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南京西站地区铁路机辆设施搬迁工程进行全本公示。南京西站部分设施要进行搬迁,保留客运站等建筑。规模缩小、列车数量也减少,原来的铁路也将变成有轨电车线路。

这个有着百岁高龄的南京西站,记录着老下关熙攘曾经,拥抱过鼓楼滨江腾飞的南京西站,真的要说一声:再见了。

1908年7月,南京西站建成,12月15日全线通车营业。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改成南京下关车站。

▲ 1910年沪宁铁路南京(下关)车站旧影

1947年,当时政府又对下关车站进行扩建,面积1.87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名旅客。

▲ 1947年重建后的下关车站

1947年3月,下关火车站原址新建车站大楼,建成后更名为南京车站,堪称全国车站之冠。

▲1948年扩建中的下关车站和出口处

1968年,因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原南京车站更名为“南京西站”。

▲1967年,航行于下关与浦口间的火车轮渡

2012年3月24日22点17分,随着南京西至厦门的K161发车,南京西站终于正式告别了旅客,告别了104年辉煌的历史,完美落幕。

这幢毗邻挹江门和渡江战役纪念碑的三层楼建筑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褪去繁华后,留下了更深刻的韵味。

望着它锈迹斑斑的栏杆,看着柱面地面被几十年风雨洗刷出的青苔,那些被人们淡忘的故事,也一点点变得鲜活起来。

当时的南京西站还没有空调,夏天闷热的时候,为了招待贵宾,大家还从肉联厂辛苦搞了几块冰放在椅子后面降温。

1955年,春运还没诞生的时候,南京西站就已经人挤人。车站大厅2000多平方米,只能容纳1000多人,工作人员就在门前广场上搭棚子,客运员就拿着大喇叭喊“到乌鲁木齐的过来排队啊!进站啦!”

当时让人最难忘的,大概就是7102 次这列从「黄山」开往「南京西」的绿皮硬座超慢火车。这一列火车的速度,慢的超出想象,全长377公里,要走10小时45分。

其中有一段特别的旅程,从中华门——南京西站。在这趟火车上,可以打开车窗,让乘客更清晰地欣赏沿途风景,更自由的拍摄照片…

一张2.5元的车票,一个空旷无人的站台,一列几乎空无一人的绿皮硬座车,静静地坐上两个小时,却仅仅是从明城墙的南边游荡到了西边而已。

后来中华门站关停了,再后来这条线路也关闭了,只留下铁道穿城而过。

到如今,南京西站也要搬迁了。

南京西站,牵挂着的是无数老下关人的心。

下关码头、中山桥、粮食仓库、肉联厂、渡江电影院,还有船厂、鸡鸭加工厂…都是下关人无法割舍的记忆。

那个拥有着码头、铁路、长江、大桥的下关,那个消失在南京地图上的下关,对于他们来说,南京西站,是诗和远方的起点。

但是从150米红白相间的烟囱倒塌开始,他们的故事就走向了不一样的拐点。南京西站,也会被写进下关人故事里,留在李志的歌声里。

纪念碑旁有一家破旧的电影院,

往北走五百米就是南京火车西站。

那一段尽头的老铁轨,吱呀吱呀说着听不懂的离别。

来源∣《江苏地方志》、365楼市、一页南京、凤凰江苏

南京头条整理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再见!南京西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再见!南京西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