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岁月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期之一。1953年暑期,我从焦寨高小毕业考进杞县中学,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穷乡僻壤靠土里刨食的农村孩子,能去县城读书,应该说是件可喜可贺之事,可在当时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的艰难困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能理解。我在杞县中学读了三年初中和一年高中,又在独立出来的杞县五中(高中)学了两年,直到毕业。在中学特别是高中的学习生活,让我刻骨铭心,至今人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着许多美好的记忆,也有时代潮流留下的苦涩。

我很珍惜上中学的机会,学习上刻苦努力,绩一直优秀。初二时加入了共青团,初中毕业被保送到高中部。上高中后,我被选为校学生会副主席,不久又被选为校团委副书记,成了学生头头,社会公益活动增多,鞭策着我更加努力勤奋地学习,仍保持着好的学习成绩。可家庭经济的困窘越来越大,每次回家看到父母和奶奶劳累愁苦的样子,我心里就不是滋味。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就筹划在学习之余打零工。记得那时县印刷厂机器还不能自动化,得靠人工来回拉动。经联系,印刷厂除平时文件材料的印刷,又增加了新创刊的《杞县报》的印刷,正需要人手,我们就组织几个人轮流去干,每天晚上干两三个小时,不影响白天上课,每次每人有几毛钱的劳务费,很满足。寒署假也留在学校找零活打工,这样既解决了开学的费用,又可抽时间复习功课和读课外书,记得当年流行的名著《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就是那时去新华书店断断续续看完的。同时还接触了社会,磨炼了意志和锻炼了身体,真是一举多得。

1957年后风云突变,什么反右派大跃进反右倾,什么拔白旗插红旗等等,运动一个接一个,波及到学校无法正常上课。眼看着我所尊敬喜爱的老师一个个被批斗,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刘老师和当时高中班主任李老师先后被打成了“右”派,我有些茫然。幸好运动高潮时学校放了假,老师集中,学生离校回家。假期结束回到学校,一片沉闷,以往的生气勃勃景象不见了,老师们除了上课没多余的话。就在此时,杞县中学高中部独立为杞县五中,据说这是反右整风教改的成果。新校址在县城西堤外汴杞公路南侧。校院的最前(南)面是一座窑洞式的平房,为学校领导及教务处等部门办公的地方;挨着的两排平房是学生宿舍,用木板搭的大通铺,冬天冷,夏天蚊虫乱飞;最后(北)面几排是教室和教研室;教室和公路之间是大操场和空地。校院东边紧靠护城堤,堤上长满了洋槐等树木,绿树成荫,是夏天乘凉和读书的好去处;校院的西边和南边是农田。刚搬过去时,边上课边收拾院子,平整地面,种植花木,比在县城里的环境宽旷清静多了。

杞县五中是当时县里唯一的一所高中,是县里的最高学府,县里领导和教育部门很重视,给调配了坚强的领导和优秀的教师。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教学气氛好,二是勤工俭学忙。

教学气氛好。首先是有高素质的教师,不仅集中了当时县里最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还从高校引进了几位风华正茂的优秀教师,如教语文的黄老师,教代数的唐老师,教几何的谭老师和教物理的刘老师等,很受同学欢迎。其次是教学组织和领导到位,经常组织教学观摩、摸拟测试、问题解答等教学活动,师生互动,促进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再就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面对种种干扰能认真听课,认真复习,自觉学习,形成了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首届毕业生的高考取得了好成绩。

勤工俭学有声有色。提倡勤工俭学,是响应毛主席关于教育要与工农兵相结合,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现在看来,当时的理解和做法难免有失偏颇,但当时是坚定不移的。我作为学生头头理所当然的得带头。记得当年苏联赫鲁晓夫背信弃义,中断对我国的石油供应,造成汽车没油停运,只好人拉马车运输。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曾带领一伙人拉马车运输,从县里把货送到兰考火车站,再把火车站的货拉回县里,来回一百多里,三天不到一个来回,有时走夜路,拉着车就睡着了,那时的公路还都是土石路,高低不平,不小心还会摔跟头;我还和几位同学烧过石灰,去开封郑州参观学习土法炼铁,回来后比葫芦画瓢也没炼成,白费了功夫;还和团委书记史绍洲老师带领毕业班去县北阳堌公社帮助秋收,收花生红薯,然后深翻土地种小麦,挑灯(月亮)夜战的情景至今难忘。记得那年高考作文我就是写的这事,亲身经历,写得顺手,自我感觉写得不错。

还有一件现在看来是很荒唐可笑的事,就是种小麦试验田。在当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形势胁迫下,我们的校长和书记在参加县里的一次会议上,领回了搞小麦亩产三千斤试验田的任务。全校师生总动员全力以赴,我参加组织具体实施:在校院东北角量出一亩地,先深翻三尺,然后再一层粪一层土回填平,打垅灌水,播种百斤。十几天后,麦苗把覆盖的土整个顶了起来,再碎土露苗,麦苗是一棵挨一棵,绝对密植。土松肥多水足,麦苗争着往上长,没等到拔节就开始倒伏了,只好疏苗架棍支撑,拿来门板席子等能挡风的物件,来挡风防倒伏。这得用多大的人工和精力呀!好在学校有的是人,昼夜分班,轮流守护,费尽千辛万苦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没有白干,小麦成熟了,精心收割晒打,一过秤还真打了一千多斤,虽说没有达到那个主观臆测出的目标,在当时也算是创了记录。

从1958年署期升入高三到毕业高考,照老话说,我好像是交了桃花运,好事连连,一个接一个:一是被评为“五好学生”,树为学习标兵,县机关报专版报导并配发了在教室前丁香树下的照片;二是被授予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优秀共青团员”奖章;三是被光荣地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时年19岁;四是高考被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的北京师大中文系录取,如愿以偿,成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校长说,赵广你是咱校被名校录取的第一个大学生,祝贺你!老师和同学都为我高兴,向我祝贺,我也喜极而泣,在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的路上,禁不住跑进上学经常路过的一片桃树林里,放声大哭了一场。终于可以告慰为我上学含辛茹苦的父母和为我授业解惑的老师,从心底里感谢他们为我付出的辛劳和精心培育之恩。同时也告诫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学海无涯,要准备迎接新的学习任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会继续努力的,决不辜负党的培养和国家的希望。

谨以此文作为对母校培育之恩的衷心感谢,对诸位老师和学友的怀念和问候!

源:杞县高中校友会

如果您热爱表演热爱艺术,如果您想挖掘自己潜力,来吧,有颜值的有实力的都来吧,我们提供给您表演机会与舞台,只要您有实力有梦想,我们期待与你一起并肩前行。

987150,.

1.《难忘的杞县高中岁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难忘的杞县高中岁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1192.html