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浩(1910—1990)

柳中浩(1910—1990),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于上海。父亲柳钰堂是轮船招商局的高级职员,柳氏兄弟三人,分别是柳中德(早逝)、柳中亮、柳中浩,因为柳中浩排行老三,后来人称其为“三老板”。

柳中浩早年在格致公学读书,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开始自谋生路。最初交易所做生意,干了不到一年,耳闻南京很缺旅馆,就赴宁想买块地皮盖旅馆,后在戏院充当收票员。他十分好强,觉得与其寄人篱下,不如独当一面,于是决定自建电影院。

初涉电影放映

但彼时上海的电影业处于洋人的控制之下,南京的电影放映市场尚有发展空间。柳家在南京拥有政界和电影界的资源。因此,柳氏兄弟在南京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下,1929年,柳氏兄弟在南京新街口租了块地皮,盖起了拥有一千个座位的世界大戏院。

当时上海的首轮影院,如大光明大戏院、国泰大戏院等专放外片。上海滩没有设施一流的华资首轮影院。一·二八炮火破坏了上海几十家中小型华资影院。对国产电影的放映市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上海需要有中国人开设放映国片的首轮影院。

柳氏兄弟在南京创业成功,于是,1934年1月,他们在上海北京路贵州路口建立金城大戏院,有一千六百个座位,开幕影片为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人生》。据柳中浩之子柳和纲回忆说:柳中浩拒绝向流氓缴纳保护费,于是流氓蓄意破坏电影放映,在影片放映时,将全身浸染了墨汁的麻雀放飞,破坏银幕。另有报刊记载,开幕影片《人生》在放映过程中因机器故障导致了放映事故。

金城大戏院

金城大戏院的经营定位是专映国片的头轮戏院,放映明星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天一影片公司等电影公司所出品的影片。柳中浩在经营影院的过程中推行低票价策略,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观众;另外,重视宣传策略,不仅在各大刊物上刊登影片放映预告而且出版免费向观众赠送的《金城月刊》,以期扩大宣传。

1934年6月14日起,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影片《渔光曲》在金城大戏院首次公映,直至1934年9月5日止,持续上映长达八十四天。1935年5月24日,由田汉、夏衍编剧、许幸之导演的电影《风云儿女》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影片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从金城大戏院唱响的。

柳中浩经营得当,获利颇丰。当时,有外商出资60万美金想要购买金城大戏院,被柳中浩拒绝。

涉足电影制片

为了在片源方面不受制片公司的限制,柳中浩将经营范围扩展到制片业。柳中浩接手明星影片公司及其主创人员、摄影场地和设备等。于1938年9月成立了国华影片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张石川导演的《风流冤魂》。

“国华”成立时,柳中浩夫妇认周璇为干女儿,并捧她为“国华”的“台柱”。柳中浩为了打造“金嗓子”,一方面,让周璇演古装片。从1939年起,周璇一连拍摄了《李三娘》(1939)、《孟姜女》(1939)、《董小宛》(1939)、《苏三艳史》(1940)等近二十部民间故事片。《孟姜女》更是开创了中国古装音乐故事片的先河。另一方面,聘请作曲家陈歌辛、贺绿汀等为周璇创作歌曲,并联合百代等唱片公司为周璇灌制唱片。

周璇

孤岛时期政府权力失语,制片业缺乏行业规范,一切制片活动以商业为导向,导致影片公司竞争激烈。国华影片公司在与其他电影公司竞争过程中闹出多起“双包案”,同名影片出现不同版本,涉及影片分别为《三笑》、《玉蜻蜓》、《碧玉簪》、《孟丽君》、《花魁女》、《太平天国》和《珍珠塔》等。另外,国华影片公司创造了七天拍完《三笑》的记录,从影片实际出品情况可以得知,在“双包案”的竞争过程中,国华影片公司并未占据优势。

《三笑》

因为“双包案”竞争的缘故,“双包案”所涉及的影片分别在不同的首轮国片影院上映。但当时上海正式的二轮国片影院,只有中央一家。影片首轮映毕,势将同到中央去映,又将会引发一场公案。于是,1940年,柳中浩开设金都大戏院,作为二轮影院的“金都”,放映“金城”映过的影片。

1938年——1941年期间,国华影片公司投拍了大量商业片,为中国早期类型电影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孟姜女》(1939)、《歌声泪痕》(1939)、《七重天》(1939)、《李阿毛与唐小姐》、《三笑》(1940)、《西厢记》(1940)《金粉世家》(1941)等共计41部。

爱国商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地区被日寇占领。柳中浩拒绝加入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停办国华影片公司,“金城”和“金都”也只演话剧。“金城”和“金都”的营业状况不景气,柳中浩只得变卖留园的地产来弥补戏院经营的亏损。

战后,柳氏兄弟办起了国泰影业公司,自1946年12月底开始出片。柳氏兄弟的经营活动侵犯了某些国民党分子的利益,他们诬告柳中浩在战时“附逆”,于是柳中浩的名字被登上了法庭传讯“附逆分子”的名单。夏衍、于伶等进步电影工作者纷纷声援柳氏兄弟,柳中浩免此无妄之灾。柳中浩表示“今后出品自当力求上乘”,聘请应云卫、吴天、周伯勋等人参加拍摄影片,还聘请田汉、于伶、洪深等为特约编剧,拍摄了《无名氏》、《忆江南》等进步影片。

内战爆发后,国泰影业公司所拍摄的影片大多数为商业片,比如《月黑风高》(1947)、《粉红色的炸弹》(1947)、《卿何薄命》(1947)、《玫瑰多刺》(1947)、《假面女郎》(1947)、《古屋魔影》(1948)、《美人血》(1948)、《黑河魂》(1948)等。

解放后,柳中浩在1951年北京召开的电影发行会议上,向政府提出公私合营的要求。1951年10月,资产评估结果显示:金城大戏院价值旧币23亿,金都大戏院价值旧币13亿。1952年2月,国泰影业公司正式加入以长江、昆仑电影制片厂为基础、联合“文华”、“大同”、“大光明”等公司成立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5年,金都大戏院被上海市文化局接管,更名为瑞金剧场。1956年,金城大戏院完成公私合营。1958年2月17日,金城大戏院更名为黄埔剧场。

公私合营后,柳中浩选择到寄托自己多年感情的黄浦剧场(原金城大戏院)任职,安度晚年。柳中浩作为电影事业家,从涉足电影放映到建立首轮国片戏院,直至两度建立电影公司,经历了创业之艰、战争之苦、附逆之诬等,最终留下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国泰影业公司、金城大戏院、金都大戏院等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热爱祖国、艰苦创业的精神财富。

主要参考文献:

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06.

黄德泉著:《民国上海影院概观》,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编:《中国电影家列传》,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04.

纪录片:《百年商海》,第10集。

-END-

1.《电影人物 | 电影“教父”——柳中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电影人物 | 电影“教父”——柳中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