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汽车呈现出系统化、模块化、轻量化、电子化和个性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当前,一次性能源的急剧减少和环境污染是全球两大主要问题,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低能耗、低排放、高性能的汽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车身结构轻量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车身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油耗,减少尾气排放,实现节能环保。因此,本文从车身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方面研究了如何实现汽车车身结构的轻量化。
关键词:轻量化;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
汽车车身轻量化是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研究课题[1-3],是全球汽车厂商的共同选择,是我国应对能源安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对于提升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然而,汽车轻量化理论和技术的实施涉及汽车安全品质、材料工艺、回收再利用等多学科多目标协同优化问题[4-6],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结构特殊,人们需要掌握结构轻量化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开发流程,并且把轻量化开发和研究的理念贯穿始终。主要就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在保证汽车各项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整个车身及零部件总成的质量,以实现汽车质量降低的目的[7-9]。
1 国内外车身轻量化研究的发展
1.1 国外车身轻量化的发展
国外超轻钢技术发展比较迅猛,由于技术水平和汽车轻质材料价格问题,钢材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被替代。20世纪90年代,世界钢铁协会成立了超轻钢技术项目组,重新设计汽车车身结构,提升钢材质量,减轻相同性能下钢材的使用量,达到车身轻量化的目标。该项目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车身减重约25%。但是,其车身一阶模态频率、车身扭转刚度和车身弯曲刚度都比原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汽车生产成本比原来降低15%。
世界钢铁协会进行汽车车身轻量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用高强度的板材替代传统板材;利用新的生产工艺,如激光焊接工艺和液压成型工艺等;使用有限元法对现有车身进行优化设计,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以保证车身的各种性能指标达到标准。
碳纤维增强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CFRP)强度高、刚性好、质量小,它拥有优秀的耐蠕变和耐腐蚀性,成为汽车轻量化最理想的材料。虽然碳纤维增强材料有众多优点,但是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现阶段,碳纤维增强材料只用于高档轿车或跑车上。
除了高强钢和铝合金外,镁合金和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也在汽车车身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镁具有良好的加工性、抗凹性、减震性,镁合金密度大约是铝合金的2/3,具有良好的轻量化应用潜力。总体来看,国际上,汽车轻量化技术已经很成熟。
1.2 国内车身轻量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强度钢轻量化车身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宝钢已形成TP、DP、DQ、BH及CQ等商业高强度钢板品种,覆盖了目前国外主要品种的生产,表明国内高强度钢系列已初步形成。
我国的汽车铝合金用量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011年美国汽车单车的平均用铝量达到161 kg,2012年欧洲汽车单车的平均用铝量为145 kg。但是,我国2010年乘用车单车的平均用铝量仅相当于北美洲2000年的水平(119 kg)。
2008年,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宁波正式成立。2016年,轻量化联盟拥有19家成员单位、46家伙伴单位和6家观察员单位。
从总体看,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主要面临如下问题:轻量化技术涉及学科研究领域众多,需要应用较多学科交叉融合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知识体系,但是我国研究机构目前只注重单个技术的开发,很少有各技术的交叉;车辆轻量化技术涉及许多常用技术和尖端技术,其核心技术的突破不可能由单一企业或研发机构完成,国家必须有战略性、前瞻性、协调性的部署,而我国缺乏此类机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明确分工。
由此可见,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运用方面,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与国外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任重而道远。
2 汽车轻量化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
汽车轻量化的问题是在最优化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通常所说的优化设计,就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问题,建立其优化的数学模型,采取一定的最优化方法,寻找既满足约束条件又使目标函数最优的设计方案。构成结构设计问题的三要素为:设计变量(Design Variable,DV)、状态变量(State Variable,SV)、目标函数(the Objective Function,OBF)。具体方法如下。
在汽车结构轻量化中,结构尺寸优化是在确定结构拓扑的前提下,用少量的尺寸来表示结构的某些变化,然后建立基于这些维参数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优化方法求解最优维参数。
在尺寸优化中,其设计变量大多数为材料参数(如说弹性模量和密度)和尺寸参数(如横梁横截面的尺寸、转动惯量、弹性支承刚度、板材的厚度、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刚度等)。
尺寸优化是通过优化一维梁单元的截面尺寸、二维板单元厚度等,寻找目标结构件的最好截面尺寸,满足其相对应的性能要求,性能优化期间,结构的形状和拓扑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尺寸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维梁单元的截面尺寸优化,从之前的结构到现在工业上用的各种型号钢材,尺寸优化已经相对成熟,在给定结构外形几何、材料、单元类型、结构布局的情况下,以截面的尺寸为设计因变量,寻求截面尺寸的最优,以满足性能要求并且实现结构轻量化,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3 汽车车身轻量化发展趋势
3.1 利用高强度板材来代替传统板材
3.1.1 铝合金
铝合金在轴向载荷作用下会产生渐进叠缩稳态变形,比吸能远远高于低碳钢结构。铝合金作为缓冲吸能元件,在碰撞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用于车身时,由于质量降低,碰撞时产生的动能减小,所以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呈现连续增长趋势。
3.1.2 镁合金
镁合金的弹性较弱,在同等的受力情况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形。所以,使用镁合金材料时,要提高镁合金板材的厚度或者重新设计板材结构。
3.1.3 多孔材料
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动物的筑巢方式值得人们学习,在向大自然的学习中,人们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用于能量吸收的轻质多孔材料,如泡沫材料、蜂窝材料等。蜂窝材料用作吸能材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用于各种夹芯板和薄壁填充管具有突出的优势。泡沫材料可分为开孔泡沫材料和闭孔泡沫材料两种。其中,开口材料的抗压性总体优于闭孔材料。开孔材料又可以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种。金属泡沫材料,尤其是泡沫铝,密度小、变形能力大、比吸能好,具有均匀稳定的能量吸收特性曲线,是非常理想的能量吸收材料。但是,泡沫铝含有空隙而且强度较低,在受到拉、压、扭转时容易发生断裂破坏,而且破坏后不容易保持完整,故而一般将泡沫铝作为薄壁管的填充材料。非金属泡沫材料多用作汽车内部装置,作为装饰材料和承重架中间的缓冲物。
3.2 其他方法
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如激光焊接工艺、液压成形工艺等。利用有限元法对现有的车身进行优化设计,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提升车身的各种性能指标。
4 结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轻型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可用作汽车车身的材料越来越丰富,计算机仿真模拟精度越来越高,在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汽车车身质量逐渐降低。汽车轻量化对节能减排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汽车轻量化各材料的优缺点专题之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研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汽车轻量化各材料的优缺点专题之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研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33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