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2022年二季度)报告》今天公布。
今年上半年,面对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诸多风险挑战,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果断施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有序复工复产推动企业产能释放,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企业信心增强,工业景气持续回升。
产业链供应链修复 工业经济逐步回升
今年二季度,吉林、上海、北京等地疫情从供需两侧对工业经济形成制约。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全球粮食、能源供应紧张,通货膨胀上升,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为有效应对不利冲击,我国出台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力促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产业链供应链快速修复,工业经济自5月份以来逐步回升。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6月份同比增速进一步回升至3.9%。总体看,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比1月份至3月份累计增速回落3.1个百分点。二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100.8,比上季度回落1.3个点,仍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从构成指标看,产销、盈利、出口、投资、用工同比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缓。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中,2个行业景气指数上升,1个行业景气指数持平,8个行业景气指数回落。从医药、IT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来看,医药制造业作为国家鼓励类行业,在老龄化、健康需求提升背景下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但受疫苗、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类医疗物资价格持续下调、国际市场对防疫物资需求减弱、药品集采药价回落等多重短期因素叠加影响,医药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数据显示,二季度中经医药产业景气指数为97.5,比上季度回落2.3个点,但比2020年一季度最低水平高3.2个点。我国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加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相关IT设备制造业发展带来广阔前景。但受突发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冲击、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IT设备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二季度中经IT设备制造业景气指数为99.9,比上季度回落0.6个点,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0.7个点。
从汽车、服装等消费性行业来看,稳经济促消费政策实施,居民消费意愿不断增强,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推动相关消费品制造业市场需求升温。数据显示,二季度中经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99.0,比上季度下降0.9个点,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0.9个点。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以及阶段性减征乘用车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下乡、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6月份汽车产销量快速回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6月份汽车销量为250.2万辆,环比增长34.4%,同比增长23.8%。就服装制造业而言,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尚未完全恢复,市场成交放缓,企业业绩下滑,二季度中经服装产业景气指数为99.6,比上季度下降0.8个点,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高1.4个点。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终端零售市场逐步改善,服装消费需求回升。
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行业来看,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国内加大能源供应保障力度,煤炭、石油、电力等行业景气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煤炭、电力行业景气度有所上升。二季度煤炭、电力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6.3、100.2,分别比上季度上升1.2个、0.3个点,石油行业景气指数为101.7,与上季度持平。钢铁、有色、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受成本上升、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景气度不同程度回落。二季度钢铁、有色、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9.8、101.5、101.5、99.8,分别比上季度回落0.8个、0.1个、0.9个和1.0个点。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快速恢复,二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6月份增速分别较上月回升9.2个、8.1个百分点。产品方面,与新能源、信息化、智能化相关的新兴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二季度单晶硅、多晶硅、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1.3%、50.6%、30.4%,较上季度分别加快37.3个、13.0个、6.1个百分点。
市场需求得到释放 企业销售明显改善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改善,市场需求得以释放,工业企业销售逐步好转,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总体来看,1月份至5月份,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营业收入规模以及增速均高于2019年疫情前水平,显示出工业经济强劲韧性。
分行业来看,1月份至5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工业品价格高位运行,受其影响,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等行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60.8%、48.2%、23.8%、20.2%和19.5%,均高于工业整体增长水平。受疫情影响,国内投资受限,与之密切相关的钢铁行业短期需求走弱,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医药制造业受药品价格回落、同比高基数等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比1月份至3月份回落3.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呈分化走势,受新能源等高成长行业带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0.2%;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受需求减弱、成本上升、同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降。本轮疫情对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汽车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0%。从纺织行业来看,一方面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生产能力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东南亚等地产能恢复形成供给冲击,相关行业销售偏弱,营业收入增长有所放缓。
我国积极应对疫情对外贸的冲击,从加强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等13个方面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外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出口快速恢复。1月份至6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比1月份至4月份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1万亿元,增长13.2%。从月度变化看,5月份货物出口同比增长15.3%,比4月份大幅回升13.4个百分点,6月份进一步回升至22.0%。从出口结构看,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持续提升,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我国一般贸易出口7.2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占出口总值的64.2%,比上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对美国、欧盟、东盟分别出口1.9万亿元、1.8万亿元和1.7万亿元,分别增长14.8%、18.0%和15.7%。
在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我国加大保供稳价政策实施力度,工业品价格环比涨幅持续收窄至持平,同比涨幅回落。4月份至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为上涨0.6%、上涨0.1%和持平,同比涨幅分别为8.0%、6.4%和6.1%。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为下跌0.8%、上涨0.1%和下跌0.1%。
分行业看,随着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加大国内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强化进出口调节、增强供给保障能力等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实施,煤炭、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环比涨幅逐步回落。4月份至6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为上涨2.5%、下跌1.1%和上涨0.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环比分别为上涨1.8%、下跌0.5%和下跌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环比分别为上涨0.8%、下跌1.3%和下跌2.1%。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后,二季度继续波动上行,一度突破120美元/桶,受其影响,国内石化产品价格呈持续上涨态势。4月份至6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1.3%和7.0%,石油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5%、0.9%和3.6%。而电子行业受芯片短缺、运费上涨等因素影响,相关产品价格有所上涨,4月份至6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为持平、上涨0.8%和上涨0.2%。
监测数据显示,二季度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6.6%,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中经产业景气指数重点监测的11个行业中,煤炭、医药等行业销售利润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8.2%、15.6%;化工、石油、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销售利润率也超过工业整体水平,分别为9.7%、9.2%、7.2%;汽车、IT设备制造、服装、电力、钢铁等行业销售利润率偏低,分别为4.7%、4.6%、4.0%、3.6%和2.1%。从销售利润率变动情况看,煤炭、有色行业利润率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1.7个、0.5个百分点;石油行业利润率持平;其余8个行业利润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医药、钢铁行业利润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大,分别下降4.5个、3.8个百分点。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全社会投资较快增长
本轮突发疫情对经济形成较大冲击,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务院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企业降成本、保畅通、拓空间。降成本方面,通过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延缴缓缴加大补贴等措施多角度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保畅通方面,通过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支持力度等保链稳链措施聚焦产业链供应链 “堵点”“断点”着力畅通经济循环;拓空间方面,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推动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工程实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激发投资活力,多措并举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释放消费需求。为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相继出台配套措施力促稳增长。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为工业经济稳步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秩序恢复,我国加快推进“两新一重”领域投资建设,着力盘活存量资产、激发民间投资,全社会投资保持相对较快增长。受专项债加速发行带动,基础设施、民生补短板领域投资率先发力。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与1月份至5月份基本持平;基础设施、民生补短板领域投资分别增长7.1%、14.9%,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分别加快0.4个、2.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仍为投资热点,持续保持在20%以上增长水平,1月份至6月份同比增长20.2%,增速比全社会投资平均增速高14.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1月份至6月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0%,增速与1月份至5月份基本持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能源电力领域投资快于整个工业投资增长水平,1月份至6月份同比分别增长23.8%、15.1%,分别比工业整体投资增长水平高12.8个、4.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28.8%、28.0%。
随着经济形势好转,订单需求明显回升,企业未来预期改善。4月份至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2.6%、48.2%和50.4%,重回荣枯分界线之上。从出口需求看,国内产能恢复推动国际订单需求改善,4月份至6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1.6%、46.2%和49.5%,呈现持续回升态势。
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回升势头,但也要看到,国内疫情仍面临不确定性,经济发展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外部环境看,全球通胀高企,多国央行跟随美联储步伐大幅加息,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债务危机,多个国际机构纷纷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最新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经合组织(OECD)最新一期《经济展望》指出,2022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3.0%,低于2021年12月预测的4.5%。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工业经济回升基础尚需进一步加固。
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基础,要积极应对疫情反复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的挑战,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建设,为资源整合、产业协调、拓宽货源渠道提供便捷高效信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冲击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聚焦关联链条长、拉动作用强的领域主动靠前发力,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带动社会投资增长;要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提振消费信心,完善大宗商品消费政策降低消费门槛,促进居民消费;要加快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促进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推动外贸企业“走出去”。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经行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1.《【中国经济网】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韧性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经济网】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韧性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6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