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2010年夏天,我拥有我人生中的第一辆车。

它是红色Chiria3手动双面版本,1.6升功率,整体8.5万,当年非常帅,油漆比合洗车亮多了。洗车后经常红光满面。

我对这辆车不能放手。每次都要在宿舍楼下停下来。每半个小时去阳台俯视自己的爱车,心很甜,刚买回来的前几天,每天都恨不得睡在车里。(莎士比亚)。

那年我28岁,月薪7500元,收入不错,但一直还债创业失败,所以几乎一直过着比较困难的物质生活,入职第一个月发工资时身体只有60多元,所以人生第一次有了大师傅,我兴奋地熬夜。

只兴奋了两个月就崩溃了。

先开着这车去深圳海边玩,为了爬鹿口山庄,车上坐了5个人,半坡开始的时候怎么踩油门都爬不上去,我的几个朋友破口大骂,嘲笑我的车。用朋友们之间善意的语气嘲笑我的汽车技术,问我是否不推车。

一周后,载着深圳孙网的顾客(现在记住这个网站的人不多吧)去东莞到樟木的一家鹅场吃晚饭,那家店在当地很有名,但要建在盘山上,爬上稍微困难一点的斜坡,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车跑了一半,没有力气,我被困在半坡上动弹不得,无法进行明秀检查。

接着,汉兰达下山了,雅格可以爬下山了,几辆车打了几盏灯,我惊慌失措地想办法开始半坡,引擎在晚上发出了可怕的吼声。

最后的师傅实在看不到,走过来帮我解围。

我一直以为是我的车技术太差造成的,两年后公司要给我配一辆车,我去东风一山挑选了一辆逍客。

试驾的时候,车要爬陡坡,我感到很难抬头的样子,想到鹿嘴在山庄和鹅场的处境,准备猛踩油门。(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这就是莎士比亚。)

结果轻轻一踩,车隆隆地轻松舒适地爬上去,几乎没有用力。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回来后我卖了那辆樱桃啊3,之后很久没有买一辆国产车了。

2

在我开始第一辆车的那一年,大众汽车的销量为86万辆,大众汽车为80万辆,大众汽车为27万辆,大众丰田为51万辆,大众本田为38.6万辆,奇瑞为68万辆,比亚迪为52万辆,长城为40万辆,吉利为40.5万辆。

当年中国共卖出1806万辆车,国产车占45%,但很难卖出10万元以上的车,当年比亚迪卖F3,奇瑞的主力西湖,长城还在卖H5,吉利专注帝豪EC7。

国产车当年给世界留下的印象基本是山寨、丑、难开、动力差。

国产车能卖10万以上,能长期行走,能稳定这条价格线的是长城2011年推出的H6。

我还记得那年H6市长/市场上市的反应。很多汽车评论家说这是改变国产车格局的车。

尝到SUV甜味的国产车陆续推出了各种SUV产品,2017年12月达到市场价格最高峰,占48.8%,但资本汽车迅速反击,推出了中低端SUV,2019年4月国产车达到最低谷,仅占市场的37%,占47%

当时市场很悲观。有人认为,国产车已经到了发展的尽头,面对资本车的三大优秀,国产车将无法再突破。

这时,国产车命运发生变化的2021年实际上只有两年。

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2010年,工信部还决定开电动车。

那一年,大部分电动车生产企业的续航里程刚刚超过160公里。

12年前,很难想象未来电池、电机、电气控制三大核心发展道路将如何展望。没有人知道,中国走出宁德市时代,承担了全球32%的电池生产。无法想象电动车续航里程能跑700公里。

汽车产业是当代工业中能够带动上下游就业,提供大量高薪工作的产业,如果汽车产业不突破,中国将无法形成大量中产阶级。

全世界手机的市长/市场规模为5000亿美元,计算机市长/市场规模为4000亿美元,通信设备为1000亿美元,汽车约为1万亿美元,是手机、电脑和通信设备的总和。

德国和日本能成为强国的最重要的支柱是汽车。日本汽车产业占GDP的10%,直接提供了542万个工作岗位。

汽车产业真的要吃了,我们才能走向发达国家的门槛。

要想完成汽车产业的追击,必须在原来的赛道上琢磨

三大件,是行不通的,只有在电动车赛道发力,才有机会从日德美三国的地盘里,切下一大块资源给国民发展。


所以在2010年,工信部就押注了电动车。


尽管那一年,我还只能开着一辆让自己屡次难堪的奇瑞A3。


但有人已经把目光,望向了远方。




中国在电脑、手机、通讯三大产业的发展,一旦触及到高端,就会受到发达国家的打压。


电脑里卖得最好的联想,一直更像个组装营销公司,因为其没有努力在技术上爬坡,处于社会道德的下风处,才招致内部的种种非议。


手机里头最优秀的华为,一露头就被美国欺负,至今无法发布5G手机,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二跌到全球第六,其他国产手机品牌瑟瑟发抖,暂时只能低调发育,不敢碰被美国划出来的禁入区。


你做点低端的外壳、电池、PCB板可以,你要搞芯片、软件、存储器,那不可以。


中国过去唯一走通的是通讯信息产业,华为占全球28.7%,领先爱立信和诺基亚,排名世界第一,在宽带接入、微波和光传输、移动核心网、无线接入网、SP路由器、交换机都处于先进行列。


其实手机差一点点也是世界第一了,就差一点点。


但通讯产业的全球产值实在不高,能创造的高收入人群有限。


谢天谢地,12年前押注的电动车产业,追上来了。


这里有一万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可能能给中国带来500-1000万人的直接就业,上下游将给襄阳、宜昌、长沙、西安、合肥、常州、抚州、济南、保定、日照、荆门、上饶、重庆、泰州、宜宾等城市创造大量就业,保证了这些城市的活力。


比如,大家知道意大利有个汽车品牌叫菲亚特,他们2009年在长沙建工厂,现在倒闭了,但工程师们并没有失业,拿到赔偿后,被长沙比亚迪打包请走了。


这些工程师们的房贷车贷也就此保住了,这就是国内工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只有高质量的就业才能给人民幸福。


中国汽车产业能完成大翻身,是因为我们电动车跑在了世界前头,不再像电脑、手机那样被卡脖子,我们掌握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获得大部分产业收益。


而这个市场,又恰好是未来全球最大的单一产业




日本人现在每一次说到氢能源汽车,依然会十分激动。


他们之所以选择发展氢能源汽车,是因为锂电池上游材料,日本几乎没有,日本国土狭长,又没有大江大河,不能像中国这样搞水电,搞核电又因为福岛事件受阻,提供不了这么大的供电。


出于自身资源原因,日本专注氢能源技术,从而垄断了氢能源的大部分专利。


但是资源相对广阔的中美,只是换了个赛道,就让日本辛苦搞出来的专利变成了鸡肋。


电动车的突然大爆发,直接斩断了日本原来升级为氢能源车的科技路线。


日本错过了互联网,只是少做增量,日子依然过得好,但要是汽车产业也走错了,那就是动他们的国本,500多万中高产的就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就要松动。


气得丰田章男在2020年大骂电动车是过度炒作。


谁手里的饭碗受到威胁,谁都难免心里头有气。


当然日系也不是一根筋走到底,现在整个日系都放弃了氢能源,加速向电动车转型,丰田预计到2025年,要卖出550万台电动车。


丰田这边加急推出来的bZ4X和日产的Ariya,都来源自油车平台,智能化也不如国产,比亚迪都已经推出完全电动化的海洋系列,大步领先于日德企业的电动汽车。


5月30日,马斯克发推,说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


这话其实没毛病,2021年新能源汽车3万项专利里,中国占了70%。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共卖了352万辆,占全球的50%。


去年全年,特斯拉占全球电动车销量14%、大众占12%、上汽占11%、比亚迪占9%,暂时只是全球第四。


但在2022年,比亚迪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比亚迪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丰田,在明年国内达到300万辆的销量,此后开始在国际市场抢占丰田和大众的市场。


我们的电动汽车,也从2021年开始进入30-50万领域,这是国产车在过去不可想象的进步。




中国在先进大规模制造业,只有华为一家独大的局面,终于要被打破了。


电脑、手机、通讯、汽车四大领域,我们其实已经攻克了两个,还有两大领域,处在被扼制阶段,但也不可能一直被卡脖子。


常有网友说,中国汽车正在复制中国手机走过的路,其实可以更乐观一点,中国电动车掌握的核心技术,是超过手机行业的,这几年正处在一个爆发阶段,未来十年,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坦克、领克、极氪都将从德国日本手里头抢食。


德国官方认为,受电动车发展影响,德国将在2030年一共损失41万个汽车岗位,比如他们现在造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工人有27万,到2030年,将减少8.8万人。


而日本这边,尽管汽车产业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8.3%,但日本工业企业的利润前五名,都来自汽车产业,只要汽车产业衰败,就没有足够的财源供养公务员、教师这些高薪岗位。


不过我们也要保持冷静,竞争对手暂时还十分强大,现在还作不得。


比亚迪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把部分下线仪式放在了年底,内部要求继续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


只要再过五年,中国电动车彻底稳住局面,我们就可以看到通讯与汽车双龙齐飞的局面。


手机与电脑暂时没有处在顶尖水平,但也只是多拖几年的问题。




2010年,我买了一辆红色的奇瑞A3手动两厢版,2012年带着深深的失望,转手卖出。


一直到2020年11月,我又买了一辆红色的比亚迪汉。


十年一个轮回,我又买回了国产车。


其实我还想下单坦克300和极氪001,但是现在不同了,中国网红车居然抢不到,极氪在等了八个月后没到货转给了别人。


其实这些车我试驾完,感觉也并不完美,说真的,他们还有一些小缺点。


但比起2010年我买国产车的感受,进步天差地别。


国产车相比同价位的合资车,在舒适性和智能化方面,已经是碾压级别了。


十几年的时间,中国汽车人受尽了嘲弄,终于造出了跟发达国家一样优秀的产品。


华为从此不再孤单,他的小伙伴,将越来越多。

1.《【奇瑞两厢a3】华为不再孤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奇瑞两厢a3】华为不再孤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15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