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年的冲突,上海蒸汽集团和大众集团终于在德国狼堡签订了奥迪项目合资协议,在第一辆车型奥迪A7L的带领下成功突破了0的桎梏。
然而,现实的残酷却如同在冬天里的冰水,浇在了上汽奥迪的头上。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汽奥迪A7L 1月份累计销量仅为316辆,不及进口奥迪A7。面对1月份低迷的销量表现,上汽奥迪给出的解释是:“A7L目前仍处于爬坡阶段,交付的只有3.0T版本,加上在全国范围内只有120家门店,从而导致销量不如预期。”不可否认,相比于一汽奥迪而言,上汽奥迪确实存在先天劣势,但是2月份的销量却让上汽奥迪再度“打脸”,仅258辆的销量表现,让上汽奥迪与奥迪A7L陷入了尴尬中,品牌、产品定位饱受质疑。
产品设计“四不像”!
关于上汽奥迪A7L销量低迷,似乎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了这样的局面。奥迪A7自2011年上市以来,这款进口C级车便被誉为“最美奥迪车”。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上汽奥迪在外观设计与实用性之间做出了妥协,把A7原本的运动轿跑设计改为常规三厢的商务轿车。虽然更长的车身尺寸以及宽敞的空间能够增强整车的商务属性,但是却彻底丢失了A7应有的运动设计。
相信大多数有涉猎过设计学的朋友都听一句话—“美产生于度量和比例”,这句名言出自于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布隆代尔。那么如何平衡完美的车身比例呢?以奥迪A7、奥迪A5、宝马8系作为参考,这些车型的整体设计虽然没有任何相似的地方,但是当我们借用斐波那契螺线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这些极具美学的车型的设计比例高度一致。
换句话说,奥迪A7已经拥有极致的车身设计比例了,好比一个美女,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则瘦。因此当上汽奥迪决定对奥迪A7进行重新设计的那一刻开始,便意味着奥迪A7L将不再具备A7优雅的车身姿态。既然知道加长车身长度会影响车身整体比例,那么为什么上汽奥迪还要一意孤行的破坏奥迪A7的设计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关键就在于中国特供。
上汽奥迪一直都强调“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因此,在上汽奥迪看来,通过与一汽奥迪错位竞争的方式,在对产品进行本土化设计之后,奥迪A7L不仅能够成为上汽奥迪的旗舰轿车,而且还可以实行对奥迪A6L进行降维打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特供车”这一战略早就被上汽集团玩得出神入化,比如说当初的朗逸、帕萨特等车型,经过本土化设计之后,基本上都成为品牌的销量支柱。
然而,令上汽奥迪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特供车”这套方案放在豪华品牌车型上并不适用。现如今的中国市场早已经开始向多元化转型。上汽奥迪A7L被定位为行政级运动轿车,虽然看似兼顾了运动和商务两大“流量池”,但是现实却是“1+1”不一定大于2,甚至小于2。因为对于现阶段的消费者来说,买奥迪A7的用户并不会去关注奥迪A6L,买奥迪A6L的用户很少会考虑奥迪A7。缺少明显的差异化,导致上汽奥迪A7L彻底沦为了“四不像”。
作为参考,奔驰A35L AMG的销量或许将会是奥迪A7L的未来状态。总的来说,奥迪A7L低迷的销量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它难以摆脱的命运。除了上汽奥迪A7L以外,上汽奥迪接下来还会发布多款车型,例如Q6等。不过,奥迪A7L低迷的销量并没有让上汽奥迪重新审视“中国特供车”战略,新车Q6的设计理念来自于中国瑞兽“麒麟”。虽然本土化设计能够令产品更容易被国内消费者所接受,但是一味地去本土化而忽视了产品自身属性的话,最终的结果将会是被市场所遗弃。
销售命门被“扼住”?
上汽奥迪不仅在产品设计上让人“捉摸不透”,而且在销售模式上还破天荒的采用直营模式。不可否认,直营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比如说在直营模式下,产品能够实现价格统一透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与此同时,基于官网、APP等线上平台的运营,车企能够收集一手的用户数据,车主甚至也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车主建立交流,甚至向厂家反馈问题建议。
相比之下,在经销商模式下,不仅会出现各门店价格不统一,导致增加了消费者货比三家的时间成本呢。另外,个别门店甚至还会出现强制加装、店内买保险等强制消费操作。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直营模式似乎真的要比经销商模式更具有优势。不过,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下,“为什么直营模式会成为新势力车企的标签”、“为什么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会采用直营模式?”。
对于“蔚小理”这些年销量尚未突破20万辆规模的车企来说,直营模式确实是利大于弊的。然而,当品牌销量规模达到更大的体量,运营复杂性等问题便会暴露出来,用户体验与效率将难以平衡。或许部分经销商确实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但是从缸哥近期走访部分豪华品牌的4S店来看,几乎都可以感受到“顾客之上”的体验。
另外,尽管直营模式能够让厂家更好地控制产品价格,但是对于豪华品牌的车主而言,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显然没有那么明显。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市场调查中,中国豪华车消费者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价格,这一点可以从英菲尼迪、讴歌等二线豪华品牌上看出,即使优惠力度再大也难以吸引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相比之下,以雷克萨斯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即使在加价幅度大、提车时间长的背景下,依旧获得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直营模式对于豪华品牌来说,意义并不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势力车企在此前过度强调自身采用直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营模式”与“新势力车企”捆绑在一起。这也意味着“新”,这对于拥有着百年历史底蕴的奥迪品牌而言,无疑是伤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除了直营模式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外,奥迪在选择与上汽合作的同时,也给予了一汽奥迪更多的保护。2020年12月23日,奥迪、中国一汽和上汽集团共同宣布:未来上汽奥迪生产的产品将由现有的一汽-大众奥迪投资人网络进行销售相关服务及售后服务。
尽管上汽奥迪可以因此省下不少资源,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上汽奥迪将始终受制于一汽-大众奥迪。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假如品牌没有专属的售后服务,那么便很难让用户获得应有的归属感。基于上汽奥迪的销售渠道而言,无论是直营模式,还是售后服务,似乎都在有意无意的表明上汽奥迪并非奥迪的“正统”。
底蕴不足,未来不可期!
当然,缸哥在上述中提及的上汽奥迪并不是奥迪的“正统”这一观点,不仅是因为销售模式上,同时也与二者在中国市场的“底蕴”有着紧密的联系。上汽奥迪虽然与一汽奥迪一样均为奥迪在中国市场上的合资公司,甚至还成为过奥迪的“白月光”,但是无论是在口碑的积累,还是影响力上都远不及一汽奥迪。关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上汽奥迪A7L与一汽奥迪的畅销车型上看出。
事实上,从2016年上汽奥迪传闻成立,并被一汽奥迪经销商反逼暂缓开始,再到后续签署协议,一汽-大众奥迪便已经做好了全盘计划,确保自己手中的市场份额不会被上汽奥迪所抢夺,这也间接导致了上汽奥迪的发力期被无限延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汽奥迪未来的道路基本上已经被堵死了,销量较高的车型基本都被一汽奥迪所掌握,包括A3、A4L、A6L、Q2L、Q3、Q5L等。
虽然说上述这些车型能够获得高销量的主要原因是,一汽奥迪在过去30多年里对中国的深耕,但是单从产品矩阵结构来看,一汽奥迪基本上已经囊括了从紧凑型轿车/SUV到中大型轿车/SUV市场,涵盖了主流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留给上汽奥迪的选择少之又少,只只有A5、A8L、Q7、Q8、TT、R8以及各类车型的S和RS等性能版本。单从产品定位来看,上述这些车型明显不是走量车型。
根据现有的信息来看,上汽奥迪接下来的产品矩阵将包括A7L、Q5 e-tron、Q6等车型。可以清晰的看到,上汽奥迪的产品普遍集中在3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变相地说,上汽奥迪难以通过走量的方式来快速积累口碑。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宝马iX3、奔驰EQC的销量表现来看,豪华品牌的纯电SUV车型依旧还难以“扛大旗”,销量明显不如传统燃油车。基于此,上汽奥迪接下来将不得不面临一个时间较长的“痛苦期”。
既然过去已经无法改变,那么上汽奥迪的“未来”是否还有机会呢?毫无疑问,豪华品牌的未来是如何向电动化过渡。如果有关注一汽奥迪的读者便知道,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长春市人民政府已经在2021年年初签署了协议,宣布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项目将落户长春,该项目将引入PPE平台,后续产品将由一汽奥迪销售公司进行销售。这意味着,奥迪未来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电动汽车产品,将由一汽奥迪所把控。
或许很多人会好奇,上汽奥迪是否后续也会获得类似的“待遇”呢?答案尚处于未知阶段。不过,从上汽奥迪Q5 e-tron采用的MEB平台来看,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上汽奥迪并不受“重视”,因为油改电平台早就已经过时。在缺少相应支持的前提下,上汽奥迪想要获得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难度极大。
总结
一直以来,豪华汽车市场便是“拔刀即见红”,虽然上汽集团在排除万难的情况下获得了生产奥迪相关产品的“准考证”,但是要想在这个杀机四伏的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难度堪比登天。至于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贾鸣镝所说的“希望上汽奥迪第一年的销量规模超过5万辆”,或许真的只会成为一个“希望”。
1.《【奥迪和上汽哪个厉害】上汽奥迪,王者不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奥迪和上汽哪个厉害】上汽奥迪,王者不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24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