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0日 15:42
来源:政府网站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武汉市汽车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种逐渐丰富。特别是从2009年以来,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的浪潮,我市汽车产业发展加快,产量逐年放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已经发展成为我市最大的支柱产业。
一、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钢铁、塑料、纺织、电子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也使武汉工业经济欣欣向荣。
1、汽车产业引领武汉工业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178.34万辆和1168.35万辆,同比增长9.6%和8.4%,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有所减缓。而我市汽车产销分别为56.36万辆和55.55万辆,同比增长24.6%和21.3%,分别比全国产销速度高15和12.9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劲。
上半年,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4.48亿元,同比增长19.4%,高于全市平均速度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21.1%,是我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81.89亿元,同比增长20.3%,利润总额91.84亿元,增长44.9%,上缴税金78.13亿元,是我市第二大利税产业。
2、汽车产值产量成倍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汽车进入家庭已经不是奢望,不断释放的购买愿望使汽车市场的一片繁荣,也使我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裂变式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工业产值从2009年857.24亿元,到2013年2069.58亿元,短短的四年时间增长了2.4倍,产量从2009年的49.21万辆到2013年的95.35万辆,接近翻了一番,产值产量同步增长(见表1)。
3、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产值占我市工业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我市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从2009年的17.0%,到2013年的19.9%,提高2.9个百分点。除2011年受日本地震影响,增速较低外,其余年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增速均大大高于全市工业产值的增速,对我市工业发展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2013年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对我市工业的贡献率是28.7%,拉动我市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见表2)。
4、神龙汽车榜上有名。上半年,神龙汽车以34.32万辆的销售业绩跻身全国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第九,这是神龙公司这几年产品不断向两头延伸,更新换代加快,价格适宜,受到公众认可的结果。而由于近年各种品牌越野车、城市跨界车的兴起,东风本田CR-V一枝独秀称霸车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全国销量前十的排名中不见踪影。
5、武汉有望成为年产汽车超百万辆城市。
武汉现有汽车产能104万辆,神龙三厂、本田二厂完工可以使我市汽车产能达到130万辆。上半年,我市生产汽车56.36万辆,如果下半年延续这样产销两旺的态势,那么今年武汉有望成为继上海、重庆、长春、沈阳等城市之后,全国第8个年产汽车超百万辆城市。
二、武汉汽车与部分城市的比较及在全国的地位
2001年4月长安福特在重庆建厂,重庆才有了乘用车产品,比武汉晚了将近十年。重庆现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578家,其中整车厂17家,2013年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实现工业产值2969.30亿元,占重庆市规上工业产值(15824亿元)的18.8%,生产汽车215.09万辆,其中乘用车108.14万辆,产量最大的两家是长安汽车和长安福特。武汉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232家,其中整车厂5家,2013年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实现工业产值2069.58亿元,占武汉规上工业产值的19.9%,生产汽车93.35万辆,产量最大的两家是神龙汽车和东风本田汽车。
从2014年上半年生产情况看(见表4),武汉与重庆在乘用车方面产量相当,主要差距存在于载货汽车,武汉生产的基本都是乘用车,没有涉足载货汽车领域。
2013年,上海生产汽车230万辆,工业产值4800亿元,广州生产汽车170万辆,产值3350亿元。沈阳有华晨宝马、中华汽车、通用沈阳基地三大汽车生产厂家,成都有沃尔沃、成都丰田、神龙第四工厂和一汽大众四大品牌。目前,武汉汽车行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总量与这两个城市基本相当,排在第八位,但随着武汉通用、法国雷诺两个30万辆整车厂的建成,神龙三厂、本田二厂的完善,在未来的两三年里,武汉将形成200万辆的产能,将成为全国范围内继长春、上海、广州、重庆之后的第五大汽车生产基地。
三、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建议
1、紧跟市场热点,踏上市场需求的节奏。从纵向看,武汉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横向来看,发展扩张的速度太慢。长春、上海、武汉是国家最早布局的三个轿车生产基地,长春、上海由于车型选择对路,产销节节上升,如今已具有200多万辆的产能,将武汉远远的甩在后面。大众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引入,吸引了车坛大多数人的眼球,加上外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开创了一个“T”动力时代,产品供不应求。而武汉神龙公司没有踏准市场的脚步,走在市场热点的后面,不能引领市场潮流。建议神龙公司应尽快普及与宝马联合研制的1.6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国内产品,向武汉汽车的空白高端产品延伸,不断能批量生产,也能满足一些个性化需求,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2、同门相争,竞争力减弱。本田公司的布局是广州生产中级车雅阁,武汉生产家用车思域、CR-V,但现在两家推出同排量车型,形成同一品牌自我竞争。比如广本A+级车型凌派,去年下半年推出,与武汉的思域一个排量,定位略低于后者,但定价却出现了重合,凌派对东风本田的同级别车型思域造成了冲击。本田两家合资公司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互相压制,蚕食了对方的市场份额。另外,本田CR-V这次改款不成功也是造成竞争力减弱的一个原因。
3、自主品牌份额减少,合资车企成阻碍自主品牌最大障碍。今年上半年,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6.82万辆,同比下降15.30%,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24%,市场份额同比下降5.41%。自去年9月至今,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十连降”。
东风乘用车公司是东风旗下轿车的自主品牌,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分别生产汽车6.60万辆、7.31万辆、4.03万辆,占全市汽车生产量的8.3%、7.7%、7.1%,所占份额越来越少。
对中国的大型汽车集团来说,盈利完全依赖合资企业是普遍现象。报表显示,2014年上半年武汉汽车行业利润总额91.84亿元,而东风乘用车却利润亏损3.77亿元,我市汽车行业的盈利主要来自神龙与本田。
与国外品牌合资固然能给中国车企带来利润,但无益于行业发展。中国汽车业对外开放三十年,至今仍未出现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这与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的成功形成了鲜明对比,合资车企成为一大掣肘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市场换取资金和技术,但由于国外车企对核心知识产权的保密控制,合资车企并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积累。而国外车企则通过与国有汽车集团合作,依靠后者的政府关系和销售渠道在中国跑马圈地。
中国车企可通过在合资企业的持股轻易获得利润,也缺乏研发自主品牌的动力。其自主品牌业务起步晚、规模小,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合资品牌的飞速发展也挤压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如今,合资车企正逐渐沦为国外车企的代工,不仅无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还成为阻碍自主品牌成长的最大阻力。
4、外部环境堪忧,阻碍汽车产业发展。武汉目前汽车拥有量以超过160万辆,早晚高峰堵车现象普遍,道路建设始终赶不上汽车增长的脚步,北上广限购的风声也许不久就会在武汉上演。加之停车难、用车成本越来越高,趋紧的用车环境必然影响公众购车的欲望,阻碍汽车产业的发展。
5、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业内人士关注的另一大领域,国家制定了到2015年至少推广新能源汽车33万辆的目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20692辆和20477辆,同比增长分别高达230%和220%,产销量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量总和。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鼓励发展和补贴项目,武汉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从事电动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现在生产的是观光电瓶车,电动汽车一直没有批量生产,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充电桩建设的完善,电动车发展一定大有作为,希望东风电动车公司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武汉风采。
6、未雨绸缪,谋划汽车产业的未来。要想预知未来,还需回顾历史。如改革开放初期,电视进入家庭,那时候电视一机难求,愁买不愁卖,一时间全国各地百花齐放,都兴建电视机厂,武汉也有莺歌、长江两个品牌。可是好景不长,当社会需求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时,公众购买就回归理性,比质量、比品牌,那些没有技术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纷纷倒闭、破产。美国汽车工业过去曾出现几百家汽车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厮杀,形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集团。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产能已经达到2200万辆这样一个量级,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增长会相当有限,基本维持在个位数的速度;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也日趋成熟,品牌认知度也会更为稳定,所以今后在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集中度也会进一步加深。未来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政策只是辅助,企业最终的成长还需要提升自身实力。
1.《【中国汽车生产基地排名】武汉市2014年汽车工业状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汽车生产基地排名】武汉市2014年汽车工业状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34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