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关系中。
关系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重要支柱。
关系有远近疏离,
但就重要程度而言是可以排序的。
序位搞错了,成本高效益低,人活得累;
序位搞对了,成本低效益高,人轻松。
1
最近一期的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一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在节目中,papi酱语出惊人,给出了独立女性人生最重要排序,结果引起一片哗然:
第一是:自己;
其次是:伴侣;
第三是:孩子;
最后是:父母。
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因为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最长,伴侣其次,而父母和孩子,他们都只陪自己一段时间,所以排在最后。
听到这,现场的爸爸们坐不住了,焦俊艳的爸爸更是指着手说:
没有这样的,不可能自己第一!
在场子女派和爸爸派形成了对立。
子女派几乎都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爸爸派坚称自己不可能第一。
他们笃定地排了自己的顺序:
孩子第一,父母第二,伴侣再往后排。
这时大张伟忍不住插了一句话:您跟您女儿聊天(聊结婚生子这件事)的时候,就把自己放第一位啊,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别人。
焦爸爸还在反驳:那是我的一个愿望,没有强加给她。
此时,沉默良久的袁姗姗爸爸开口了:我还是希望她能成家,如果坚持不结婚,那我也不逼了,只不过我到死都会有遗憾。
接着他重复了一遍:很遗憾地走就是了。
这段话让在场的子女派听了非常恐慌。
表面上允许了,实际上却是却是一记更重的施压。
看到这里我们就发现:爸爸们坚持的“孩子第一”,实际上还是自己第一。
无论是焦爸爸的坚决反驳,还是袁爸爸的“带着遗憾离开”,都在偷偷暗示孩子——你要按照我的意志去活。
他们或许觉得孩子是属于他们的,是他们可见的世界里最美好的一部分。
但同时,大部分父母往往只能从行为层面了解孩子,而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
因为每个独立的个体,总有不愿意被外人(包括父母)所了解的地方。那里私密、稚嫩,不需要被外人参与,更别说被干涉和打扰了。
父母如果不愿意承认,在这个事情上自己是外人,那么孩子就有点像自己养的宠物一样——到了发情的年龄就要物色交配的对象。
或许大部分的父母完全不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乐此不疲。
就像焦俊艳刚从上一段感情走出来,爸爸希望和她一起解决难题。
焦俊艳却急得一时语速加快:
即使我跟你说了(这件事情),也不能解决问题。每次你们都会问出更多问题,让我得到双份痛苦。
所谓“孩子第一”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希望在孩子的世界里“自己第一”,这让人害怕。
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子女那一派不想生孩子,因为作为孩子,不愿意走你们的路。
2
爸爸们在“自己”和“孩子”的排序,其实已经陷入混乱。但让人揪心的,还有伴侣的排序。
在节目中,大张伟一直坚持,伴侣必须是第一位。而令人吃惊的是,现场的爸爸,都把伴侣放在了孩子和父母的后面。
还有一位爸爸,认为伴侣第三已经是很靠前的位置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或许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伴侣和自己已经是一个共同体,孩子才是可以承担自己中年焦虑甚至死亡焦虑的最佳人选。
孩子早一天结婚早一天生育,你就早一天拿到对抗自身焦虑的东西,好像只要有一个遗传你DNA的新的生命诞生,你就可以永生一样。
但,真为孩子好,父母应该把伴侣排在前面。
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开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孩子在最初是婴幼儿的时候,一直活在一种错觉里,自己是妈妈或爸爸最重要的人。
直到有一天,孩子发现不是这样的,原来他俩(父母)才是一伙的,自己与他们融合的努力是注定失败的。
与其白费劲,不如向外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个Ta。
这时候,孩子才有可能走出去,发展Ta的独立自我。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里,孩子在成年之后挤不进父母的关系才是正常的。
父母不是一天到晚和孩子粘在一起操心谈婚论嫁的事,而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浪漫,如果有能力有本事,时常在孩子面前洒点狗粮,那或许才是让孩子羡慕的事。
这时爸妈之间的互动,就是孩子发展亲密关系最好的榜样。
在这里,我也代表被催婚的人对父母说几句:
别把你们的焦虑和重心放在我身上。
不要因为住在一起,你就可以进入我的私人空间,不要因为你们觉得我在你们的世界排第一,就可以对我的感情生活指指点点。
你以为我不想吗?不是谁都幸运到一到年龄就遇到那个对的人。
在我没有遇到对的人之前,你们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在我遇到对的人之后,你们说什么也一样都是多余的。
很多悲剧性的案例告诉我们:
父母对这个事的“干着急”,只会让定力不够的子女进入“为了结婚而结婚”的状态,不过还好,因为离婚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们一直催是吧?好,那我结给你们看看,然后离了,这下你还催吗?
我所有的无语或反驳,都是对你们的尊重。
你们如果也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请沉默并过好你们自己的生活。
3
谈回人生排序这个话题,一个巧合是,昨天我刚好给公司内部人员做了一个团体体验——
用即兴戏剧的方式去演绎了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
在这个戏剧团体中,根据大家对话题的理解主动认领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最初是:老婆、老公、老公的妈妈三个角色,后来大家觉得老公的爸爸也应该出现。
演绎一:悲剧发生
“老公”选择救自己的“妈妈”,任自己的“老婆”自生自灭。
在这个家庭里,“爸爸”之所以不能救“妈妈”,是因为他去救“奶奶”了。
“孩子”们随时面临没有“妈妈”的风险,所以成年之后也会首选救“妈妈”。
这次的演绎发展为悲剧:每一代都去背负上一代人的责任,活得很累。
演绎二:悲剧延续
“老公”处在为难的状态:两头不落好,里外不是人。
他想救“老婆”,但害怕妈妈知道他的这个选择,所以一家人都在场的时候,他不知道如何选择。
作为“老公”的角色既希望满足“老婆”的需要,又无法忽视自己“妈妈”的需要,在左右摇摆中,越发让其生命中重要的两位女人失望。
虽然“爸爸”在场,但三位角色的互动中,似乎不把“爸爸”考虑进来,就像他不存在一样。
一直在舞台上被忽略的“爸爸”说话了:你去救你老婆吧,你妈有我呢。
爸爸愿意看到孩子把伴侣排在父母的前面,这个危机的局面得到了解除。
演绎三:结束悲剧
“老公”直接干脆救“老婆”,伴侣优先,皆大欢喜,谁的老婆谁来救!
“老公”眼里只有“老婆”,同时他相信“爸爸”是有能力救“妈妈”的,就像自己有能力救“老婆”。
“妈妈”有人爱,“爸爸”就在她身边。
每一代都只需要承担这一代的责任,打造了一个更有爱的结局。
为什么说把父母排在伴侣之前面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从第一次演绎中可以看出来。
当身为“老公”的男人,去“救”自己妈妈的时候,他的伴侣只能收紧与孩子的关系,孩子被妈妈抓住不放,是不容易正常发展自己健康的亲密关系。
因为发展新的关系,需要放下无人照料的妈妈。
即便是本能驱使去追求伴侣,也会同时心怀对妈妈的愧疚。
即使可以结婚生子,一样活在三角关系里,不自觉地把父母放在第一位。
在新的一代人看来,就是重新走回当年爸爸放弃了妈妈,去“救”奶奶的路。
4
最后回到节目,papi酱提出来的排序,引发了两代人的冲突,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的人越来越重视自己和伴侣。
这其实是一个好的、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父母越是无法理解,越是要抓住孩子,孩子就越是想逃离。
在人的排序上,第一位的确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但必须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自己第一”。
父母越说孩子排在第一,孩子越是无所适从。
倒不如坦然承认自己借着“孩子第一”之名,行 “自己第一”之实。
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意识到,父母其实并不关心你和谁恋爱、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只是通过参与孩子的生活来处理自己的焦虑。
父母是可怜人,孩子更是。
孩子的可怜之处在于,
无论嘴上多拒绝父母,
Ta内心仍然希望自己忠于父母的愿望、接下父母的责任、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
然后他们在成为父母之后,不自觉地重复用父母对待Ta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直到有一代人能觉醒并有力量与其抗衡。
而,父母们,
你眼前的这一代人正在醒来,
你什么时候醒醒呢?
作者简介:赵颖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领域: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社交障碍、焦虑和抑郁情绪、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所在咨询室:武志红广州越秀咨询室。
1.《【papi酱】papi酱的人生排序,藏着你一直不敢说的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papi酱】papi酱的人生排序,藏着你一直不敢说的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5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