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通过分析美国和中国三次产业的演变,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未来发展的前提,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是相互依存的,优势的过程是不断重叠的。随着全球工业4.0时代的到来,基于智库对工业的敏锐感知,相信中国将会享受到机会窗口红利。“我这一代人想起来重新起航”。中国只有抓住历史机遇,融入新技术革命,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才能在角落里赶超部分产业。
创建智库——赵
1935年,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艾伦·G·b·费希尔(Allan G.B.Fisher)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国民经济部门相应地划分为三次产业,成为国际公认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之一。这种分类是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为第一产业的部门;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其他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占60%以上。通过这些变化,探讨了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一、美国过去70年的三次工业变革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数据,1948年美国GDP总量为2748.1亿美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31.5亿美元,占8.4%;第二产业937.8亿美元,占34.1%;第三产业1578.7亿美元,占比57.4%。2018年,美国GDP总量为204940.8亿美元,比1948年增长73.6倍;第一产业1641.9亿美元,比1948年增长6.1倍,占0.8%;第二产业38151.4亿美元,比1948年增长39.7倍,占18.6%;第三产业165147.5亿美元,比1948年增长103.6倍,占比80.6%。70年来,美国第一产业比重开始急剧下降,从8.4%下降到仅0.8%;第二产业从34.1%下降到18.6%;只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57.4%上升到80.6%。美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化在世界上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而英国、德国和日本同期的表现大致相同。
二、2011-2018年中美三次产业增加值对比
2011年,中国第一产业占比9.5%,第二产业占比46.2%,第三产业占比44.3%;2018年,第一产业占比7.1%(相当于1949年美国第一产业的6.8%),第二产业占比40.7%,第三产业占比52.2%;这7年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第二产业比重下降5.5%,第三产业比重上升7.9%。
与同期美国三大产业比例相比,2011-2018年,第一产业从1.2%下降到0.8%,第二产业从19.5%下降到18.6%,第三产业从79.3%上升到80.6%;总的来说,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化相对较小。
比较中美三次产业的比例,得出中国的产业升级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18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52.2%,低于1948年美国第三产业占比57.4%的水平;美国在不断优化和推进产业结构的过程中经历了70年;根据中国和美国的个性化和时差,中国可能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美国第三产业的比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升级是相对的,都是不断优化过程中的动态发展过程。
第三,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博弈
产业转型,包括新兴产业对衰退产业的替代,以及产业替代过程中的制度变迁、人力转移和产业替代。产业升级是低附加值产业不断被高附加值产业迭代的过程。随着效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行业附加值增加,达到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升级和新产品涌现的目的。
四,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的主要视角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产业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激励或消极抑制因素。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可以将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联系起来,进入附加值更高的活动。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直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替换:夕阳产业不断向新产业转移,低附加值产品向生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转变。
产业经验借鉴:通过对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的深入分析,总结产业转型升级的借鉴经验。
动词 (verb的缩写)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发展方向
借助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德国及时推出“工业4.0”,美国推出“工业互联网”。中国还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建议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将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2.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到两个产业的融合;
3.从跟风模仿转向自主创新;
4.从低端产品生产转向高端设备制造;
5.从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
6.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创建智库,以资本为核心力量,以智慧为创新之源,以资源配置为运作模式;将商业理论与商业实践相结合,为民营企业提供商业咨询和资源对接服务,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1.《产业转型升级 论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发展方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产业转型升级 论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发展方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7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