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很多研究发现,当代年轻人的婚恋模式出现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趋势。”多年来,致力于青年与社会分层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春玲在其最新作品中对“80后”和“90后”的社会特征进行了全新的“扫描”。
李春玲提到了一个特殊的研究结果。目前,“大男孩小女孩”的结婚数量明显减少,“大女孩小男孩”的结婚数量明显增加。在她看来:“这是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这种婚姻模式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瞬息万变下,婚姻观念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李春玲说。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发表了一篇关于社会变革背景下中国青年的研究,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李春玲指出,近10年来,当代中国青年表现出突出的代际差异和强烈的阶级分化。
在她看来,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在青年群体中,不仅有“80后”和“90后”的区别,也有“80后”内部的“80前”和“80后”的区别。另一方面,青年群体本身的社会分化也相当突出。"现代青年的婚恋模式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李春玲说,通过分析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调查数据,发现中国夫妇的结婚年龄差异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发生了变化,“男大女小”的婚姻明显减少,“女大男小”的婚姻明显增加。也就是说,“小姨子恋爱”已经站出来反对“大男孩小女孩”的传统婚姻模式。
“姐弟恋”婚姻已占40%
广州日报:你提到“大男孩小女孩”结婚数量明显减少,“大女孩小男孩”结婚数量明显增加。变化有多大?
李春玲:曾经有学者根据中国女性地位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调查数据看年龄匹配。1990年,70%的婚姻是“大男孩和小女孩”,13.32%是“大男孩和小女孩”。
2000年略有变化,但基本模式保持不变。“大男孩小女孩”的结婚率从70%下降到68.09%,而“大男孩小女孩”的结婚率占14.37%。
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变化很大。这是本世纪初以来的一个变化。“男孩和女孩”的结婚率从68.09%下降到43.13%,而“男孩和女孩”的结婚率上升到40.13%。两种婚姻模式几乎平分秋色。
广州日报:你怎么看这个变化?
李春玲:数据反映了一种趋势。我认为,这是妇女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带来的变化。“男大女小”的传统婚姻模式,契合了“男强女弱”的社会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男性是家庭经济的中流砥柱,女性处于辅助地位。
“男孩女孩更大”的婚姻并不一定意味着家庭中的女性在各方面都比男性优秀,但至少在大多数这样的婚姻中,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更高,或者两者相当。这是女性地位提高带来的婚龄匹配的变化。
也反映了人们观念的变化。
广州日报:这和中国目前“男多女少”的人口结构有关吗?
李春玲:我们国家存在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但关于男性比女性多多少以及对男女婚姻机会的影响有多大,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现在男性结婚难,主要是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群,比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男性。对中上阶层或者城市男性没有明显影响。所以农村的一些剩男并不是造成“男孩女孩大”的婚姻模式的原因。
女大学生超过男大学生
广州日报:从你的青春研究角度,你如何看待当代青年婚恋模式的变化?
李春玲:我主要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研究青少年问题,研究他们的教育经历和就业过程,以及如何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爱情都有焦虑,大龄单身青年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什么剩下的男女越来越多,找一个满意的配偶越来越难?
教育领域的变化与这些现象有关。现在,教育领域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性别比例的逆转。众所周知,以前男性的教育水平比女性高,但从“80后”、“90后”开始,女性的教育水平逐渐高于男性,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层面。女大学生越来越多,女生比例超过男生。
学历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以前大部分女人都想找个地位比自己高的。但是现在,女性越来越难找到一个社会地位和收入都比自己高的人。
未来的变化必然是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好工作和高收入。但是人们的观念并没有改变的那么快,传统的婚姻模式也没有改变,所以高端女性和低端男性很难找到配偶。而那些选择“大女孩小男孩”婚姻模式的人,也顺应了这种变化。
广州日报:另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李春玲:另一个原因是人口流动的趋势。中国目前的人口流动趋势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比如北京上海的最高端人群和中产阶级经常流向国外;中小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搬到大城市;农村人口流向中小城市。比如上海的一些高端女性很难找到本地的匹配男性,所以会去国外看看。
年轻人
在社会上更有优势
广州日报:你提到在过去的10年里,当代中国青年表现出了突出的代际差异。你是怎么理解的?
李春玲:青年在社会分层中的未来状况被称为代际分层。指不同年龄组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比如我们会分析老年人或者年轻人以后会不会更有优势。
从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年轻人有优势。有些年轻人刚开始工作就比父母挣得多。年轻人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更具有竞争优势。在很多新兴行业,比如IT、金融等,我们更愿意招年轻人。
然而,随着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家庭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家庭背景较好的年轻人更容易赢得优质教育机会;父母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会从社交网络中获得更多帮助。
现在中老年人所处的时代社会分化不太明显。虽然地位和收入有差距,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差距越来越大。
广州日报:研究能否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积极的参考?
李春玲:我们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比如帮助社会底层的青年。如果父母学历低,来自贫困农村,想考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还是有很多困难的。政府应该提供一些帮助,让那些有能力和努力工作的年轻人有发展的机会。这样社会才会稳定顺利的发展。
近十年来,我们对教育不平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农村孩子上大学越来越难。政府也听取了建议并采取了措施。比如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小城镇的教育条件和质量。另外,关于高校招生,我们也提出向西部贫困地区倾斜。比如最近几年,我们提出高校要增加农村学生的比例。
1.《姐弟恋婚宴数量猛增 应该怎么看待这种变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姐弟恋婚宴数量猛增 应该怎么看待这种变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4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