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开辟致富之路,班风温暖小康之家。”西城县山七镇街道旁边,贴着新建移民定居区二段一楼大门的红色大连,染红了山七镇科曼村灰窑集团村黄玉林的笑脸。(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分手,分手,分手,分手,分手)。
春节期间。亲戚们得知黄玉林搬进了新家,纷纷前来道贺,一起分享入住新居的喜悦。他78岁的老母亲看着客厅、厨房、卫生间配备齐全的新房,高兴地说:“以前一大家子挤在简陋的土坯屋子里,还经常漏雨,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能住进这样好的房子。”黄玉林一家原来住在大山深处——柯湾村灰窑组,这里山高坡陡,地瘠水少。春旱、夏雹、秋早霜,一年一季靠天收。恶劣的气候和贫瘠的土地,让种地为生的村民,忙活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农户,在政府引导下,早就搬出大山。贫困户也想搬,却没有能力搬。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山七镇党委政府把异地扶贫搬迁作为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对全镇分散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排查,按照“群众自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原则,在街道所在地谢塝村征地5亩建起了异地扶贫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2375平方米,总投资350多万元,搬迁安置了32户贫困户。
在异地扶贫搬迁上,镇党委政府想得周到细致。“既要让贫困户搬得出,还要让他们稳得住。”山七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成顺说,“我们在移民小区的选址、设计、规划、建设、配套等方面都费尽了心思。最后决定采取集中安置方式,选在镇政府所在地——谢塝村,修建易地扶贫搬迁小区。”除了选址,各项配套设施也同步进行。保证水、暖、电、气、网的畅通,同时,新建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并配套购置健身器材以及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衔接,力争达到城镇化的建设标准,以便充分调动贫困户搬迁积极性”。
一项项细化的举措,将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里。走进移民小区,分明能领略到新居的生气盎然。这是一片开阔的地带,交通方便,视野开阔,地形平坦。两栋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楼前花园草坪点缀,中间是小型广场,旁边设置了公示栏板,脱贫攻坚文化长廊上,一个个电脑喷绘而成的生动漫画,将党的关心关怀精彩诠释。
42岁的施德成,上有年老多病的母亲,带着一个残疾兼智力缺陷的哥哥,生活负担很重,分到了75平方米的两居室,他开心地说:“这小区环境好,绿化美!住进来肯定舒心。我在集镇干活,做点开三轮车之类的零活,一天能挣150元。照顾母亲、哥哥,养活妻儿,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不仅要让群众住新房,还要让他们逐步走上致富路。实施移民搬迁不仅是为了满足群众生存需要,更是为了他们以后的发展,能够早日脱贫致富。镇党委政府立足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和后续发展,借助产业帮扶、劳务协作帮扶、公益岗位帮扶和资产收益帮扶,积极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定期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就业培训,让贫困户定向就业更加精准。据统计,移民安置小区32户,通过公益岗位就业12人,通过集镇办介绍就业的12人,在镇扶贫龙头企业——古绿缘花木苗木公司就业的6人,一项项惠民利民的长远之策,让群众打消了搬迁之后的后顾之忧,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李家应)
1.《【山七】安徽舒城山七镇:搬出穷山窝 拓开致富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山七】安徽舒城山七镇:搬出穷山窝 拓开致富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6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