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流浪地球》不是一部完美的国产科幻电影,但我们宁愿以宽容的态度为它鼓掌,相信它对中国电影史会有特殊的意义。作为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我们或许可以观察到中国电影发展中的一些常态和新常态。
从《流浪地球》的市场表现看中国电影产业的基本面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唱衰”的声音时有所闻。但其实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我还记得2016年中秋国庆后,有一个“拐点论”,认为中国电影产业从此将进入下行轨道;但2017年夏天《狼勇士2》的出现,印证了关于“拐点”的判断并不准确。到2018年下半年,另一个“寒冬论”对中国电影能否继续成长表示担忧。现在看来,今年春节《流浪地球》的市场表现也是对“寒冬论”的积极回应。
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看一部分很容易得出悲观的结论。其实如果基本面没有改变,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只是开发问题,开发本身就可以解决。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
有三个有利指标值得充分关注:一是观影总人数仍在增长(2015年中国大陆观影人数突破10亿,达到12.6亿后,2016年为13.72亿,2017年为16.21亿,2018年为17.2亿);二是人才结构完成了良性建设,绿黄不衔接的局面结束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全面崛起(据猫眼研究所统计,2018年票房前20位新生代导演贡献率达到41.1%);第三,单票房有很多“爆款”。必须强调的是,单票房产出记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对市场规模和消费者需求的一种“触底反弹”。《流浪地球》目前已经达到了1亿观众,虽然还没有超过《狼勇士2》1.59亿观众的记录,但如果取消补票后合理调整票价体系,它成为另一个“底层”也未必不可能。
当然,市场增长放缓确实是事实。但这是在持续高速增长和票房基数增加之后的大概率。基于以上基本面的正面判断,低增长可能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常态。高增长之后的低增长也是显著的增长,这取决于高质量的内容供给。
2018年形势乐观,几乎所有高票房的电影都口碑不错。所有同等质量的作品都获得了超过预期的票房,这表明内容供给和观众消费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
今年春节《流浪地球》的出现,可以说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内容供给迈出了新的一步。长期以来,想象力一直是中国商业电影创作的短板。科幻小说的创作是对想象力的考验。毫无疑问,《流浪地球》在想象力和想象力的实现上有了很大的飞跃。这也是其凭借观众的“自来水”在春晚电影市场迅速反击的主要原因。
从《流浪地球》看新导演的观念演变
目前国内高级导演的创作普遍体现出一种带有“前具象文化”含义的“后视”视角,更倾向于习惯于在历史叙事中完成艺术表达。相比之下,以8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导演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新特点:一是更加脚踏实地,对时代和生活的新变化更加敏感;二是在审美上有一种站在最前沿,面向未来的气质;三是对当代电影科技发展感兴趣,实践起点高。《流浪地球》在这三个方面无疑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中国电影能否与时俱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创新中是否体现出鲜明的“当代性”。从《流浪地球》来看,其创作中的“当代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电影对人类现状的认知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根植于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国际关系进程。当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甚至成为全球化的领导者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就产生了。有了这个过程,新一代的导演,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明显不同于他们的前辈。在他们的电影构建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观,甚至发展成了“宇宙学”。
其次,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似乎是“横空出世空”,但背后也有其必然的逻辑。科幻想象需要建立在科技发展和相应的先进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迅速完成了从“前工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演变,对虚拟世界和虚拟空的认识成为日常经验,为中国科幻电影的腾飞带来了可能。
第三,《流浪地球》体现了运用现代电影技术探索电影语言现代化的自觉努力。它克服了技术进步与过时的电影思维之间的矛盾,它的视听奇观不再是简单的“作秀”,更是基于叙事逻辑的新颖影像呈现。
从《流浪地球》看中国电影的主体性
不用说,中国商业大片除了古装动作之外,都是借鉴相应的国外电影经验,尤其是好莱坞发展起来的。科幻电影是中国发展较晚的商业类型。所以《流浪地球》难免有一定的模仿影子。我们没必要要求这么高。事实上,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它努力体现中国电影的主体性。
首先,电影的价值表达体现了人类共有的情感和民族意识的同等重要性。它不仅体现了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之间的合作精神空,而且强调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虽然这是一场虚拟的灾难,一场虚拟的救援,但“中国人”这个概念并不是空的空。这样的价值表达无疑与“中国的立场”有关。
其次,在人物关系和叙事功能的设定上,可以窥探出传统儒家文化基因。《流浪地球》其实是一部“混合型”电影,以“科幻”为主要类型元素,但也叠加了“灾难”和“家庭伦理”类型元素。从功能上看,正是家庭叙事让这部特殊的科幻电影与观众建立了更有效的联系。从《一江春水向东流》到谢晋电影,这是一系列中国银幕经典积累的历史传统。
再次,《流浪地球》体现了与好莱坞“超级英雄”不同的英雄观。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不仅能力非凡,还能像“神”一样“不朽”。但是《流浪地球》里的英雄都有凡人的生命。刘培强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更多人和后代的生存,在一生中完成了高尚人格的塑造。这种人格选择与中国现代文艺中的“革命英雄主义”传统有关,来源于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舍生取义”古训。
无论如何,《流浪地球》的上述努力,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电影来说,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肯定的。
1.《中国电影报 中国电影报:从《流浪地球》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电影报 中国电影报:从《流浪地球》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76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