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暖和起来,前几天某个地方的隐伏包裹得很素净,不像上次那样只有头皮屑。
在这种时刻,许多驾驶者(尤其是新手)就开始犯难了:当年雪天我蹬28铁驴上学,结果在校园里上演了倒地漂移100米的特技大戏。现在地上都白了,我还能开车出门吗?
要不要赶紧在淘宝买个北极熊当坐骑?Too simple,能不能当坐骑不好说,人家把你当早餐还是很有可能的……
(看到午餐的北极熊示意图……既然是示意图,就不要太在意物种的问题了)
在驾校大搞应试教育放任大量二把刀上路的今天,我们完全不敢指望他们教给学员雪地驾驶技术。正巧,上周我碰到了位键盘侠,肆无忌惮地偷换概念、宣传雪地行车伪知识,以把人忽悠到沟里为人生最大乐趣。
这激起了我聊聊如何在雪地行车的欲望,毕竟我更喜欢把人从沟里面拉出来。
光说不练嘴把式,为了更加有理有据,这周末我还和友人专程去了被积雪覆盖的乌兰布统一带,就为给你们讲一讲雪地行车的人生经验,为大家的安全驾驶做一点微小的贡献。
(三台四驱车就这样大大咧咧地闯到了乌兰布统。在此衷心感谢带我同行的伙伴们!)
1、雪路行车,轮胎的选用
如果需要长期、长距离在积雪路段驾驶,准备一套雪地专用轮胎是非常有必要的。再妥协一些,全季节胎也可以。
受制于收入、天气和路况,国内许多驾车者一年四季都在用同一套原厂胎,这点与欧美国家差异很大。那么问题来了,学挖机……不对,这种情况下雪路行车胎窄好还是宽好?
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当然是宽了,你看跑车轮胎都宽——F1轮胎宽得像块棉花糖,抓地力亚克西!某平台上还有大神信誓旦旦地说雪路行车需要给轮胎放气哩。
恭喜你和键盘侠们在沟底谈笑风生。顺便提醒一句,某平台不提供救援服务。
日常雪路行车时,由于仍行驶在道路上,陷车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维持操控性是最核心的诉求,毕竟你开的不是奥迪双钻四驱车,路边没导向板,你也没龙头凤尾,只能靠自己胳膊腿。
(乌兰布统之行中,有大量这种被雪完全覆盖的道路,其中一部分雪已被汽车压实)
而为保持车辆操控能力,轮胎需要“刺穿”毫无附着价值的浮雪,尽量接触到下方的硬实雪面甚至路面才行,同时还要尽量压实原本松散的积雪。刨除其它因素后,相对较窄的轮胎由于压强更大,刺穿和压实效果更强,保持操控的能力也就更强。而选用更宽的轮胎或降低胎压,由于接触面积更大,压强减小,反而令操控雪上加霜。
(拉力赛车所使用的雪地窄胎)
2、结冰路面行车,轮胎的选用
结冰路面的情况有所不同,附着力的构成也有变化,但由于依然行驶在道路上,陷车可能性微乎其微,核心依然是尽量维持操控力。排除其他因素后,同样是较窄的轮胎有利于刺开表面水膜,接触到下方较为硬实的冰面。
(降雪一段时间后,路面也会逐渐出现结冰的现象。冰面的附着力并不好,但比隔着水膜的冰面可是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溜冰鞋的冰刀,其尖锐的外形很利于刺穿水膜接触冰面,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滑冰者的转向能力,当然你要喜欢宽的,非踩在俩冰壶上场我也不拦着……
而更极端的例子还包括拉力赛车在冰雪路面上选用的带钉窄胎,这是增加压强的一个极端例子。至于为何不选择普通宽胎再给轮胎放气,应该是因为这些拉力车队没有上面提及的那位某平台用户专业,一定是这样的。
3、那为什么许多雪地越野车用宽胎?
键盘侠当时还专门贴出了Arctic Trucks的改装车,乃至滑雪板的图来表示“打你脸”。
(Arctic Trucks改造的地球神车Hilux)
(Arctic Trucks改造的150系霸道……这下胎一点都不窄了……)
讲真,这种试图打别人脸,却踢了自己裆的行为我是很喜闻乐见的。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绝大多数人面对的雪路/结冰路面行车,与越野行驶中的雪地/冰面行车是截然不同的。无论一二三四线城市,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面对的都是雪面/结冰路面行车,是行驶在条件不佳的道路上——再次强调下,是道路!
上下班都往土坑河滩上跑的那是羊……
(老子就是羊,是你叫我吗?)
而雪地/冰面行车则指行驶在野外无路情况下,和前者诉求完全不同。这时对车的操控要求很低,而最核心的诉求是防陷车,因此这时许多越野车选择宽胎并降低胎压,以此来减小压强,保全自己。
(正在结冰湖面漂移的窄快V6)
(与雪路行驶几乎不用考虑陷车不同,雪地越野/穿越时,防陷车十分重要,对操控性能的要求较低。)
而滑雪板正是极佳的例子。滑雪板接触面积大压强小,不易刺破雪壳陷入雪坑,野外很好用(即便是滑雪场,其实也是野外环境的模拟)。而需要转弯时,滑雪者需要大幅倾斜,让较窄的边缘压入雪中。
(人+雪橇这种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压破略硬却依然脆弱的雪壳,但以汽车的重量,使用任何传统轮胎都基本不可能做到。因此在不用担心陷车的雪路行车中,刺穿雪壳和浮雪,接触硬实的表面才能最大程度保持操控性。背景中为雪地越野驾驶时陷车的皮卡)
(插播秀一下贺卡!)
两种不同的行车环境,自然有不同的诉求,偷换概念将其混为一谈,我只能说这种人非蠢即坏。
4、窄快V6周末豁车的一些行车小经验:
(1)在遇到靠谱的加油站时,尽量让油量乐观些,饿死的骡子是干不了活的。
(2)雪地行车时,新鲜的车辙可以提示安全的行车路线,很有参考意义。
(在危机四伏的野外雪地,新鲜车辙能提供许多信息)
(3)无论积雪/结冰道路行车,还是雪地/冰面行车,附着力都远不及日常,需要适当降低车速,别整天YY什么头文字D第三季雪地漂移,拓海和编剧关系有多铁你不知道?
(4)但切不可一味求慢,雪地驾驶时,(在明确前方安全的前提下)许多积雪路段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冲过去,速度过低容易陷车。
(5)新雪厚度比较平均,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融化、风吹等多种作用,许多坑洼会被雪“抹平”。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情况,因为这里雪5厘米厚,一米之外就可能深达半米,贸然行车,很容易被困甚至翻车。因此在前方雪下情况不明时,需格外注意,必要时下车探路。
(土地旁一米处的雪能轻松达20-30厘米,最夸张的一次,一步之外就没掉了我整条小腿)
(6)雪地行驶时,拖车钩和拖车绳都是很重要的救援物品。连接完毕后,人员一定要远离拖车绳周围,避免发生浪哥那样的意外。
(7)由于不断接触雪花,低温下拖车钩可能被冻住,难以打开。事先用软物将钩子上下部分隔开有一定作用。冻结时可以考虑使用修车工具中的撬杠等物品,利用杠杆原理打开。
(请无视拖车钩旁边我自制的德味儿锦鲤)
(8)降雪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道路上看着只是积雪,下面却有暗冰甚至冰沟的情况,极端时可致车辆瞬间失控,翻下路基。因此遇到路面较厚积雪时,务必将时速降低,这时即使误入冰沟,也不致令车彻底失控。
(9)无论积雪/结冰道路行车,还是雪地/冰面行车,转向都容易出现滞后甚至路面干扰,这时千万不要放弃治疗,持续地进行转向输入,时刻修正方向,才能让车最大限度地行驶在原计划的路线上。
(10)如果有熟悉路线的人一共前往,将事半功倍。
(11)尽量不要买可靠性差的越野车参与雪地/冰面的穿越/越野,对人品的考验太过残酷。
(12)穿越时最好不要单车前行,如果发生陷车等问题时自救费时费力。
(13)雪地/冰面的穿越/越野时,一定预先准备好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和方便食物,避免节外生枝,最好还要备足手纸以防万一。
(14)雪地行驶后,应尽早清理轮圈内残余的雪块,对于避免高速行驶抖动很有意义。
(15)拉长车距。附着力不佳时,汽车的刹车距离会明显变长,因此需要明显加大每台车之间的距离,以防不测,也有利于救援。如果后车过近,可以考虑轻点刹车警示。
(图中我与巡洋舰的距离就有些偏近了)
(16)积雪路面上,车辙可能由于反复碾压而结冰,不利于抓地,在弯道下坡等情况下会增加危险性。这时可以将车略偏出车辙,使车轮碾压到较松的雪面上来增加可控性。
(17)要注意尖锐石块等物体,保护轮胎。
最后嘛,雪地行车,我还是最服这些家伙。
尤其是那些技能树歪得坚定不移的产物……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分享文章,来自撰稿人Eason张。
熟悉驾仕派的小伙伴都对他不会陌生,并且常以“妇科圣手”等称谓来赞扬这位医生。张医生是一位真的医生,只是他比一般的大夫更懂汽车而已。他的独立试驾均是在自己找寻车辆(比如租车、借朋友的车之类)、且完全不依赖厂商提供的方式下进行的。此类试驾或许会带有比较强烈的个人观点,但从张医生非业内人士的立场+独立试驾的方式来看却有着其难得的客观出发点。如试图勾搭张医生,小伙伴可去新浪微博(@PRND21)围观真身。
★转载请注明出处:驾仕派(微信号:jiashipai)&作者名
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前沿汽车观点,关注驾仕派。
微信公众号:
jiashipai
1.《【奥迪冰冻刹车怎么踩】冰雪道路行车的正确姿势该是怎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奥迪冰冻刹车怎么踩】冰雪道路行车的正确姿势该是怎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22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