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兰亭诗》手卷,长26.5厘米,宽365.3厘米,唐代刘公权传下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刘唐公权的“兰亭诗”
兰亭诗可以说是玄言诗的代表。从孙绰、王羲之、孙同的《兰亭诗》可以看出当时玄言诗的风气。诗人通过写场景来表达对生命乃至宇宙的看法。所谓“带着眼光的自我批评”,也是一般玄言诗的新鲜创造。虽然没有脱离道家崇尚自然的根本理念,但也是歌颂人的情怀和物,体现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不同于一般玄学派诗人的超脱和冷漠。这才是那个时代的人格和思想的真实反映。
刘公权,字承宣,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官方太子,被称为“刘”。刘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他先是学习了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又看了唐代的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和的字最好,于是吸收了颜和欧的长处,在晋人的风韵和颜姝的雍容华贵之间形成了自己的刘体。他以实力著称,后人有“颜顾”之誉。
刘公权的《兰亭诗》在书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虽然这首诗的真实性还有待检验,但整个作品已经有条不紊的流传开来,并且已经在内府收藏,印章齐全,手写形式完整。从构图形式上分析,前面的装裱拼接元素也应该是构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帖被乾隆皇帝收为兰亭八柱之一,是他最喜欢的作品。安装良好,第一部分拼接得当自然,特别设计了几套密封件。
手写文字由两部分组成,前四个字有序,后五个字有序,第二段长序列分开,前后风格略有不同。总的来说前面部分构图略松,字体大小变化不大,看起来比较平静。空是通过每首诗的自然分离而保留下来的,每首诗中两个字的空的标题落在第一位,诗写在新的一行,各有章法,互相衔接,形成大章法。这是一种手写的方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奏感好,有松有紧,构图变化不协调。每一篇小作文,都是通过换笔来调整文字的大小、轻重、节奏。这根柱子的特点是侧面用的笔。诗的前半部分,写的内容越来越少,构图越来越轻松,心情也就释然了。中小写的字幕也很好的调整了视觉节奏,相得益彰。
1.《柳公权真迹 柳公权弃学王羲之作《兰亭诗》 真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柳公权真迹 柳公权弃学王羲之作《兰亭诗》 真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3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