他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案情一下子明朗起来。
时间紧迫,必须在他们动身前弄个水落石出。等两位张老的随从一出门,大家便立即开始研究下一步行动。
李科长和老杨很快决定,一是向省政协、统战部了解情况,二是向市局汇报,同时再突破一个疑点。
从两个随从紧张不安的表情等表现看来,假的可能性在80%以上,鉴于此,下一步可以放开手脚。
李科长为慎重起见,认为还是先不要惊动“张老”,而老杨也凭多年的经验断定“孙子”是最容易突破的一个环节,只要将他一人叫来实施强大的政策攻心,再察颜观色,步步深入,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半小时后,“孙子”再次被服务员小姐请进1605房间,他一进房间就神色慌张,显得坐立不安。
这次老杨没有绕弯,开门见山地公开了身份并出示了证件,犀利的目光牢牢盯住“孙子”怯懦的双眼,似乎要透过他的双眼,看清他内心深处每一个稍纵即逝的邪恶念头。看着“孙子”额头的汗水,老杨说道:
“你们的情况我们已经全部了解过了,冒充爱国将领、历史名人是什么后果,我想你也很清楚。现在我们找你谈话是给你一个机会,你可以立功赎罪,也可以继续顽抗,但两种后果是不同的,要么坦白从宽,要么抗拒从严。我希望你还是给自己争取一个宽大的机会,跟我们合作。”
在公安机关的强大压力下,“孙子”缴械投降,承认他们是骗子。
10分钟后,服务员打开总统间房门,当一双锃亮的手铐铐住“张老”双手时,他瘫倒在沙发上。
当这位衣冠楚楚的骗子,终于被呼啸的警车拉出秦都酒店时,正是4月1日下午两点半。不多不少,住店刚好24小时,这场闹剧很快收场了。
4月10日下午,在莲湖分局看守所,假冒张学良将军的案犯,已丝毫没有前文所述的那种神气,而是蜷缩在一个阴暗的墙角里,无神的目光正呆呆地望着铁窗外高远的天空。
原来这个假冒张学良将军的是一个东北农民,名字叫金树党,大字不识几个,经常写错别字,但是有“忽悠”的天分,靠着这个他实施多起诈骗。
影视剧中的张学良
这回他想冒充张学良将军实施诈骗,首先将王经理的同学李某忽悠住了,但没想到被饭店王经济发现并报案抓获,这个东北农民最终以诈骗罪被判入狱。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对历史和哲学颇有研究,欢迎关注。
参考资料:
《举案说法——重大司法案件纪实》第三卷,哈尔滨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再生之地——中国普通监狱纪实》,李忠效著,长虹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1.《1990年吓疯警察事件专题之1994年,一个东北农民冒充张学良行骗,因腿上一道伤疤引起怀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90年吓疯警察事件专题之1994年,一个东北农民冒充张学良行骗,因腿上一道伤疤引起怀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96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