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刘明明】在清华,“逻辑学”正在开花

从清华提起逻辑学,就会想起4人的“经典讲堂”。

他们有4名教师,分别是国际知名学者,他们一直活跃在国际知名大学讲坛上,经验丰富,课程优秀,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他们为清华学生“定制”了四门逻辑学课程,整个英语教学课程以浅薄跨学科的视角展现了逻辑学的经典内容和前沿研究。(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教育)。系列课程在“逻辑、语言、哲学”的基础上,扩展到了不同的学科空间。

团成立于2017年,是清华大学成立的“金岳霖逻辑学讲座席教授团”。将4位国际著名学者——范炳新(Johanvan Benthem)、司马贞(Martin Stokhof)、魏达格(Dag Westerstahl)和谢立民(Jeremy Seligman)联系在一起。

四门课程如下。

4门课程紧密相连

就像“大树”

1.“根”:奠定下一个过程的基础。

《逻辑、语言、哲学》课程是逻辑课的指导课,从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引入逻辑的基本概念、思维,培养学生的基本证明思维。

2.“茄子”:三科像树的其他树枝一样,深入到其他空间。

逻辑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侧重于逻辑学的数学基础,是逻辑学与数学、计算理论的交叉。

模态逻辑及其应用过程介绍了模态逻辑的基本内容,探讨了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展示了如何使用模态逻辑分析这些问题,这是逻辑学与哲学的交叉。

逻辑、计算、游戏课程侧重于逻辑学与计算机学科、博弈论的联系,研究主体行为背后的逻辑。

过去两年,学员来自清华大学其他学科的本科生,课程已经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4名教授正在编写相应的逻辑学教材,在清华的教育实践和经验将反映在教材中。关于这门课程的内容、设置,最近采访了几位教授,分享了在清华的经验。

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席。研究领域是哲学和语言学,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2006年首次接受王老教授的邀请访问清华。此后,与清华的故事在学术交流中继续进行,几乎每年都访问清华。与清华大学哲学系黄儒生、张云鹏、唐昊等教授以多种形式开展逻辑学和哲学的合作。

Q

你能介绍一下所开设课程的内容和创新尝试吗?

司马贞:我和刘粉英教授合作开设了“逻辑、语言、哲学”课程。这是一阶逻辑的诱导性过程。我们讲授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分析有效论证的基本意义和语法路径,让学生们品尝经典逻辑的部分扩展,使其与以前的第一次逻辑不同。

这个过程的一个特点是大量引入相关哲学文献。每周两节课,一节课逻辑学的技术内容,一节课哲学和语言学的文献。

在讲授逻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努力引入对这些技术的哲学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技术背后的思想。同时,我们还使用逻辑工具来对抗铁。

学问题和自然语言进行分析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如何能将逻辑学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哲学或语言学研究中去。

Q

您希望学生从课堂上获得什么?

司马亭:逻辑与哲学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也很迷人。要做好哲学的研究,学生们需要在逻辑方面有综合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各种逻辑理论。他们需要具备分析的技能,能够在研究哲学问题时灵活使用逻辑工具。

培养这些能力仅仅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行的,还需要学生们的实践。这就是为什么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将重点放在“通过实践来学习”上。我们既阅读和分析成功地使用了逻辑工具的哲学文本,也不避讳讨论这些文本存在的局限性。课堂还会向学生介绍逻辑哲学,即对逻辑理论的概念预设做哲学的深入分析。

我们希望在完成本课程后,学生不仅对经典逻辑有所了解,还能够掌握分析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逻辑,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分析概念问题时使用形式工具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哲学中很关键,在其他学科中也是如此。

Q

在中国教授此课程有何感受?

司马亭:2018-2019 学年的秋季学期我们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课程融合了常规的内容和试验性的内容,目前还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清华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给予了非常积极地回应,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选课学生来自各种不同领域(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哲学等),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对我们的教学做出反馈,使得这门课程融合了各种独特的视角和观点,丰富了学习体验。

我教了很多年的逻辑学,但受众一般是学科背景非常相似的的学生。就这方面而言,在清华教授的课堂是非常不同的,我自己的收获也很大。

斯坦福大学哲学系教授、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学院院士。在模态逻辑、形式语义学、动态认知逻辑、博弈逻辑等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研究。1996年获荷兰国家级斯宾诺莎奖,这是荷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先后受聘清华大学伟伦特聘教授、教育部海外名师、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2013年清华大学与阿姆斯特丹大学成立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与刘奋荣分别担任荷方和中方主任。长期以来关心逻辑学在中国的发展,积极推动中国学者与国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Q

您在清华开设的课程中有何新的尝试?

范丙申:我开设的课程叫“逻辑、计算和博弈”。通过这个课程,我试图揭示人类各种行为背后的逻辑,这里的行为包括推理、信息更新和策略性的互动。我讲授研究这些行为的各种形式逻辑工具:传统的逻辑系统与新晋的逻辑系统,以及它们的结合。同时,这门课程也展示了逻辑学是与数学、哲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又中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

课程的主要创新在于,我试图让逻辑课程的关注重点不仅仅局限在推理,而是把信息更新和策略性互动作为逻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Q

您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有何期望?

范丙申:通过这门课,学生可以学到基本的逻辑技术,掌握以数学结构和形式语言为基础的逻辑方法。我同时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并欣赏当今的逻辑学的跨学科特点。

这门课还具有跨学科视角,清华有很多思想开放的学生。在此我想告诉同学们,找到新的开放问题并不难,我会向他们展示当下激动人心的前沿研究,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并努力解决它们。

Q

可否分享一下您在清华的授课体验?

范丙申:我对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印象深刻。他们聪明而有礼貌,许多人都兴趣广泛。从提交的作业和课程论文就能看出来,部分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至少和我一样的深入理解。

课程结束,我要求学生在课上进行简短的幻灯片报告,他们都做得很好,问答环节生动有趣、内容丰富。我个人觉得随堂报告是对他们一种非常好的锻炼。

我也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在清华,我没有为了中国的环境特意调整我的教学内容,因为我觉得逻辑是普适的,这也使教学中的沟通变得更有意思。

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主要是在逻辑学与语言学的交叉领域,包括形式语义学、语言哲学,在广义量词理论领域做出非常重要的结果。2019 年与中文系邓盾博士、外文系刘明明博士成功组织“逻辑、语言与意义”国际会议关注汉语的研究,推动了逻辑学与语言学之间的深入交叉研究。

Q

请分享一下您的课程和教学理念?

魏达格:我的课程叫“逻辑学基础理论”。这门课程适合那些已经学过一些逻辑学但希望了解更多的学生,或者来自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及其他理科专业的学生。他们应该已经熟悉逻辑推理,并希望深入理解逻辑学的技术和结果,课程内容是经典的数理逻辑。

对我而言,主要的挑战是以一种对背景不同的学生都可行的方式讲授这些内容。

Q

学生们在课堂上会收获什么?

魏达格:在我看来,对于任何学科的学生而言,学习逻辑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他们需要学会提出论点、界定差异、给出定义、以及判断从假设出发做出的推断是否正确,这对任何人都有用。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深入探讨现代逻辑的一些重要成果及其发展。

具体而言,系统学习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这个定理表明,在任一理论中能被证明的东西总有原则上的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结果粉碎了一些数学家们长期以来的希望。这些数学家们曾相信,通过仔细的分析和足够的努力,我们可以证明所有真理。

譬如,解决所有的算术( arithmetic)问题,甚至以一种更一般化的方式解决所有数学问题。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不完备性定理及其证明引入了非常重要和有影响力的工具和技术。比如,它们促成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可计算函数、可解决问题等核心概念的精确表述。现在即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事实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受。这些问题不是我们迄今为止尚未解决,而是原则上无法被解决。

同样地,在良定义的理论(比如算术)中也存在一些我们无法证明只能接受的真理,这一事实具有重要的哲学含义。这些都是这门课程想要传达的观点。无论学生们今后是继续学习数学、计算机科学,还是物理或哲学,这些见解对他们都有用。

Q

您在中国教授此课程与在别处教过的类似课程有何不同?

魏达格:中国学生非常专注于完成课程,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同时,我会努力地试着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对话,我也已经感觉到中国学生在变得更愿意提问。总而言之,我非常喜欢在清华大学教授这门课程。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副教授。与国际著名逻辑学家 Barwise合作创立情境理论和信息流逻辑。2009 年学术休假期间来清华访问 2 个月,开始了与清华的合作。与刘奋荣教授开展现代逻辑和中国逻辑史两个方向的合作,卓有成效。在现代逻辑领域,与刘奋荣合作发表英文论文多篇。在中国逻辑史领域,共同主编《History of Logic in China: Five Questions》(2015年Copenhagen出版),推动逻辑史领域中外学者之间的了解。目前正在主编手册项目 《Handbook of Logical Thought in China》,中、英文版本即将同时出版。

Q

请介绍一下您在清华开设课程的相关情况?

谢立民:我教授的课程是“模态逻辑及其应用”。这门课的主要的创新是在教授理论之前先引入问题,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通常,逻辑学被作为一整套理论知识体系来教授。这样的体系具有精心设计的定义、引理和定理,作为个整体呈现。很多学生非常优秀,接受这样的理论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到使用理论做研究的时候却非常困难,因为他们缺乏思考如何在应用中使用逻辑的经验。

本课程则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理论工具。在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合作中解答问题。

Q

您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谢立民:我希望学生们对使用逻辑来考察困难的哲学主题(如时间、知识、信仰和行动)产生兴趣、感到兴奋。

我鼓励他们先尝试自己思考这些主题,遇到问题、与其他同学讨论或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使用各种逻辑工具。这样的训练能让他们对应用逻辑的研究有第一手的体验,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他们今后想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帮助。

Q

请分享下您与学生的授课和互动体验?

谢立民:过去两年里我在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都讲授这门课。课程对很多学生都具有挑战性。为了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我减少了讲授内容的时间,增加了他们解决新问题的时间。

清华的学生非常有天赋,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方法。他们表现得非常棒,看起来也很享受他们做的事情。常常下课之后他们还讨论得热火朝天!

若想获取更多“金岳霖讲席教授”相关信息,可访问网站:

图文来源 | “清华逻辑”公众号(ID:gh_8690cf2a9a04)

编辑 | 赵姝婧

1.《【刘明明】在清华,“逻辑学”正在开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明明】在清华,“逻辑学”正在开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692214.html

上一篇

【郭破虏】郭破坡怎么死的?张三丰提到了过去的一些事情,郭虏被专家杀害了

下一篇

【敦亲王】田博玉凌晨素颜和团队会议!困得睁不开眼睛,直接捡垃圾不脏

【刘明明】法定职务:初犯终审25年!15人黑色违法犯罪31起

【刘明明】法定职务:初犯终审25年!15人黑色违法犯罪31起

刘明明相关介绍,5月14日上午,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奇怪等15名黑社会有组织犯罪案件依法作出二审公开宣判。本案由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担任审判长,东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新出庭履行职务。 东营市甘利区人民法院1...

【刘明明】让他深夜流落街头的那个人被判刑了!

【刘明明】让他深夜流落街头的那个人被判刑了!

刘明明相关介绍,近年来,黑人中介公司不断改造对农民工和新毕业的学生族等租户的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法律意识不强等特点,抢夺房屋租金和保证金,受害者大多数是弱势群体,势力较弱,最终选择憋气,平息工作。黑中介公司引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