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怀左,是三班新内容实习生。
在此之前,他几乎不了解互联网。他在三个班实习的前三周,查阅了大量的竞争产品分析报告,试图总结出一些关于竞争产品分析报告撰写的要点。
三个班的联合创始人黄有灿为本文提供了充分的指导。
很多人都写过竞争产品分析报告,但是真正能做好竞争产品分析的学生很少。很多所谓的“竞争性产品分析”还处于“上市”、“设置公式”阶段,看似堆积了大量的信息,但最终并没有得到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核心结论。
前几周我自己也踩过一个类似的坑——当时老黄(三班联合创始人黄有灿)让我研究一个阅读产品,找另一个类似的产品,对比一下,然后给一个体验。
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两个竞争产品分析,参考了他们的结构,随机找了另一个阅读产品作为竞争产品,查了一些资料,列出了两个产品当前的用户量等数据,介绍了下两个产品在基本操作上的一些差异,然后主观表达了我更喜欢哪个产品,并提交了报告。
很自然,它被否决了...老黄说:这种东西好像没什么亮点和价值!
当时我就发现,做好竞争产品的分析不是那么简单的。
所以我仔细研究了100多份好的和不好的竞争产品分析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如何做好竞争产品分析”和“做好竞争产品分析的价值是什么”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
现在我觉得:如果你能做好有竞争力的产品分析,你的学习速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大概会提高至少3-4倍。
在我看来,要真正写出一篇有竞争力的产品分析,可能需要逐一回答清楚四个问题。
问题1:你的目的是什么?具体需要分析什么?
很多人做竞争性产品分析,可能会直接随机的找到一个有类似直观感觉的产品,然后在网上找一个框架(比如什么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等等。)并直接开始分析。
但是这样的分析往往是“跑题”的——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做这个竞争产品分析的目的,只是机械地完成动作。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只有你先明白了你的目的,你才能知道要关注什么,才能让你的分析更有价值、更有效率。
举个例子,就好像两个人在看科特勒的书《市场营销管理》,但是其中一个A单纯的认为自己想学“市场营销”,正在看,而另一个人B有非常具体的问题要解决——ta可能会重点解决他们公司有多少产品定价比较好的问题。看书的时候,他会多搜集资料,针对TA想解决的问题,尝试练习。如果你,
所以,对于任何分析报告,明确的目的必须是第一位的。
我们不妨直接上图-
如上图所示,在研究一个产品时,我们可以研究的部分可能包括行业现状和格局、需求场景、业务形态+业务流程、功能结构、交互体验&页面UI、数据展现、功能迭代路径、运营路径等。,而且在做竞争产品分析的时候,应该根据我们不同的目的,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比较,而不是不顾3721的罗列所有的信息,这样很可能会导致信息无效。
例如——
如果你是要看看两款产品哪一款更有前途更有生命力,那可能重点应该看一些行业现状、市场前景、业务形态、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运营路径这样的东西对比;如果你是想要看看竞品的哪些功能做得比较好,能不能更高效抄过来,那可能重点应该结合具体产品功能看一些需求场景、业务流程、交互体验、界面UI等等这样的东西,每一个人家做得更好的功能,你都应该要能够清楚明确的看得到到底人家哪里跟你不一样,具体怎么个好法;如果你是要重点研究下对方可能接下来会做些什么事,可能重点应该放在业务形态、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运营路径上;如果你其实对于一个领域还没啥了解,只是想要通过对于两款产品的深度比对和研究来更好了解这个领域的产品,那你可能需要一个较为完整的横向对比,但在此基础上仍然需要有关注侧重点; ……当你明确了你的目标和你想关注的信息,你就可以进入第二步——选择竞争产品。
问题2: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竞争产品?
竞争产品的选择听起来应该不是问题,但正是在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比如你在美团外卖工作,为了找到你整个订购、下单、付款、配送体验过程的优化节点和空房间,你现在需要做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分析。你认为你会选择哪种产品作为你的竞争产品进行研究?
我猜90%以上的人会说:饿。
但是,为什么不通过学习淘宝、JD.COM等产品来提升自己的购买和订购体验呢?为什么不研究一下类似于享受、大众点评之类的东西,看看在“觅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有哪些看似很小的体验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好处?为什么不能通过研究flash delivery、taking time等产品来改善我们的交付和接收体验?
所以在竞争产品的选择上也有学习。基本上,选择“竞争产品”有五个角度和方式-
1.核心服务+核心用户基本相同的产品
这类产品,我们称之为直接竞争产品,即提供核心服务、市场目标方向、客户群体等的产品。与我们的产品基本一致,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高度相似。
选择直接竞争的产品进行研究是最常见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各个方面相互比较,找出自己的定位和认知。
比如美团拿出食物饿了,基本上就是直接竞争。
但是如果总是选择直接竞争的产品进行研究,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局限性”,在各种想法和想法上也越来越保守,很难有创造性的想法。
2.核心用户群同高,我们的核心功能和服务暂时不提供,但可以通过后期升级轻松添加相关功能的产品
如果这类产品存在于你产品的目标市场,你必须提前做一些战略规划和设计进行防御,否则你很可能会遭遇到对手的“黑暗”。对于这种竞争产品的分析,我们往往需要更多地从市场结构和产品演化路径等维度进行研究。
举一个这种竞争产品的典型例子,就像早期的滴答拼车和滴滴打车的关系一样。
通过研究这类竞争产品,可以对你的产品的版本规划和迭代演化路径形成更具体的认识,同时可以对用户的一些行为特征和偏好有更深入的了解。
3.目标人群可能不同,但有些产品具有相似的功能模块和服务流程
研究这类产品的业务流程和交互细节,往往会有助于在具体产品功能的设计中产生一些灵感,给你带来很多灵感。
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美团外卖的一个产品经理,通过学习“花时间”这类产品来改善自己的配送流程和体验是完全有可能的。
4.目标人群有一定的共性,产品提供的核心服务有所不同,但在特定场景下,同类用户需求和用户使用时间被排挤。
例如,对于像辛凯这样的产品,微博几乎处于这种状态。
对于这类竞争产品,我们在进行比较研究时,应该着眼于用户的需求、场景和深层次的使用动机,甚至找到更多满足用户相似需求和属性的产品进行比较,然后思考如何在我们现有的产品形式中为用户的需求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
5.核心目标用户是同类人,但满足的需求不同,不太可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
对于这类产品,更多的时候可以从“产品”和“运营”的角度分析对方是如何吸引用户的,从中获得借鉴和参考
比如某大学生职业培训机构研究从某英语四六级培训机构获取客户的方式,发现他们总是在一开始就给新生送一套价值299元的溢价套餐(包括四六级的资料,核心单词书,以及名师出版的最新学习书籍等)。),就这样在大学生中创造了良好的口碑。于是,某大学生培训机构迅速仿制,设计了价值几百元的礼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竞争产品的选择。一般来说,如果是针对行业和产业结构层面的竞争产品分析,建议可以选择124进行研究。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用户的竞争产品分析,我们建议你可以选择145进行研究。但如果是以部分产品功能的改进和优化为重点的竞争性产品分析,建议可以选择135进行研究。
问题3:明确目的,选择有竞争力的产品后,如何收集数据和信息?
或者回到上图-
基本上这张图上的信息就是我们在竞争产品分析过程中最需要收集的信息。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问题要具体谈谈如何收集——
1.行业状况和市场结构等。
在艾瑞、易观、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地方,有大量关于行业行业报告和产业链的可下载和可搜索信息。比如下图是我在iResearch找到的一篇关于内容支付行业的报道。
2.产品数据表示+版本迭代
版本迭代信息就不说了。产品的数据表现通常包括排名、用户规模、活跃用户规模、收益、用户评价等。以下是我自己发现的一些数据来源——
1)产品版本迭代信息+实时应用商店排名、获得的用户评论数等。可以在鸟哥ASO、App store、App annie等平台找到;(下图为微信周数据报告+用户对天猫APP的产品评论,来源:鸟哥ASO+App annie)
2)安卓平台下载量可以在酷通找到;
3)3)APP的活跃用户数可以在易观和Questmoble中找到,但可能需要付费;
4)收入等。,一般只能依靠对方在PR和面试时公开披露的数据信息才能获得。一般对于B轮后的公司,会在媒体采访中透露自己的用户规模、收入等信息,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比如搜索“美团外卖用户规模”或者“美团外卖用户增长”等。;
3.产品的运营事件和运营信息
相对来说,一个产品的具体操作动作可能更难获得。一般只能通过搜索+产品本身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来收集信息。一般成熟的产品,大规模的运营事件会单独上报和传播,但中前期的产品不一定。
还有一种思路是先画出一个产品的用户增长曲线,然后找到几个显著的增长点,再依次检查该产品在这一点上是否做了一些运营动作。比如下面的网易云音乐下载增长的图片,我们可以重点看一下云音乐在2.0、2.2、2.7三个版本对应的时间段做了哪些操作动作。
4.梳理产品的业务逻辑和业务流程
这两个比较直白,基本上是靠你对产品的实际体验和研究,然后梳理出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业务逻辑”是指这个产品的服务操作中涉及到的几个角色。他们是什么关系,整个业务是怎么运作的?
而“业务流程”是指:用户体验并使用某一产品的某项服务的具体流程是什么?有哪些步骤和环节?
比如这是豆瓣APP的一个“业务逻辑图”:
这是一个“业务流程”图,供用户在美国团队中下单:
其他需求场景,页面UI等。,都很好理解,上网搜索就知道了,就不用花很多时间细说了。
问题4:完成信息收集后,如何在竞争产品中进行分析?
下面是一些比较分析的常用方向。我们直接来看一下。
1.比较产品的数据表现和市场认可度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下载量、用户、市场份额等各种数据,分析我们的产品和竞争产品在当前市场的地位,以及我们的产品和基准产品的差距。
接下来,通过数据揭示的差距,具体分析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与我们的相比,一段时间的下载量远低于竞争产品。要研究是产品本身有问题还是运营活动不到位。通过调查,来指导接下来的具体活动。
2.比较产品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之间的差异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业务逻辑图”,对两种产品的业务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异。
如果你认为某个产品的商业模式是独一无二的,你可以进一步分析:这种商业模式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能力和前提条件,想学怎么办?
3.研究产品基因对产品的影响
我们在分析产品的时候,很容易只关心数据而忽略背后的公司,但是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特殊的基因,不同公司的产品肯定是不一样的。公司的资源、文化信仰和特定的团队将在产品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QQ音乐刚推出的时候,市场上有很多同类型的音乐播放器,但是QQ音乐依靠腾讯的优势资源,在获得音乐版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户选择音乐播放器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可以总结为六个字:容易找到歌曲,能够下载,QQ音乐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4.比较产品结构和用户使用流程
在这里,我们需要画出竞争产品的功能结构图和用户使用流程,这样才能对竞争产品整体的功能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显示流程图,可以比较我们和对方的功能安排,用户操作的便利性,重要功能的显示。
如果对方的用户引导和核心功能展示比我们好,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对方的产品结构设计,优化自己的产品。
5.比较特色功能和用户场景
特色功能是可以区分产品、打开产品层次的地方。这里可以根据具体的用户场景来分析特征函数: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这些函数?这些功能满足了多少用户的需求,对用户有多大价值?
比如下面是早期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在“餐厅展示排序”功能模块下的区别——百度外卖增加了一个“最近”排序维度,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百度外卖为什么要增加这个维度?当用户点外卖时,他们关心的本质问题是从下单到收餐的时间。那么,“距离”会是影响“时间”的表观因素吗?
如果进一步思考后觉得这个功能有价值,那就要进一步看对方产品的用户评价——用户喜欢吗?可以模仿吗?如果模仿怎么做?
6.比较产品的交互设计
基于产品功能的优先级,重要的是先分析架构,再看具体的交互设计。
可以问几个问题:主要功能条目清楚吗?入口之间跳跃会迷路吗?最重要的页面是直接显示的吗?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竞争产品的交互设计上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否可以做的更好等等。
比如:对方添加的产品页面风格比我们的好,更受用户欢迎,可以根据我们产品的定位和基因来考虑是否可以借鉴。
7.比较双方的运营策略
产品开发各个阶段的运营策略和手段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收集和分析产品开发前不同阶段的运营策略和手段。同时,在此之后,我们定期跟踪竞争产品的运营活动,了解其动态和发展,为我们的产品运营提供参考。
比如也是春晚的红包活动,那一年微信抢红包效果比支付宝的五福好。通过对他们各自经营活动的研究,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至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营和竞争产品的运营效果,从对方更好的活动中学习。
8.比较产品的版本迭代和演化路径
通过梳理竞争产品的开发过程,可以找出当时的关键时间节点、版本更新和操作方法,往往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对方在某段时间内快速成长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可以借鉴吗?我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所以这里的建议是把两件事放在一张图上对比——产品增长曲线和产品版本迭代路径。(下图是豆瓣APP的产品增长曲线+产品迭代路径)
以上,我作为一个之前对互联网不太了解的实习生,在研究阅读了近百份竞争性产品分析报告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
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内容难免会有偏差。请大家多多指教。
此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份“上市”的竞争产品分析报告和一份“目的相对明确”的竞争产品分析报告,供大家学习。都是来自三个班的老同学(写完这个报告的时候还只是大学生,现在是大厂PM)。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三类订阅号里回复“竞争产品分析”得到。
“产品经理P1系列课程”将于本周五晚(4月27日)开始,由三门课程的联合创始人卜勉先生授课,面向想转行做产品经理的学生!
1.《分析报告 研究了100篇竞品分析报告后,一个实习生写了这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分析报告 研究了100篇竞品分析报告后,一个实习生写了这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79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