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子梅

2021年10月16日早晨,雨后初晴,天空高云淡,古城亳州,秋意不断。

吃完早点,我便跟随连云港市五金机电协会一行二十来人前往谯城老城区花戏楼景区附近的华祖庵参观游览。

华祖庵是为了祭祀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华佗的庙祠,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因庙的历代住持皆为女僧,故称之为庵。

1962年,亳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华祖庵进行维修,并增设了华佗纪念馆,当地政府曾专门致函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请他拨冗赐字,题写馆名。

请求信函发出之后,人们便翘首盼复,结果收到了回信。但是打开信封,里面却什么也没有。这时一位有心人突然看到信封上写着“华陀纪念馆收”几个字,高兴地提醒大家这不就是我们需要的题名吗?可是仔细一看,郭沫若却把华佗的“佗”字写成了“陀”。

“佗”和“陀”音同形不同,不管词义如何阐释,作为人名专用字符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家、著名诗人、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的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首任校长,应该不会不知道华佗两个字的特定写法。再从1978年3月底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的致辞: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从这段激情澎湃的演讲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时年才七十岁的郭沫若精神矍铄,不会也不太可能轻易把“佗”笔误为“陀”的。

那么,究其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网上有人认为郭沫若是有意而为之,并还确认得到了郭沫若的明确回应。意在寄予另一番更深的寓意,用“陀”替代 “佗”,音同形似,又恰到好处的强调了佛陀之意。佛陀,是对修行圆满之人的尊称。华佗医术精湛,悬壶济世,博爱众生,无疑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心中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陀”则浓缩了华佗一生的价值取向与功德追求。

导游小姐对此更是进行了一番入情入理的联想和演绎。

说神医华佗曾有一个6岁的儿子叫沸儿,误食了曼陀罗的果实不幸身亡,后来华佗在曼陀罗的基础上加了其他的几味中草药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为了纪念沸儿便将这种药物命名为麻沸散。

说郭沫若在题写纪念馆名时,也极有可能想到了这个悲伤的故事,所以才把“佗”字,写成了曼陀罗的“陀”字,借以表达一种特别的纪念。

孰是孰非,是真是假,我不便妄下断言。虽然我也不排斥作为现代著名诗人的郭沫若到老还诗心不改,借题写纪念馆名,巧妙地寄予自己的某种诗情画意,自然也有合情合理的成分 。

但是,如果我们从尊重历史名人和汉字汉语神圣规范的角度出发,擅自改变千百年来深深烙印在亿万人们心目中的医圣华佗的姓名标识,又是不妥欠当甚至极不应该的。

好在郭沫若的回信,艺术巧妙,信封内空空如也,给人的感觉并非刻意而为,人们仅从信封上的收信人地址中选取了行笔流畅、字体雄健的“华陀纪念馆”五个小字,然后精心雕刻到石匾之上。

史上类似这样的错字别字流传甚广的案例不少,各种传说附会都有,然而对终究是对,错终究是错,尊重历史,尊重既成事实,不必为名者忌,不必为贤者讳,这理当成为科学的视角和正确的态度。

1.《【陀太】闲说郭沫若错题华佗纪念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陀太】闲说郭沫若错题华佗纪念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20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