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杭,除了有大运河这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外,还有一笔我们倍感自豪的文化财富,就是那些散落在余杭大地上的众多乡土建筑。2009年—2017年期间,余杭境内有近200多处农村历史建筑得到修缮。

(请在WIFI情况下观看)

章太炎

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余杭仓前的塘河畔,曾经诞生过一位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超一流的国学大师。他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璀璨星空中一颗熠熠生辉的巨星——章太炎。

章太炎(1869.1.12—1936.6.14),名炳麟,幼名学乘,曾改名绛,字枚叔,号太炎。生于斯长于斯的章太炎,自幼就接受祖、父、兄辈极其严格的汉学熏陶和排满抗清的教育。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鸿鹄之志。23岁后离家赴杭求学,后投身于推翻满清腐朽统治的运动,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和学术生涯,成为“一身而二任”的革命家和学问家。

他一生被清廷七次追捕、三入牢狱而矢志不渝,“并世无第二人”;

他一生留下的四百万字的学术著作,涉及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经学、诸子学、史学、文学、哲学、医学、佛学等,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他一生弘扬国学,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才,在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一生性行耿介,爱国情深,晚年还抱着病弱之躯奔走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

鲁迅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这位对其影响最大的恩师:“太炎先生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的还要大,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

“大好头颅抛不得,神州残局岂忘君”,太炎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业绩和精神却彪炳史册,辉耀古今。太炎先生是从仓前走出去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太炎先生不仅是余杭的骄傲,浙江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对太炎先生的一生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故居的概况。

故居坐北朝南,位于老街的中段。说到老街,我们也来了解一下老街的历史。据清朝嘉庆年间的《余杭县志》记载:临安便民仓在县东十里,今名其地曰仓前。也就是说仓前镇的命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800年后的今天,仓前又成为全国“四无粮仓”的首创地。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涉及的钱记爱仁堂药店遗址也在此地。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小镇孕育了一代儒宗——章太炎先生。

那么故居是怎么发现的呢?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地为太炎故居,因为仓前老街上的人都把这座老房子叫做“章六房”,据周围老人回忆,太炎祖上确为六房。1985年之前,故居里开过旅馆、供销社、学校、税务所、搬运工会、食堂、供销社社员住房,一进还开过“培昌南货店”。1985年发现之后,当时的余杭县政府拨款修复,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并公布为余杭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上升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上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共四进一弄,建筑面积为811平方米,前三进为晚清建筑,第四进为民国初年所建,每进的主体均面宽三间、硬山顶,呈纵向逐层推高,并由东侧过弄前后贯通,各进间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

2009年我们对故居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和重新布展,在2010年6月14日,太炎先生逝世74周年,对外试开放。2011年1月12日太炎先生诞辰142周年正式对外开放。布展后的故居,前三进充分保留了太炎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请大师回家”这样一个布置理念,第四进作为陈列用。

哇!原来章太炎故居里还藏着这么多的故事

这些被历史封存的乡土建筑里

有没有保留你的余杭记忆呢?

END

图文:余杭文体

图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1.《留住城市记忆,探访余杭章太炎故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留住城市记忆,探访余杭章太炎故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