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普及汽车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的汽车产业强国。与当时在美国流行的汽车文化完全相反的大众T1以他所代表的自由和独立精神风靡了美国市场。72年来的今天,大众T1仍然受到广大汽车爱好者的喜爱,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车型之一。

72年后的今天,随着新能源浪潮的席卷,大众也在通过新车向前辈致敬。他就是公众的新身份。这是BUZZ。不久前,我是身份证。为了有机会和BUZZ度过一天,我特地从德国来到哥本哈根。

下飞机到了活动现场,两行ID。BUZZ已经整齐地停下来迎接我们的到来。活动现场的ID。BUZZ的前辈——大众T1也停了下来。除了尺寸以外,ID。BUZZ除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扩大外,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T1的影子。同样大的大众标志,同样从正面到尾部的腰线,腰线在车侧也几乎是直线。同样,尽可能地放在方形车轮上,进行同样的后方倒车驱动器布置。

稍微不同的地方是ID。也就是说,BUZZ对T1前部V字形的锐角线条进行了更平滑的处理,使其更平滑、更平坦。此外,为了满足法律法规对碰撞测试的要求,ID。BUZZ的前面没有T1那样“无车”的垂直风格,而是有一小部分坍塌区域。但是比起以前的大众T型汽车,T1的既视感更高。

打开车门后,驾驶座会自动向后移动,以便司机下车。上车后充满了熟悉的感觉。公众ID。系列的家庭化室内设计仍然是ID。充分反映在BUZZ中。但是还有另一个独特的方面。

首先,仪表盘变成了对称的设计。以前的ID。型号仪表板右侧的变速器拉杆被取消,移动到方向盘后面原来的雨刷位置。由于设计了独立的穿透式空调入口,副驾驶在前方精心设计了储物空间。与此同时,中央空调通风孔下隐藏着两个杯子支架。这为长途旅行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

调整座位位置后开车出发,我们的目的地是瑞典南部100公里以外的海滨旅游胜地。作为家用MPV,最符合这辆车日常使用场景的一种方法是在——周末带家人进行中短途野营或旅行。离开停车场时,我发现这辆车与众不同的——得益于前桥紧凑的设计。BUZZ只有11米的转弯半径,在城市里发现这辆车的驾驶相当灵活。很难相信这个时候你在开MPV。(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

ID。BUZZ是单电机后置驱动器,最大功率150千瓦,官方给出的最大10公里加速度为0-100公里,为10.2s。这个速度现在不太突出,但毕竟是接近2.5吨的MPV。

加速度也并不是他一味追求的数值。在红绿灯起步的过程中,他的电门反应很直接,基本上右脚踩下多少就会几乎0延迟的给出反馈,并不会让人觉得拖沓或者无力。同时,车辆对于路面上的细碎震动也做到了很好的隔绝和震动,偏向日常的车辆调教使驾驶相当轻松。只是在经过较大的路面颠簸时,能感觉到悬挂略微有些偏硬,或许这是考虑到作为一辆MPV,驾驶者会经常满载驾驶的使用场景而故意为之。

虽然变速箱换挡杆以往ID系列的仪表盘右边移到了方向盘后方,但是同以往一样,仍然分为D档和B档。在D档模式下,当你松开电门时,几乎感受不到电机的反拖,能够很平顺的向前滑行。切换到B档,也就是单踏板模式时, 电机的反拖力度会比之前的ID.系列稍大一些,在城市中基本可以实现只使用电门来控制车速,只是在需要完全停下时踩下刹车即可。

驶出市区进入高速路段,车辆很快加速到130km/h,前、后程几乎保持着同样的加速力道。然而,这辆车的最高车速被限制在145km/h,对于日常家用已经完全足够。ID.BUZZ标配了10英寸,选装12英寸中控大屏,并且搭载最新的ID.3.2系统,虽然并没有搭配HUD抬头显示系统,但是导航系统得到大幅度改善,并且驾驶辅助系统也有一定优化,高精度摄像头能够准确识别路标路牌,并且根据限速调整定速,整个过程柔和平顺,并不会让人感觉到不适。

很显然,大众集团的设计师们也充分考虑到了这台家用MPV的使用场景,所以为这台车的主副驾驶作为全部配置了两侧的座椅扶手,这时候,将座椅两侧的扶手全部调整到舒适位置,就可以很轻松的到达目的地,不会造成过度疲劳。只是,在下车的时候,得要把门边的扶手重新提上去,否则会有一定的不便。

作为一台家用MPV来说,必不可少的一点,应该就是侧滑门了。大众为这台车标配了双侧的电动侧滑门。滑轨一直延伸到车厢尾部,使得后门开口宽阔,极大地方便了后排乘客的上下车。另外,有一个很贴心的小设计是,在中控台的下方安装了两侧电滑门的控制按键,这样一来,当前排乘车需要开关车门的时候就不用额外下车了。

虽然ID.BUZZ的定位在家用MPV,车身长度也只有4712mm,相比国内市场上动辄超过5.2米的MPV已经算是个头小巧了,但是他的后排空间可以说是相当奢侈,当前排驾驶座调整到舒适位置时,后排腿部空间仍然有超过两拳的距离,跷二郎腿可以说绰绰有余了。

在回程的途中,我刻意坐上后排体验了一下乘坐感受,后排的座椅可以手动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能够找到很舒适的乘坐位置,坐垫也能够提供很好地支撑性,只是坐垫硬度有点偏硬,或许长时间乘坐会有点疲劳。让人有些疑惑的是,ID.BUZZ取消了后排折叠扶手的设计,希望将来改款的时候能够重新添加回来。

此外,工程师们也给ID.BUZZ的后排乘客安装了可折叠的小桌板,只是稍有不足的是,杯架的地方仅仅是掏了一个洞而已,只能够放一些外带咖啡纸杯形状的杯子。如果是上下一样粗细的杯子,就不能卡在上面了。

作为一辆家用MPV,ID.BUZZ的储物空间也相当丰富。除了副驾驶前面以及前、后排门板上巨大的储物空间以外,前排两个座椅中间的位置也经过重新设计,与之前的ID.系列车型有所变化。

新车设计成为能够拆卸的储物空间,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求。当拆下储物格时,能够变成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方便前后排乘客从车内移动。另外,车内的充电口配置也相当丰富,除了中控屏幕下方的两个Type-C充电口以外,每个车门门板上也各自有一个充电插口。

在我看来,一辆车如果能够乘坐多少乘客,那就应该可以同时容纳下每个乘客足够多的行李。在这一点上ID. BUZZ可以说做到了满分。由于只有5座版本的车型,所以后备箱空间绰绰有余,能够提供1120L的行李空间,将后排完全放到时,后备箱空间能达到夸张的2200L,同时,后备箱开口也十分巨大。虽然ID. BUZZ全系标配了电动后备箱门,但是从T1车型上传承下来的皮质拉环也依旧保留了下来。

实际上,由于底盘上电池组的存在,ID.BUZZ的后备箱在后排放倒时并不是全平的设计,他仅仅是利用附加的平台做成了全平的效果,但是平台下方的空间也并没有浪费,而是可以有规划的放置一些零碎的物品以及充电枪等等。同时,也满足了后备箱空间的自由多样布置。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天的试驾很快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天的试驾拍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说是赚足了眼球。从来没有一台车能够如此吸引路人的眼光,哪怕它是一台超跑。在整个拍摄过程当中,我们无数次的被打断,不断有各个国家的游客前来搭讪,询问这台车的相关信息和上市时间,每个人都对ID. BUZZ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不得不由此感叹大众T1在欧洲人们心中的分量,以及ID.BUZZ设计的成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在国内的道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Stephan

1.《【大众】致敬!世界上第一个公众ID。BUZZ》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众】致敬!世界上第一个公众ID。BUZZ》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044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