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我的一个心结。从前,每当不同朋友在我面前用不同的方式证明“任何爱情都存在目的性”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面临难堪的境地,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因为对爱情我也存在某种目的,抵御孤单,或者欲望;另一方面,我又打心眼儿里不愿承认这个事实,爱情的原生态似乎应该与自私无关……《小情人》里这两个孩子的故事终于给了我一点点安慰,他们从来没想过从彼此身上得到过什么。我们总是习惯于把逝去的纯真感情当做童话故事般看待,但其实两小无猜这回事,不是童话,只是在我们的生活里慢慢地演变成了童话。
有人认为这两个小鬼之间不是爱情,但我觉得是——懂得彼此安慰、彼此依赖,彼此想念的两个人,难道还不是爱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女孩比男孩似乎要早熟很多,在我的印象里,小学班级里似乎总有几个身材丰满高出我半头的女生,我却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反超她们半头的。电影里的奈娜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阿捷要成熟得多,阿捷傻乎乎地送她一只玫瑰,她却当成宝贝一样夹在书里;两人一起看煽情剧,阿捷无动于衷,她却泪流满面。她每次看阿捷的眼神,也都暴露出她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我甚至觉得片名《小情人》,可能是以奈娜的视角命名的。 男孩发育比女孩晚,但男孩对那段未儿时时光的记忆似乎比女孩要深刻许多,很少有女导演、女作家去书写描绘自己的童年往事,即便有,笔触也不是那么光鲜动人(张爱玲《小团圆》里有一段,很黯淡)。和男人相比,女人经历得早,忘的也快,和生理的发育成正比,成熟得快,老得也快,再对比一下西方女人与东方女人的老化速度,似乎能证明点什么……扯远了。###
在网上看了一些评论,大部分都说能从中找到很多的记忆符号,该片05年在日本参加某电影节的时候,完全没有字幕,但仍让很多日本影迷热泪盈眶。这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泰国是个有着特殊文化和特殊时代背景的国家,但是《小情人》里所描述的童年往事,却让人觉得我们的童年与泰国孩子的童年无贰。这种共鸣和《天堂电影院》以及《两小无猜》等欧洲片所带给我的共鸣还不一样,跳橡皮筋、过家家、痴迷香港武侠片、升国旗唱国歌……相比之下更贴近我们亚洲80一代的集体记忆。
片中几个小角色,无论是外形还是个性每个都各有特色,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开朗的内向的,你甚至会觉得他们就是你儿时某个伙伴中的一员。在表演方面,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这帮孩子,他们的表演是那么地真实可信,那么地自然流露。在他们身上你找不到一点中国现代影视剧中那些儿童演员让你直冒寒气的做作——是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无论是徐娇还是林妙可,她们的表演总是让我想到她们身后那些拿着操纵杆的大人,而无法想象她们在做一个孩子乐于去做的事情。###
总体来说,《小情人》给我的整体感受,有点像台湾前些日子大热的《海角七号》,都是那种让人回味无穷的淡淡的,却真挚的感动。但不同的是,后者代入了一些深层次的家国观念,对于一些政治嗅觉敏感的人来说会体味到其中的沉重,而《小情人》就没有,完全是对一个集体记忆的真诚怀恋,相比之下更加纯净透明。
这又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我们内地的国产电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童年往事”这一块儿几乎是一片空白,更可怕的是,在这个可以目睹杀人却不可以直面做爱的大片时代,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些证明真爱存在的作品的未来,甚至都看不到它的生存空间——《小情人》创下泰国国产电影的影史票房纪录,你能想象同样题材的作品在我们这能做到这一点?50后和60后用四十年的时间等来了侯孝贤的《童年往事》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如今我们的70后和80后却仍然只能凭借《小情人》或者《情书》这些别人家的片子来追寻意淫自己的集体记忆,这是件何等悲哀的事情。
1.《《小情人》这是不是你喜欢的小正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情人》这是不是你喜欢的小正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22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