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际局势和中苏关系发生变化,苏联不再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和车辆。在这种情况下,国防科委与各兵种共同组成了轮式车辆专业组,进行军用汽车的发展规划、组织研制、定型和生产。
当时为了解决2.5吨-8吨级别之间的军车生产问题,国内将“建设西南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南中型汽车生产基地和西北轻型越野汽车生产基地”纳入了“三五”规划。于是,这一系列的计划造就了后来的川汽红岩、二汽东风和陕西重汽。1969年建厂的二汽于1975年正式投产2.5吨级别的军车,并且参加不久之后爆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总参、总后开始着手二代军车的研发。二代军车的研发贯穿了整个80年代,直到90年代才开始正式制造二代军车的车型谱。而在80年代这个研发周期内,东风持续在EQ240上进行现代化改进,军队依旧大批量的订货以满足实际需求。
今年是东风50周年,EQ240这辆贯穿整个东风历史的车型被搬上了展台。有意思的是,这辆EQ240为出口车型,其方向盘位于驾驶室的右侧。而东风EQ240的出口车型叫“东风风神Aeolus”,后来这个名字传递给了东风乘用车。
EQ240 2.5吨级别越野汽车的外观尺寸为6218×2365×1750mm,此外还有尺寸更大一些的EQ245 3.5吨级别越野军车。该车采用6×6的驱动形式,之所以被命名为2.5吨级别军车是其越野行驶的情况下载重量为2500公斤,铺装路面行驶为4000公斤。
由于大红花遮挡,我们没办法看到格栅后面的百叶窗。
所有车灯外面均安装了车灯保护罩,防空灯也是军用卡车的标配。外观上除了后视镜基本上看不到塑料件的存在,很多方面设计的很粗犷但是绝没有粗制滥造。这辆EQ240保险杠已经采用了梯形设计,不是整体式槽钢设计,并且带有前脸登车踏板。此外该车的后视镜设置在引擎盖左右两侧,并未安装在车窗左右两侧,既能够后视又能起到定位作用。
该车带有绞盘,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脱困能力,但整车的重量也会提高200公斤。对于军用卡车来说,战术机动是性能水平和质量水平的全面标志,选装这些配置也意在提高军用卡车的战术机动。绞盘的最大牵引力为4500公斤,采用13mm直径的钢丝绳,钢丝绳的工作长度为54米。
第一代东风EQ240系列车型搭载的是EQ6100汽油发动机,此款发动机采用直列6缸的布置形式,排量为5.417L,最大功率为135马力,最大扭矩为360-380N.m。前文已经提到了,该车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进,其中就包括将EQ6100升级成为EQ6100-1B发动机。
后来到了90年代,汽车型号命名规则革新,采用了厂商+车辆类别+主要参数+产品序号+企业自定编号的命名规则。例如EQ240车型在改进编号以后为EQ2081,而搭载EQ6100-1B发动机的车辆则命名为EQ2081E。而后来国内引进康明斯发动机技术以后,EQ240系列也顺理成章的搭载上康明斯6BT 5.9L发动机,搭载此款发动机的车型命名为EQ2082E6D。
军用卡车的排气管路布置也是非常有特色。为提高车辆的涉水行驶能力,该车的排气管从发动机末端延伸至底盘下方,连接消音器,消音器后半部分的排气管则上扬至车厢底部。
该车搭载了一台5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的手动变速箱,头挡速比为7.48,最高挡速比为1。其操控形式也比较简单,2-5挡均带有同步器,在那个年代还是比较少见的。而车厢中间的是分动箱,分动箱一共有两个挡位,高挡速比1.08,低档速比2.05。
分动箱后端的下半部分动力端口与中桥传动轴连接,上半部分的端口先连接至中桥的半轴壳体上面,再通过另外一根传动轴连接至后桥。早年并装双联车桥技术还不够完善,苏联也采用这种车桥布置形式。其实这种布局也有一定的优势,就是战斗的时候如果传动轴遇到爆炸等特殊情况脱落只会影响单根车桥,车辆还可以依靠其他车桥驱动脱困。
前中后三桥均采用了整体式桥壳悬浮式半轴单级减速桥,所有车桥的主减速比均为6.17。前桥采用了半椭圆形钢板弹簧,并且在车桥的后面装有液压筒式减震器。
转向机构紧挨着前桥右边的板簧
轮胎采用了东风自产的11-18超低压子午线轮胎,公路行驶气压为4.5公斤,牵引时为3.5公斤。轮胎为块状花纹,提高了车辆的越野能力。但是该车并未配置轮胎自动充放气功能。
油箱为全钢制结构,采用主副油箱设计。主油箱安装在车架左侧,容积为145L。
副油箱加注口位于左后侧挡泥板与挡泥板支架中间,穿过车架木质垫块与油箱连接。
副油箱位于后桥上方,车架与车厢之间的副梁中间,容量为65L。
车辆经过翻修以后,很多部位都采用了新式配件。EQ240未在尾部牵引钩左右两端设计缓冲钢板,如果倒车靠台的话容易将牵引钩损坏。
双层副梁,车厢副梁为全钢制结构,为避免与车架直接接触在之间还增加了一条木块起缓冲作用。
高栏板铁木混合结构车厢,在油箱上面还带有工具箱。车厢下半部分栏板采用全钢制结构,保证车厢的刚性,而上半部分则采用重量较轻的木质结构。
比较遗憾的是,在车厢内部并没有装可折叠的坐凳。
前半部分车厢与车架之间并未设置副梁,所以有足够的空间存放东西。车辆的备胎刚好可以塞进车厢与车架之间,最大化减少底盘底部和左右两侧的使用空间,提高了军车的越野能力。
整个驾驶室均采用全钢制结构,车门与驾驶室之间设置了少部分的密封胶条。车门内板也采用钢制结构,并未设置任何装置,而且只有最基础的功能。而车厢内部的座椅也与驾驶室刚性连接,舒适性可想而知。
该车副驾的位置下面设置了一块电瓶,主驾下面则是一个气瓶。
该车未设置空调,前挡风玻璃可以往前推开,夏季行车全靠打开挡风玻璃给车内通风。在车窗内部两侧设置了齿条,固定车窗的开合角度。不过该车带有暖气通风装置,冬天行车还是能够保证温暖。
主驾设置在车辆的右边,出口版车型特有设计,在国内存世的EQ240中较为少见。
80年代生产的东风EQ240还是简易的三幅式方向盘,方向盘中间则是“二汽”两字的LOGO。后面的仪表盘也是早期的产品,不过已贴上了东风的“双飞燕”标志。90年代以后出厂的车型就采用了比较现代化的配置,整车内饰都有比较大的改变。
驾驶室内部整个中控台全部采用了塑料件,实际上这个设计在军用卡车上,特别是游走于一线的军用卡车上有些不严谨。因为在遇到爆炸的时候,塑料件无法抵挡冲击很有可能会产生破碎飞溅,对成员造成二次伤害,金属结构就相对会好一些。
驾驶室顶部设置了内面板,但是功能性配件基本没有,只有一个顶灯和遮阳板。
绝大多数从军队中退役的东风EQ240都进入了民用特殊领域,继续发挥余热,就像我们之前介绍过的这辆:路边的经典:绝不妥协的老兵——东风风神越野军车,充分证明了东风可靠的品质。
东风EQ240奠定了我国2.5吨军用卡车的技术,并且为后来的3.5吨级别EQ245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虽说国家后来取消了2.5吨级别军车,只保留了3.5吨级别车型,但是东风EQ240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和实用性设计,在后来的EQ2102系列平头二代军用卡车上都有出现。而如今,我国正在朝着“三代军”方向大跨步发展,前辈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军用卡车领域体现的淋漓尽致。
1.《关于东风汽车军车我想说东风EQ240奠定了我国2.5吨军用卡车的技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东风汽车军车我想说东风EQ240奠定了我国2.5吨军用卡车的技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34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