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李雪峰
宁高宁写了一首关于中粮集团的诗,中粮集团已经经营了十年。“有遗憾的话,中粮的画圈还没画完。”。与严谨细致的述职报告相比,宁的感伤诗更能反映他在中粮集团任职期间的风风雨雨。
作为一个职业生涯无限、精力有限的央企职业经理人,宁的确有很多遗憾。一方面,在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的11年里,宁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死气沉沉的节日,这些节日在技术上和制度上都无法打破。离开中粮之后,宁更是无法完成;另一方面,宁在领导中粮集团合并扩张的过程中,客观上产生了一些副作用,使他在中粮集团的声誉良莠不齐,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遗憾。
另一方面,中粮集团这个有宁品牌的公司,在宁任期内也有很多本可以完成的事情,这也是一个遗憾。
按照更悲剧的观点来看,宁最遗憾的可能不是因为做不到而什么也做不了,而是他本来可以做一些事情,但事情却一再推迟甚至无限期搁置,或者明显偏离了他的意愿,最终使得“中粮的画圈没有完结”。
有人说宁是一只藏獒,但他是一只看门狗。这种评价不一定中肯,但与宁的遗憾不谋而合。根据他的简历,宁高宁已经在华润工作了近20年。这一经历让宁成为了一名能控制1000亿资产规模的央企职业经理人。后来,宁解释了什么是在中粮集团做了11年的央企职业经理人。
在过去的11年里,中粮集团拥有近5000亿元的资产,完成了包括蒙牛乳业在内的不下50宗并购,打造了庞大的产业链。如果宁留任,不排除中粮集团规模继续攀升的可能性。
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资产规模和收益往往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过分追求资产不断上升,产业链庞大完整,往往会招致诸多非议。这种批评一方面是利润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不匹配;另一方面,由于规模的扩大,集团利益或权力的分配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中粮集团的低资产回报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成为宁遇袭的原因之一。宁不是背景最复杂的央企职业经理人,而是央企最具争议的职业经理人之一。甚至有人将宁辞去中粮集团董事长一职与各项财务指标的不匹配变化联系起来,暗示宁在中粮集团执政后期并不是一个称职的职业经理人。
事实上,宁曾经以曲线的方式回应过各种质疑。他把中粮对外扩张定性为减法而不是加法,通过兼并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但不认同外界或中粮的人,往往会认为中粮的扩张大于整合。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外界对宁收购过度整合的评价可能并不公平。
人们习惯于将高宁执掌中粮集团的11年称为“宁高宁时代”。当然,这个某某时代在其他央企也很常见。不同的是,宁时代的中粮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行政角色,企业属性空前凸显。如果忽略中粮作为央企的本质,中粮更像是体制外的市场化企业,以市场化的方式一次次完成并购。
如果宁是一位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官方企业家,那么关于他的争议可能会小得多。现在中粮集团内外似乎都对宁提出了太多的要求,宁必须在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和央企领导之间频繁转换角色,才能做出带有市场化或行政色彩的决策。有些决定,不管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很难保证完美。央企有自己的存在规律,不以职业经理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遗憾。
1.《宁高宁背景 宁高宁的遗憾与角色尴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宁高宁背景 宁高宁的遗憾与角色尴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67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