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之都”中,北京尤为特殊。另一方面,“蓝天保卫战”和首都的独特地位可以说是这座城市不遗余力地开发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考虑到城市规划和节能,制造业已经从北京经济中心位置进入“边缘”,最近积极培育的两大支柱产业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在这种背景下,北京既不像上海那样拥有超大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群,也不像武汉、长春那样具有悠久而深厚的产业内涵,几乎不可能尽一切努力保持合肥那样造车的新势力。10年来,北京可以说是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而走的路,其实比其他城市一点也不平坦。
01起源:从不积极到坚定的发展
北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2008年那个夏天开始。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为了实现奥运会中心的“零排放”,展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形象和技术实力,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在当时的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开展了大规模、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试点运行。595辆新能源汽车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奥运会期间承担的运行任务,运行里程在200万公里以上。
同年,科技部开始制定“十省千大”计划,作为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在国内10个以上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连续三年开展千大级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试点运行,并建立相应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目标是到2010年达到1万辆规模。10月6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了内部会议,当时被选定为“十省川大”计划的城市确定为大连、上海、武汉、深圳、重庆五个城市和长株潭地区(长沙、株洲、湘潭城市一体化地区)、北京、天津、杭州为替代品。实事求是地说,当时北京对新能源汽车宣传不太积极。主要是因为以前购买的混合动力公交车运行了几个月后,情况不尽人意。但是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反而成为推动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契机”。当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北京市在2008年第四季度增加了60亿韩元的政府投资,其中5亿韩元用于启动“绿色标志”公交车车队计划,预计今后将购买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09年初,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四部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北京坚定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今年6月10日,在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揭秘仪式上,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群众文发表讲话时表示,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是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打造未来首都经济新引擎、推进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今后,北京将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之都”。
这个口号似乎比其他城市喊得更早,当然来自北京市唯一的本土汽车企业——北汽集团。(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为了更好地发展新能源汽车,2009年冬天,北汽新能源公司在荒地茂盛的彩育基地正式成立,走纯电动汽车路线。2011年12月30日,北汽新能源自有品牌纯电动轿车E150EV在蔡育总组装车间正式下线。2012年4月13日,北京市11个委托国、国家电网、京桥出租车领域拉开了北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规模化示范运营的帷幕。
02开拓者:不要走北齐新能源的平凡道路。
从2011年10月末开始,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天在定时网上发布大使馆自行测量的PM2.5数据,PM2.5正式进入公众视野。2012年北京的雾霾天数为124天,创下了2002年以来的新纪录。2013年北京正式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这一年北京的空气状况也进一步恶化,全年优秀的天数为176天,不到全年总天数的一半。当时,北京循环科院提出,汽车排放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中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42%和32%。在舆论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发布后,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重点之一,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达到20万辆。
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3" width="265" height="388"/>2014年,《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当年个人购买纯电动小客车将根据续驶里程的不同获得6.3万~10.8万元不等的补助,按照北京购车摇号新政,新能源汽车指标单独配置,若申请数量少于当期指标配额,不需摇号,直接配置。在政策的鼓励下,尽管当时的私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还比较陌生,但仍有一部分人开始尝试并购买新能源汽车,“近水楼台”的北汽新能源也开始慢慢进入了普通消费者的视野中。2014年3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个摇号上牌的纯电动汽车用户王铁铮选择购买的就是北汽新能源E150EV。
作为北京市惟一一家本土新能源整车企业,北汽新能源确实得到了很多“照顾”。例如2014年11月11日,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雁栖湖举行,北汽新能源ES210就是会议官方指定用车。在早期北京市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目录中,北汽新能源入选的车型数量也往往是最多的。但如果将北汽新能源的成功都归因于北京市政府的“宠爱”,那就有失偏颇了。客观而言,当时的北汽新能源确实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品牌都不一样的道路。在那个时候,特斯拉刚进入中国市场,宝马i3和i8相继全球发布,比亚迪与戴姆勒推出的腾势售价又高达39.9万元,北汽新能源却选择了走亲民路线,以家庭第二辆车为切入点,先后推出了EV160/200、EC180、LITE、EU5等性价比较高的系列产品,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2013年,北汽集团纯电动乘用车以1629辆的销量居全国之首;2014年,北汽新能源又以5510辆的成绩,成为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车企,进入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前四强。一直到2019年,北京都牢牢占据着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位置,在2017年,北汽新能源销量甚至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
风雨洗礼,岁月涤荡,作为国内首家进入新能源车企“10万辆俱乐部”的北汽新能源,不仅是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拓荒者,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探索者和引领者,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初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光辉道路。2014年3月,北汽新能源在行业内率先完成混改,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股份制改革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2018年9月27日,一支代码为“北汽蓝谷600733”的股票在A股复盘,一时间风光无限,当时许多新能源车企都只能望其项背。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再加上其他的空气污染治理举措,2019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40天,首次全年未出现严重污染日,“卫蓝梦”照进现实。
03 转型: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19年,退坡幅度高达75%的补贴政策,让新能源汽车市场10年来的高速增长势头戛然而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这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现在想来,其实市场年销售总量的突然下降,是一个重要拐点。从2020年再次恢复正增长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由过去的“政策单驱动”转变成为“市场和政策双驱动”,私人消费市场开始爆发,以蔚来、理想和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开始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支队伍。当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后来者拥有了更多机遇,先行者也因此将遭遇更大挑战,北汽新能源就是如此。
其实面对转型,北汽新能源并非全无准备,北汽新能源的一位负责同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短期内不再追求规模领先,但在技术、产品、用户运营等核心能力上要对标领先、伺机超越。一方面全力打造ARCFOX品牌,有序发力中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发挥好BEIJING品牌的对公市场优势,打造“换电”名片。2019年1月,极狐汽车联合华为共同设立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网联电动车技术;同年12月30日,ARCFOX极狐阿尔法T试生产首车在北汽蓝谷麦格纳智造基地正式下线;2020年10月,ARCFOX极狐阿尔法T正式上市,量产搭载华为智能网联、智能电动领域技术;2021年4月,ARCFOX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正式发布,由极狐与华为联合开发,成为首款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型。当然,没有一次转型是容易的,再次起飞的代价势必是要经历一段难捱的“阵痛期”:2020年,北汽新能源全年总销量仅为25914辆,同比下滑82.79%;2021年,北汽新能源累计产量6369辆,同比下降51.84%,累计销量26127辆,同比增长0.82%;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销量17010辆,虽然总体数量不高,但较好的增幅预示着北汽蓝谷已经慢慢迈上了较为艰难的复苏之路。
同一时期,北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依然不减:2020年7月,北京市发布通知,针对2018~2020年到期报废、更新为纯电动车的出租汽车实行奖励政策;同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北京市财政局发布了《2020年北京市新能源轻型货车运营激励方案》,符合激励范围要求的用户,可在完成汽柴油货车报废或转出、新能源轻型货车购置上牌手续后申请激励资金和城区货运通行证;为鼓励、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以及解决无车家庭的需求,2020年12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每年配置新能源指标6万个;2021年3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提出对于新增和更新车,推进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网约车等领域车辆电动化,加快“油换电”,力争累计推广新能源车50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蔚来汽车“擦肩而过”之后,北京积极争取到了两家新造车企业落户: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计划于2023年底投产;1个月后,北京在多个城市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小米汽车总部宣布落户北京。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相关部门明确提出,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04 腾飞: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新高地
作为我国最早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城市之一,北京如今要抢占的,早已不再是新能源汽车这一条赛道,在看到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结合的无限前景后,北京目前的产业布局已基本明确。
按照相关部署,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聚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制造则在顺义、昌平、大兴区域。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主阵地,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今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以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为先导,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航发展,持续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生态。此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侧设施、云控基础平台等方面,持续推进政策和管理模式创新,探索形成技术标准并复制推广。
顺义区则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应用示范区。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产业,成为顺义区高精尖产业布局的三大支柱。目前,中关村顺义园内,奔驰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已开工建设。美团无人配送、丰桔出行、百度“萝卜快跑”等智能网联企业落地并开展应用场景测试,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永久落户顺义并成功举办四届。
“北京市已经建成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用中心,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北京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正在积极部署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汽车开发及示范重点区域,布局电动汽车研发、设计、试验、试制、验证等环节的全产业链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汽车创新中心。2021年,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得了五部委联合批复,成为国家首批示范城市群之一。在4年示范期内,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广车辆示范应用规模不少于5300辆。
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京走的也是多元化发展路线,充电和换电双管齐下。2021年10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实施方案》获得批复,北京成为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之一。今年8月5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匹配、充换电设施高效有序利用、跨部门一体化协同、行业实现数智化升级的充换电设施体系。到“十四五”时期末,力争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
过去的荣光不可复刻,未来的梦想就在眼前。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个10年的新篇章,已经开启。
文:施芸芸 编辑:孙焕玉 版式:李沛洋
给小编加个鸡腿!
1.《【北京汽车e150】北京: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新高地|特别的十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汽车e150】北京: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新高地|特别的十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14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